俄乌战场不是“诗与远方”,至少180名外国雇佣军被炸死

文/行走斯图卡
3月13日,俄军发射多枚导弹,轰炸了乌克兰西部城市利沃夫附近的一座军事基地,造成了严重的人员伤亡,最初的消息显示有至少35人死亡、130人受伤;但是诸多消息显示,俄军的攻击非常成功,乌军方面遭遇的损失要严重得多。
据俄罗斯卫星通讯社等媒体报道,俄罗斯国防部宣布,这次打击消灭了至少180名外国雇佣军,但是乌克兰方面予以否认,宣称“没有外国人死亡”,纯粹是俄罗斯方面的“政治宣传”。
但是很快,在乌克兰的外国雇佣军在社交媒体上承认,这次袭击损失惨重,幸存者已经逃往波兰。一个名叫“蒂亚戈·罗西(Thiago Rossi)”的巴西退伍军人表示,他所在的部队已经全灭,而他已经前往波兰;另一个巴西退伍军人表示,他“失去了很多战友,不会再认为这里只是迪士尼了”。
空袭发生时,法国雇佣兵夏卡·米凯尔(Sciacca Mickael)在自拍视频中被吓出了哭腔,然后用了27小时就从波兰撤退到了瑞典。
还有那个韩国网红“李根大尉”,不顾韩国政府禁令前往乌克兰,最近韩媒曝出了他的行踪:并没有死于俄军空袭,但是他也决定离开乌克兰;然而由于被波兰政府拒绝,只能滞留在边境地区。
这次空袭让我们体会到了战争的残酷,近两百条人命在瞬间蒸发;这也让我们想起了英国雇佣兵、退役军医杰森·黑格(Jason Haigh)的经历,他来到乌克兰后参与了一次作战,结果被俄军猛烈的炮火吓傻了。他形容说,“从未体验过那样的火力,这与伊拉克和阿富汗的情况完全不同,俄军是一支传统的现代化军队。”
被吓坏的黑格当即决定逃跑,但是被乌军误认为俄军“间谍”,挨了一顿打之后终于被释放;回国后,他坦言,“自己不是去送死的”。
事实上,一开始抱着和黑格一样心态的雇佣兵不在少数,他们将乌克兰战场当做了旅游和玩乐的地方,造成这种心态的根本原因事实上还是西方所谓的“认知作战”。俄乌冲突爆发后,西方媒体和社交媒体平台刻意封杀俄罗斯方面的消息,大肆宣扬乌军的战果、制造俄军“作战能力低下、不堪一击,甚至可能全线崩溃”的假象,以至于不少人以为,前往乌克兰作战将会和阿富汗、叙利亚那样,如同闲庭信步,镀个金、给自己履历加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比如说那位大难不死的法国“老兵”夏卡·米凯尔,他40年来只服过半年兵役,并且没有实战经验;但是他对自己非常有信心,认为“做好了战斗准备,随时可以帮助任何人”,可以说,正是这样的“认知作战”造成了雇佣兵们没有将危险当回事的情况,也或许认为西方的“威慑”让俄军不敢对利沃夫这样的西乌城市发动攻击,所以当俄军导弹落下的时候,很多人才幡然醒悟:这是残酷的战争,俄军也不是小熊维尼,而是真敢杀人的战争机器。
如果西方想避免这样的悲剧再次重演,就应该公布战争的真相。是的,俄军在战争中损失相当大,但是乌克兰军队的处境更加不妙,这并不是一场对等的战争,西方有责任将乌克兰军队和民众的真实处境报道出来,让全世界都知道,被挑唆后与大国发生战争,将会是怎样的后果。
这是一个真实残酷的现实世界,不是充满诗与远方的童话世界,西方的“认知作战”不可能改变俄乌战场的局势,只会制造更多的悲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