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江苏省考公务员申论写作题答案 执法随着群众需求跳动才能奏出和谐乐章

(四)“给定资料5”中提到:“执法的琴键,只有随着群众的需求而跳动,才能奏出社会和谐的乐章。”请结合对这句话的思考,联系实际,写一篇议论文。(40分)要求:(1)自选角度,自拟标题;(2)参考给定资料,不拘于给定资料;(3)观点明确,内容充实,结构完整;(4)篇幅1000字左右。
今日更新六学时。
这道题对同学的综合分析能力提出了极高的要求,很多同学说找不到对策思路,其实是你没有读懂给定资料给你预设内容,「守着金饭碗要饭吃」。
我简单梳理一下这道题的难点,后续我会逐个解析,敬请关注。
题设的侧重点是什么
题设限定句子的修辞方法是什么?逻辑关系限定是什么?根据这个逻辑限定关系,这句话的表达侧重点是什么?是「随着需求跳动」,还是「奏出和谐乐章」?为什么?
题设这句话是你阅读资料的关键线索,这句话你没有看懂,给定资料你不可能准确理解。
「治理洁癖」与写作题核心观点的关系是什么
(三)请对给定资料5中的执法“治理洁癖”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15分)
要求:观点正确,分析透彻。篇幅250字左右。
写作题和第三题的内容是高度重合的,也就是说,对「治理洁癖」问题的准确理解直接决定了你写作题的准确性。
出题人在这里把两道题资料嵌套重合在一起,对你的综合分析能力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一步错步步错。
策论文还是证论文
题设要求写「议论文」,议论文是证论文么?是不是写议论文就是写证论文?如果这道题写证论文,它的核心观点是什么?这个核心观点能写得出来么?为什么?
如果写策论文,这道题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具体对策又是什么?
其实,这道题和2019年的写作题答案 善治须达情达情始近人
(四)请结合对“给定材料2”中“善治须达情,达情始近人”这句话的理解,围绕“给定材料5”中######的讲话精神,联系实际,写一篇文章。(40分)

思路完全一样。老生常谈,大同小异,但是这个小异,就难倒了很多同学。假如你不具备应变能力,哪怕一个小小差异,你就看不懂了。
这也是出题人之所以敢老生常谈的底气,同样一个思路再考一遍,照样淘汰你。
倾听百姓呼声 积极主动作为 推动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政府社会治理的核心目的是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改革开放四十年,秉持执政为民的发展理念,借技术进步的东风,我国社会治理能力和水平不断提高,成绩喜人。从不断改善的自然环境,到发达便捷的交通,移动支付和通讯系统,再到公正严明的法制环境与文明理性的社会秩序,充分证明了中国社会治理思路的正确性,手段的有效性。
当然,我们也要清醒地意识到新时代有新情况,新情况也意味着新挑战。具体而言,人们生活水平普遍提高,对生活品质的要求更高,不仅要求“有”,更要求“好”,同时,随着社会发展各种利益错综复杂,牵一发而动全身,如何兼顾各方利益推动工作顺利开展?|事例论证,比如如何在满足人们开车出行需求的同时,兼顾城市有限的道路交通资源,让大家都享受便捷的交通?如何在城市管理中化解店铺招牌的特色追求与城市规范管理的之间的矛盾,这都要求基层执法过程中要坚持为人民服务的理念不动摇,同时顺应时代潮流,不断提高治理能力,优化治理体系,从而推动发展。
首先,坚持为人民服务的执法理念,倾听民声,构建共建共治的社会治理制度,推动问题的有效解决。|要坚持为人民服务的传统,践行群众路线,听取群众意见,以共建共治的思路推动社会发展。随着社会发展,各种利益关系错综复杂,因此做好执法工作必须遵循为人民服务的理念,在具体的执法活动中要深入群众,倾听民生|构建系统化体制化的民众意见反馈机制,认真考虑群众意见,不搞一言堂,避免形式主义,抓住问题关键,从而在兼顾各方合法利益的前提下,妥善推动问题的解决,实现良好的社会治理。特别是,避免出现类似“治理洁癖”这类本末倒置脱离实际的形式主义做法,不仅没有实现治理目的,更引发了新问题,造成了新矛盾。
其次,积极采用新技术,新制度,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管理效率,管理水平,优化治理。|主动通过新技术实现执法方式的创新,推动执法水平的提高。科技昌明是时代特征,也是执法过程中可以充分利用的有力条件,因此执法过程中要充分利用现代科技实现治理的专业化和智能化,增强执法的准确性,实现精细化服务。例如,有城市充分利用遥感技术,结合激光雷达,高精度气象观测等技术,构建治理检测系统,大幅度提高了执法能力,取得了良好效果。无独有偶,有城市利用移动通讯技术,实现对城市交通资源的动态管理,在满足交通需求的同时,更推动资源的高效利用。执法过程中利用新技术积极满足群众需求,是大势所趋。
最后,统筹规划长远布局,以人为本提前解决问题。|侧重防范,预先布局,长远规划,提前化解矛盾,把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社会发展迅速,要求执法者必须有长远的规划布局,要能够以社会发展的必然规律为出发点,抓住问题的根源,考虑到未来的诸多可能,做全局性的统筹,预先化解问题。例如,当前城市交通资源的有限性与汽车消费的蓬勃发展存在不可调和的矛盾,某地从实际出发,一方面,积极通过城市规划和技术手段拓展停车资源,满足需求,另一方面,把公共交通作为未来的发展重点,调和化解未来可能出现的交通拥堵问题,为基层治理积累的有益的经验。|也可以治安案例
执法是社会治理的手段,也是为人民服务的措施,因此执法必须秉持为人民服务的理念,从实际出发,随着群众的需求发展而不断动态调整。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不断推进的当下,只有顺应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与时俱进更新观念,努力掌握并运用新技术,才能更好地满足老百姓对于美好生活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