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西医的说法,疾病的本就是局部的细胞病变;而按照中医的说法,疾病的外因是人与自
按照西医的说法,疾病的本就是局部的细胞病变;而按照中医的说法,疾病的外因是人与自然的矛盾激化,疾病的内因是不平衡引起的整体管理失控。
对疾病的本认识不同,治法也完全不同。西医治病,方法只有一个,那就是用外力杀死病变细胞。中医治病也只有一个方法,那就是恢复整体的管理,使病变细胞在整体力量的控制下改邪归正。
西医针对不同的部位,不同的组织,不同的细胞,都有不同的病名,治法也完全不同。而中医不管是什么病,它都归于整体的不平衡引起的整体管理失控,不同的只是它偏离平衡程度的多少,即各组织是功能亢进还是功能低下,以及功能亢进或功能低下程度的多少。治法就是用对应偏性的药和量的组合来平衡它,身体平衡了,百病皆消。
西医把病变细胞杀死了,就叫治愈。而中医上根本没有治愈之说,因为人人都是有病的,只是偏离平衡的程度大小不同罢了。所以中医上的治疗,并不是彻底恢复平衡,而是把偏离平衡的量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使它不对外表现出疾病状态罢了。
西医把细胞病变称之为病,观察不到细胞病变那就叫健康。而中医上的健康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偏离平衡程度大那就是有病,偏离平衡程度小,那就叫健康。细胞病变不过是细胞功能亢进或功能低下达到一定程度才出现的结果,中医的优势就是把细胞病变之前的量变过程也视为病,而且还能够判断出它偏离平衡程度的多少,从而在细胞病变之前就预防它。
西医治病只有一种方法,那就是用外力杀死病变细胞。而中医治病的方法则有两大类,对于细胞的功能亢进,那就要抑制血液对它的供应,没有了营养,亢进自然就会停止,这就是中医学上的祛邪法;对于细胞的功能低下,那就要增强血液对它的供应,得到了更多的营养,其功能自然增强,这就是中医学上的扶正法。
一句话,西医治病,都是以牺牲整体管理的代价来换取病变细胞的死亡,治标不治本,而中医治病都是用恢复整体平衡,修复整体管理的方法来治病的。按照整体决定局部的大自然规律,只要恢复了整体的管理,病变细胞就会在整体力量的控制下改邪归正。中医本质上就是一门恢复整体管理的学问。
《黄帝内经》认为,人是大自然的产物,自然环境的变化时刻影响着人体的生理活动和病理变化,人应该与自然、与万物同生共存,重视自然环境与人体的密切联系,强调因时、因地、因人制宜的原则。人遵循自然界变化的内在规律,进行饮食起居、工作运动,并随着四时气候、地理环境以及社会环境的改变而进行调整。顺其自然、融入自然,可以少生疾病、延缓衰老、益寿延年;违背自然、破坏自然,必将受到自然的制约和报应,将会引起疾病,损害机体。人首先要适应自然,适时而动,不做违背自然规律的事。同时,还要保护环境,改善自然条件,减少地理、气候的骤然变动,让其保持在人体可耐受的范围之内,做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中医健康管理鼓励患者根据地域的不同、水质土壤的区别、四季的变迁采用不同的作息、饮食方法,以达到趋利避害的目的。
中医治疗学强调治疗要从整体出发,注意整体的阴阳气血失调情况,并从协调整体阴阳气血及脏腑的平衡出发,扶正祛邪,消除病变对全身的影响,切断病变在脏腑间相互传变所造成的连锁反应,从而通过整体的治疗效应,达到消除病邪治愈疾病的目的。如心开窍于舌,心与小肠相表里,所以可用清心泻小肠火的方法治疗口舌糜烂。其它如“从阴引阳,从阳引阴,以右治左,以左治右”,“病在上者下取之,病在下者高取之”等等,都是在整体观指导下确定的治疗原则。中医临床学的辩证论治,实际上即是整体治疗观的具体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