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择校6步法!本科出身不好也不怕!

说到考研择校,相信每位考研考生心里都有一所最想去的理想院校,但是在实际选择的时候,又会面临更多的问题。那么作为未来3年的归宿,考研择校到底要注意哪些条件呢?这篇文章校校就告诉大家在考研择校的时候,应该注意哪些因素?

目标院校的地理位置
不要低估院校地理位置的影响,当你读完3年研究生,你的人脉几乎都在这个城市,而这个城市的环境也会很大程度影响你未来工作的发展。 针对这个要素,大家都比较倾向于北上广、浙江、江苏等东部发达地区,也就是这些地区所辐射的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地区,以及省会城市的重点大学。
一般而言,研究生比本科生更加看重学校所在城市的地理位置。因为大多数研究生毕业后都想留在当地工作,而且这些地方发展快,就业前景也比较好,所以这些地方的学校也更加受大家欢迎。
毕业后是否留在所在城市
对于大多数考研的同学而言,考研的目的并不是为了以后搞研究、做学术,而是提升自己的学历,方便以后能找一份好工作。而这,又可以分成2种情况:
一种是回自己的家乡就业,另一种是倾向于去所在读研的城市就业。
目标专业的研究方向
报考同一学校报但不同研究方向,初试考的却是一张试卷,但是因为报的方向不同,我们的分数可能比别人高,但是别人被录取了,我们却没有被录取,这种比较微小的情况容易忽略。
目标院校的历年复试线
不能仅以往年的国家线作为报考难易程度的唯一标准,这里面是有问题的,以34所自主划线为例。
旱区和水区
所谓水区是指一些地缘优势相对较弱的地区及学校,比如黑龙江、吉林、甘肃、贵州、云南等地的学校,这些地方阅卷相对较松。
所谓旱区,是指北上广、江苏、浙江等发达地区。这些地区的改卷相对较严格,给分也会感觉严格。
报录比
报录比里面有一点要特别注意,那就是推免生的人数。如果推免10人,这10个人也是算在总人数15人里的,但是实际上只相当于招5个人,那么对于不是推免的学生,真正的报录比则是12:1。这是很要命的,如果是12:1,可以说竞争是相当惨烈的。
考试方式
初试题目分为教育部统一命题和各学校自主命题两种。
其实并不是我们不努力,而确实是近几年考研报名的人数激增,竞争是越来越激烈了。
1、院校逐渐加大了录取人数中推免生的比例。
2、调剂较以往变得更加艰难。
3、院校在复试的时候越来越重视报考研究生的本科出身。
虽然,确实最近几年的考研呈现出越来越难的趋势,但是难的是整体,不是你一个人,所以大家还是一样的起跑线。
最后你要做的是:
1.低头猛干。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至少在你看的到的圈子内,你得是最努力的那个。
2.抬头思考。除了努力,也要善于思考,能总结一些属于自己的学习方法。
3.高分永远是王道。只要你学的足够好,那你就能考高分。尤其是对于一些本科学校不占优的同学,在复试的时候背景肯定是不占优势的。而高分就是你不起这一短板的最好捷径。
考研,你是否努力了,都会有结果,运气这种东西我们无法把握,但是实实在在的努力都是有所回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