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特别篇: 肖邦 第一钢琴协奏曲

2020-10-04 12:51 作者:Kaede庭  | 我要投稿

大家好,本篇的初衷来源于我的奇怪想法。有时候整一些特别点,或许会比较有趣好玩。所以就迎来了第一次的特别篇科普和分享,希望大家喜欢。特别篇不同于平时,会介绍很著名的版本来欣赏,也是我心中最喜爱的版本。

本期是我的第一次尝试,希望大家喜欢。
这个版本,是我心中的第一。

赵成珍  Seong-Jin Cho

1994年5月出生于韩国首尔,韩国钢琴演奏者。

2005年,11岁的赵成珍通过“锦湖英才音乐会”出道  。2008年,14岁的赵成珍成为国际青少年肖邦国际钢琴比赛最年轻的冠军。2009年,获得滨松国际钢琴比赛最年轻的冠军。2011年,获得柴可夫斯基国际钢琴比赛第三名。2014年,获得阿图尔-鲁宾斯坦国际钢琴比赛第三名   。2015年,获得第17届肖邦国际钢琴比赛金奖  ,成为首位拿下肖邦国际钢琴比赛冠军的韩国钢琴演奏者  ;同年,发行个人首张专辑《肖邦国际钢琴比赛现场录音》。2016年,发行专辑《肖邦第一协奏曲和叙事曲》  。2017年,发行专辑《Debussy》。2018年,发张专辑《莫扎特:第20号钢琴协奏曲与奏鸣曲》。2019年7月2日,在上海交响乐团音乐厅奏响莫扎特的《d小调第20号钢琴协奏曲》  。
我听了他很多遍的肖一钢协,他那种真情实感的味道,就像是初恋和香槟的味道一样迷人,这个是我的感觉,我非常喜欢他肖一钢协的第三乐章的处理,我觉得有着他自己本身的演奏特色在里面。我很喜欢他对肖邦的演绎,也是对肖邦演奏的灵魂歌颂。我回味了无数次,是我最喜欢的版本。

第二个版本,则是:

克里斯蒂安·齐默尔曼       Krystian Zimerman

出生于波兰的扎布热市。自幼跟随父亲学习钢琴。1973年获得波兰全国钢琴比赛第一名,翌年获得波兰普罗克菲耶夫钢琴大赛的金奖。1975年,19岁的Zimerman获得了第九届肖邦国际钢琴比赛第一名,也由此正式步入世界性演出生涯。1976年签约DG,成为该公司专属演奏家。在其他作品方面,Zimermann灌录的德彪西《前奏曲全集》获得了1994年度《留声机》优秀唱片大奖、1995年《爱迪生大奖》中器乐独奏奖。

这个是经典的版本,也称为最慢的肖一钢协。顺便说一下,我能从曲子中感受到肖邦对那种爱不懈追求,就是肖邦对世界的感慨以及喜爱,畅言到天明。齐默尔曼对高声部的处理,也是别有一番味道。高音部的进入,如歌如水,一般歌颂世界的无限美好,是值得依恋和向往的。

下一个版本,又是谁呢?

斯坦尼斯拉夫·布宁   Stanislav·Stanislavovich·Bunin

俄罗斯钢琴家,出生于莫斯科的音乐世家,早年就读于莫斯科音乐学院,1985年荣膺肖邦国际钢琴比赛第一名,他以完美的技巧、率直流畅的演奏风格跻身于当今国际乐坛最杰出的钢琴演奏家之列;布宁对肖邦的音乐作品理解新颖独到,充分挖掘了其中的音乐表现力;与世界多个知名乐团及指挥家有过合作,在DG、EMI等唱片公司留有精彩录音,目前在日本居住。

我也是听过他的录音,在B站有的,有兴趣可以搜一下。他的录音堪称是那个时代最好的演绎。就像微微细语向世界倾世间的美丽,仿佛星空中闪烁的星星。就如流水一般,一点一滴,水珠落玉盘,逐渐汇成大河。也如夜晚的钟声,在夜间悄悄奏响,也是爱的源泉。或许这是肖邦对爱的理解吧。

接下来,就是他,那他又是谁呢?

弗拉基米尔·阿什肯纳齐   Vladimir Ashkenazy


生于1937年7月6日,英籍前苏联钢琴演奏家。

弗拉基米尔·阿什肯纳齐自幼在莫斯科中心音乐学校学习,后入莫斯科音乐学院。1954年获肖邦国际钢琴比赛二等奖,1956年在布鲁塞尔伊丽莎白女皇国际钢琴比赛中获金质奖章。1962年曾并列莫斯科柴可夫斯基国际钢琴比赛第一名。

他的拉二拉三非常经典,我都听过。他的肖一钢协,我是偶然听到的。资源在网易云都能找到。他的处理,也有别有一番特色。也有着不同色彩的描绘,就如一幅水彩画,映入你的眼帘。
接下来,又是谁呢?

丹尼尔·特里福诺夫    Daniil Trifonov

俄罗斯籍钢琴演奏家,1991年3月5日出生于俄罗斯下诺夫哥罗德。很快就成新一代钢琴家中的一颗闪亮的新星。5岁开始学习音乐,2000年至2009年,他在莫斯科格尼辛音乐学校的塔蒂阿娜泽利克曼班,师从康士坦丁·列夫席兹、亚历山大·科布林、阿列克谢·沃洛丁等艺术家。2006年到2009年间,他也学习了作曲,并从此创作了钢琴、小型室内乐、交响音乐作品。自2009年起,他开始在克利夫兰音乐学院的谢尔盖·巴巴扬班学习。

在2010-2011季中,他在世界三大最著名的音乐比赛中都有斩获,分别是:华沙的肖邦国际音乐比赛(铜奖),特拉维夫的亚瑟·鲁宾斯坦音乐比赛(一等奖)和莫斯科的柴可夫斯基音乐比赛(金奖)。在这些比赛中,他的出色表现给评委会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评委会当中不乏像是玛尔塔·阿格里希、克里斯蒂安·齐默尔曼、范·克莱本、尼尔森·弗莱雷、叶菲姆·布朗夫曼、瓦列里·格吉耶夫这些著名音乐家。格吉耶夫还专门授予特里福诺夫“最高奖“,通常只有在柴可夫斯基国际钢琴比赛中表现最为突出的选手才能获此殊荣。

在2011年夺得柴可夫斯基钢琴大赛金奖后,特里福诺夫获得了德国著名唱片公司Deutsche Grammophon的青睐,签下合约。颇受DG重视的特里福诺夫于2013年在世界著名的纽约卡内基音乐厅录制了加盟DG后的第一张现场专辑,这也是既2003年DG为郎朗录制卡内基现场专辑后,近十年里第一次为新人录制卡内基现场专辑。

我自己也是非常他的演奏,包括莫扎特钢协以及李的超技,我觉得他演奏也是非常的动人的。如流水般急促,高声部的处理别有一致。再到低声部的进入,高低映衬。感情的注入,如一幅巨作就在眼前。就像莫奈的睡莲一样。五颜六色。在不同的时辰,有着不同色彩的变化。给人也是不同角度去欣赏。

接下来,那是谁呢?

网上的简介实在是太少了。这个我是在外网找来的。


Dmitry Shishkin, a small genius, was born on the 12th of February, 1992. As soon as he’s learnt to hold upright, Dmitry’s mother, a teacher and a musician, sits him before a piano. Being only a year and a half of age, he played the first pieces of music, but when he was three years old, Dmitry put on his first concert, and at the age of six he was performing with an orchestra! It was then that the press started calling him a prodigy, “a genius of extraordinary skills”.

我就不翻译了,感兴趣的朋友就翻译一下吧。我有跟过我的学生分享过他。我经常打趣的说,他有个外号叫撅嘴哥。为什么叫撅嘴哥呢?因为他弹琴弹着弹着就把嘴撅起来。所以这个也是他的特色之一。就是如朗朗,移动的表情包。

让我们再聊聊他的演奏吧。他的演奏也是很细腻的。顺便说一下,我也是精苏党。就是为什么我介绍了大部分俄罗斯演奏家的原因。我本人也是很偏爱俄罗斯的演奏家。他的肖一钢协,柔情似水,向我们歌颂爱恋的味道。如梦如幻,只是梦没有醒,而我就只是沉醉在他所作的梦幻景色里面,找不到那条路出口。迷失在幻境......

接下来,是谁呢?

陆逸轩    Eric Lu

美籍华裔钢琴演奏家,1997年出生于美国麻萨诸塞州。6岁跟随杨镜川老师学习钢琴,曾接受过钢琴家殷承宗的指导,后进入新英格兰音乐学院大学预科学校学习。2013年,Eric进入美国费城柯蒂斯音乐学院师从于罗伯特·麦当劳学习钢琴。此外,Eric也是钢琴家邓泰山的学生。Eric曾多次在各大钢琴比赛中获奖,并于2018年获得利兹国际钢琴大赛冠军。

他的演奏就如梦中的精灵一样,微微的灵动,带给我们指往光明的道路。就是黑暗中的一缕光明,指引我们前行。没有一丝念想和杂念,只是为了我们一直憧憬的那一刻的光辉。在寻寻觅觅中,不断摸索只属于我们自己明亮的世界。这个是他的演奏给我的感觉吧。

接下来,这位演奏家又是谁呢?

小林爱实        小林愛実


生于1995年9月23日。她在2007年2月之前住在日本山口县宇部,现在在东京,3岁开始学习钢琴,7岁开始在管弦乐队中演奏,8岁开始接受段丽阳尼宫宫的指导,并三次获得山口县“光荣文化奖”。爱实得到了美国天才发展协会的支持,这是一个致力于帮助世界各地年轻古典音乐家的非营利组织。 2004年,她在亚洲第五届肖邦国际钢琴比赛中获得小学一、二年级金奖。 2005年,她在四年级时获得了日本学生音乐比赛小学组的一等奖。  2005年,她应邀在萨勒·科特和卡内基音乐厅演出。  2006年1月,她与日本读卖交响乐团在东京歌剧院演出。 2006年10月29日,她再次在卡内基音乐厅演出。  2006年12月24日,她与弗拉基米尔·斯皮瓦科夫一起指挥莫斯科室内管弦乐团演奏了莫扎特的第26号钢琴协奏曲(“加冕”),并在莫斯科斯威特兰诺夫音乐厅(莫斯科国际音乐学院)演奏了肖邦的第一首即兴曲。 * 2007年3月31日,她在三得利音乐厅与东京爱乐乐团一起演奏了贝多芬的第一钢琴协奏曲。 2007年4月2日,她在福冈阿克罗斯交响乐厅举行了首次独奏会。

这就是我们理想中的音乐家成长的样子。然后,让我们再谈谈她的演奏。她演奏的第二乐章也有她独有的深情在里面。就像一位初恋的少女向着自己相爱的情郎,缓缓倾诉对他独有的爱恋一样。窃窃私语,就如河边的小溪,缓缓流淌。就是这样慢慢地流进我们的心里,把肖邦的爱缓缓灌入我们的心田。

演奏家的介绍就到这里了。然后,到曲子背景科普。
肖邦《第一钢琴协奏曲》E小调,OP.11      Piano Concerto in E minor Op. 11

作于1830年,由1830年10月10日首演。肖邦在给友人的信中曾对这首作品有以下说明:“新协奏曲的慢板乐章是E大调,我并不特别要求此部分强劲的力度。我是以浪漫、平静、略含忧郁的心情作了这首作品,必须非借此让人产生像是在眼望着一个能引起无数快乐的回忆那样的印象不可。比如像是美丽的春天的明月良宵那样的印象。”这首作品呈献给钢琴教师卡尔克布伦纳
1.庄严的快板,E小调。形式是追随莫扎特确立的古典协奏曲形式,先由管弦乐合奏第一主题,第二主题由弦乐以E大调奏出。钢琴出现后,极尽技巧化而华丽地表现这两个主题,然后以管弦乐合奏结束呈示部。发展部为C大调,钢琴从处理第一主题后半段始,此后诸主题在多种转调中发展。再现部调子改为G大调,最后以钢琴灿烂技巧发挥的激动达到高潮。
2.浪漫曲,甚缓板,E大调,有夜曲风格。主题如歌性格,由两部分构成。其后半段以B大调开始,间奏后进入激动的中段,以强音出现升C小调略呈灰暗的新主题。此主题奏完后以升G大调回到仍装饰得很复杂的主题后半段。尾奏使用序奏部材料,以音阶与琶音三连音轻快的动态装饰,然后像烟雾消失般结束。 
3.回旋曲,甚快板,E大调。钢琴谐谑地诱导出第一主题,产生妙趣横生的反复进行,插入的方式极有莫扎特的魅力,结尾是华丽的尾奏,以钢琴奏三连高音阶性乐流结束。

1830年9月22日,年仅20岁的肖邦怀着激动的心情写信给他的好友沃伊采霍夫斯基,告诉他,自己的《e小调第一钢琴协奏曲》已经完成。心中也透出了激动中的惴惴不安:“而我却感到自己像个生手,……就像我对键盘还一无所知那样。曲子写得太新奇了,最后连我自己都无法弹好它。”

于《e小调钢琴协奏曲》的出版时间(1833年)比《f小调钢琴协奏曲》(1836年)早三年,故一般都把实际上晚一年写出的e小调协奏曲称为《第一钢琴协奏曲》。肖邦的协奏曲创作,似乎是想把贝多芬的精神带到协奏曲的殿堂里来,但是正如舒曼所说,他不像这位伟大的天才——贝多芬那样善于指挥管弦乐队的大军,他所率领的只是一支小小的步兵队;换句话说,肖邦袭用古典协奏曲的体裁,但是他却按自己的方式加以处理,他不套用独奏乐器同乐队竞奏的原则,而让钢琴起着主导作用,着墨不多的乐队通常只是在和声上作为独奏声部的衬托而已。肖邦的这两首作品的钢琴声部都很美而有力,主题素材的安排也很有条例;但相对地说乐队部分却比较贫弱,因此,许多名家为这两首协奏曲重新配器的版本,在音乐会上也常可听到。
肖邦的两首协奏曲的风格并无多大区别,《e小调协奏曲》的基本内容同《f小调协奏曲》一样,也可以概括为爱情的叙述和对幸福的憧憬,但是这首e小调比后者更为成熟,技巧更华丽,效果也更完美,特别是他的第一乐章写得最为成功,音乐的形象鲜明、突出,富于色彩性的对比和交响性的动力发展。这一乐章采用古典协奏曲的双呈示部结构,乐章的庄严引子由乐队奏出,他给音乐带来一种戏剧性的气氛,在乐章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在发展部和尾声中都可以看到它。
乐章的两个主题都富于歌唱性,只是第一主题是粗线条的,饱满有力,但也带点悲诉的因素,它一开始便由第一小提琴奏出;第二主题比较明朗、温柔,改用同名大调陈述,这样的调性关系显然也是越出常规的。

这个就是对于肖一钢协的曲式分析,这是我别的地方找来的。对于我来说,我还是非常喜欢肖一钢协的,它的演奏地位根本不亚于拉二拉三普二普三钢协等等。它们的演奏地位在音乐史上占有想当的地位。如果你们有空的话,就去欣赏一下。

本期特别的分享就到这里了。如果你喜欢请支持我,一键三连吧。你的支持是我更新最大的动力。本期的第一次特别篇就此结束。感谢支持的各位音院大佬们.....


























特别篇: 肖邦 第一钢琴协奏曲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