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洞穴喻的解释传统(3)薇依《柏拉图对话中的神》

2020-10-04 12:44 作者:心田安详  | 我要投稿

薇依认为柏拉图是一个真正的秘教主义者,甚至是西方秘教主义的鼻祖。(p154)

P165善与太阳的比喻,神的爱是柏拉图哲学的根本和基础。

P168柏拉图的哲学就是一种爱神的行为。

P170洞穴喻。洞穴的譬喻与皈依有关。薇依翻译了柏拉图《王制》卷七514a-516c,518c并和约翰所言καθὡς ἐστιν(本来所是,真相)进行了对比。薇依认为在走出洞穴和秘教入会礼之间存在相通之处。(p173)人类的困境的场景叙事至此达到极致。“我们从一出生就受惩罚”(影射斐洛劳斯残篇DK 44 B13),毕达哥拉斯派观点。这不算原罪,但这段叙事带有刑罚意味、监禁意味,因而隐含某种相似的罪的意味。

我们在虚幻中出世和生活。我们以为看见了自己,其实只看见自己的影子。认识你自己:无法在洞穴中践行的箴言。在我们所处的世界里,我们看到的全是影子(或表象),这个世界无异于一件人工作品,一场游戏,一个幽灵。真正的存在的实在,心智世界,由最高的善所生养,来源于最高的善。物质世界却是被制造出来的。

在我们的世界与神之间再也不可能有比此更大的差距了。

我们在消极中出世和生活。

P174有声电影很像这个洞穴。这也表明了我们有多么热爱自己的沦落。

囚徒全心依恋自己的囚禁状态。这永是不幸的沦落后果:灵魂纠缠其中,再也不能摆脱(另一种屈服)。如果有外观可怕的影子出现在洞壁上,囚徒会受到惊吓。然而,关于他们自身困境的本质,也就是他们对洞壁上的影子的完全依附,以及他们相信这些影子是真实的错误,他们却一无所知。当一个人通过启示或更经常是通过他人的口头或书面教诲而得知,,这个世界不是全部,还有更好的别的东西值得探索,那么他们身上的禁锢也就解除了。但他开始行动时,却连一丝动弹也会带来难以忍受的疼痛。这里的譬喻具有不可思议的精确性。

P175柏拉图的意象表明,皈依是一个暴力而苦楚的过程,是一种拨出,包含着一定数量的不可削减的暴力和苦楚。

整个过程存在两个混乱阶段,让人完全不知道自己身在何处,彻底迷失。一次是在洞穴中,人身上的锁链松开了,开始转头观望,向前行走。另一次更剧烈,是在走出洞穴、强光袭来的时候。这两个阶段恰恰对应了十字若望所提出的两个“暗夜”:感性的暗夜和灵性的暗夜。(这个精确的譬喻凝聚了几代之间的秘教经验。)在最后的时刻,获得解放的人直视太阳本身、善本身,也就是神本身。这个时刻对应了十字若望所说的灵性婚姻。

不同类型的城邦公民,代表灵魂的各个部分。走出洞穴的哲人,代表灵魂的超自然部分。

P177神的完美模仿者要先脱离肉身,再化回肉身。柏拉图在《王制》中指出一条认知的路,把灵魂引领向洞穴以外的太阳,这条路还相应地包含回到洞穴的部分。

从黑暗过渡到凝视太阳,必须有中介,即μετξύ。选择不同的中介,意味着走不同的路。《王制》所描绘的路中,中介是关系(即“逻各斯”)。中介处于无知和智慧之间、暂时的生成和存在的充盈之间的中途,它还必须把灵魂引向存在,并召唤思想。

薇依的阐释给我的启发是,通过文本之间的对勘能够找到隐秘的互文性。薇依找到了秘教的柏拉图,她意图发现的是柏拉图身上的基督教。洞穴喻在施派看作是政治哲学,在伽达默看来似乎主要关乎教育,而在薇依看来是宗教的皈依。薇依的互文性并不是一种文字表面的形式一致和意义一致,而是精神性的相似,中国古人所谓的“神交”。到底有多少解释的合法性,需要勘察。但至少能够说明,柏拉图神话隐喻的活动空间非常巨大,神话提供某种精确性的同时也提供了巨大的留白。柏拉图并未充分阐释洞穴喻。洞穴神话可以明显连接柏拉图几部作品:p203译按:《王制》的洞穴神话是古希腊灵性的整体神话。《斐德若》和《会饮》解决奏出洞穴面对太阳的问题,《蒂迈欧》解决回到洞穴的问题。

为此,必须研究神话和隐喻的关系,需要参考《语言与神话》、《柏拉图的神话之镜》、布鲁门伯格对隐喻与神话关系的研究。其次,对隐喻的活动机制进行判别,充分性上,合理性上,依靠的标准问题。


洞穴喻的解释传统(3)薇依《柏拉图对话中的神》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