夕娥奔月

今夜月圆。
即便是月圆之夜,这片大地也从未宁静过。战争、灾难、离别的故事时刻都在发生。尤其是天灾,那是侵扰了几代人安宁的东西,所到之处,生灵涂炭,从未停息。
当窗外的火光引燃了黑夜,夕娥的丈夫放下了酒杯。他竖起了自己的兔耳朵,判断着爱人夕娥与远方灾难的距离。
“你先吃吧,吃完马上就走,我出去一趟。”
夕娥望着拿起镰刀的丈夫,并没有阻止他的意思,她知道任何的劝说都是徒劳,索性就让丈夫去做这件他非做不可的事。
理智告诉她:自己丈夫做的这件事,至少是为了保护自己的小家。
但感性让她战栗着,她咬着嘴唇,双臂环抱着自己,连同头顶的兔耳朵都垂了下来。
丈夫似乎看透了夕娥的心思。在出门之前,他嘱咐夕娥:“桌上的醉太平,若我不回来,你便喝了罢。”
他出了门,走进了屋外的火光,自此再没回来。
和夕娥丈夫一样的人有多少,在后世所有版本的传说中,都没有人提及。所以和夕娥一样的人有多少,同样没人知道。
那骇人的天灾持续了七天七夜,夕娥也在自己的空房里坐了七天七夜。
桌上的饭菜凉了又热,坏了便重做;桌上的酒却正相反,从来没有被谁动过。而久坐在餐桌前的夕娥,这七天里,所有的青丝都挂上了白色。
第七个晚上,房屋外面传来了三两声寒暄,原来是对抗天灾的先行者们回来了。只是寒暄的队伍里,并没有丈夫的声音。
今夜月缺。
明月透过窗棂,落在夕娥面前的酒杯中央。
夕娥记得,面前的酒叫“醉太平”,是丈夫他们的酒肆新酿的酒。酒如其名,一杯红霞现,两杯不复醒,三杯梦太平。
而且啊,有的酒是越喝越迷糊,这醉太平正相反,是越喝越提神。就是眼前看着的东西全都变成假的。据酒坊的伙计说,这酒喝下去,眼前就真真的能见到太平美景。
夕娥想起了丈夫的嘱托,她举起自己和丈夫的酒杯,轻轻地碰了一下,一前一后地,把两杯酒都喝了下去。
似是不尽兴,夕娥又给自己斟满了一杯。她端着快要溢出来的酒,明月透过窗棂,在酒中留下了从未见过的圆满月影。
她就这么对着面前的饭菜独酌,独自坐到雄鸡三唱。
第八天的清晨,夕娥拎着酒壶,她踉踉跄跄地从屋里走了出来。自家的院子里有个高大的身影,远远望去,那不就是自己丈夫的背影吗。为了给自己壮胆,她又喝下一杯酒,摇摇晃晃地,朝着那身影凑过去。
“你,你怎么才回来呀。”夕娥环抱着身影的躯干,就是不肯撒手。“你饿了没,我去把菜给你热热。”
那身影一句回复都没有。
一阵微风吹过,夕娥感到有什么刺刺的东西抚摸过自己的脸,夕娥握住了抚摸自己脸的东西,才发现那是柳树的叶子,而自己眼中所谓丈夫的背影,原本是院子里的一棵大柳树。
那棵大柳树是丈夫亲手栽种的,柳树还在,但夕娥的夫君并没有回来。
从醉梦中清醒一点的夕娥,一时没反应过来,她坐在柳树下愣了一会儿,手中的酒壶不知何时脱了手,潺潺的酒从酒壶中流了出来,那酒啊,似乎永远都流不完。
夕娥冲着柳树苦笑着,笑着笑着,她靠坐在柳树旁,鼻尖一酸,哭了。
此刻,她的眼泪就是那喝不完的醉太平。
垂落的柳条在微风中飘零,把夕娥的哭声传遍了夕娥所居住的村子。之前因为天灾躲在家中的族人们,听到未亡人的哭声,心里都不是滋味。
村民们找到村里的长者,他们一同来到了夕娥家,还给夕娥带来了粮食、衣物、能饮用的水。
“孩子,你总这么哭,也不是个办法啊,”长者拄着拐杖,弯着腰,关切地问道,“要不你先吃点东西,我给你出个主意,可好?”
夕娥听进了长者的话,她哭得没刚才那么厉害,也有了点力气去拿倒在地上的酒壶。
“夕娥啊,你看,你出生就有一双慧眼,千万里外的景象都能看得清楚。我看古书上说,‘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智者似乎在那场天灾中烙下了病根,他咳嗽了两声后,接着说道:“既然你能看这么远,不妨站在西边的高山上看看。只有在那里,你才能眺望炎国的大地,也才有机会找到你的丈夫。”
长者的话一直都是村里最可信的。要知道,大地尽头的天岳山,没有哪座山能超过它。如果在那儿的山峰扫视这片大地,就一定能找得到自己的丈夫。
于是,夕娥收下了村里人们给她留的干粮,目送着她前往天岳山。临行前,夕娥带上了那个喝不完的小酒壶,她为村里每户人家都倒上了一杯当作饯别。而后,她也给自己来了一杯,一饮而尽。
此一去,就是数年。

夕娥走了许久,才终于看清天岳山的全貌。正如村中长者说的那样,天岳山,高耸入云,若是能再长一点,这山怕是能把天都捅破。
此时的夕娥已经很疲倦了,尽管天灾再未出现,但长途跋涉,夕娥身上早已留下了不少的伤疤。还好那壶随身的醉太平,在自己受伤时起到了镇定作用。
她离不开那壶酒了,只要自己还在喝着这壶酒,那眼前的大陆就还是一片宁静和谐,如果自己停下酒杯,大地是否又是一片千疮百孔?而这是否也意味着自己将再也见不到丈夫?
夕娥又喝了一大口酒,她的步伐越来越快,不到三个月,终于来到了这座高山脚下。
山下往山上往去,群山还是一片祥和景象,而山上正相反:风雪交加,云雾缭绕。为了更快地登上这山,她丢掉了自己一件又一件的行囊,最后陪着她的,还剩那壶酒,以及一把刀。
终于,又是一个月圆之夜,夕娥将那把尖刀插在了天岳山长年结冰的顶峰。她先是把酒壶扔了上去,然后在她即将登上山峰的时候……
她打了个趔趄,一块冰也被她踩了下去。
幸好她那把刀插得足够深,自己几年来锻炼出的身手也很灵活,才没在最后关头掉下去。至于脚底那块冰,掉进了脚下的黑暗中,连回声都被深渊的黑夜吞没。
夕娥终于登上了天岳山的顶峰。她捡起了酒壶,望着天空中皎洁的双月,痛痛快快地,灌了一大口酒。
她站在高山顶上,长歌、起舞。她的歌声中,听不到那些伤和痛,听不到那些思和念;她唱的是月盈月缺,唱的是花开花败,唱的是醉生梦死,还唱了酒,唱了很久的酒。
她来来回回就是那几句,其中那句“……长向别时圆”,反复地唱,反复地唱。唱到喉咙嘶哑,唱到月落,唱到星繁,唱到日出。
日出,天岳山顶上见到了第一缕光芒。夕娥站在橘红色的冰雪上,她将那壶醉太平放在一边,大口呼吸着冰冷的空气——这是个清醒而明媚的早晨,如果运气好的话,当她打开自己那双能一目千里的眼睛时,就能找到自己的丈夫。
第一天与第一夜,夕娥的眼睛瞪得通红。
第二天与第二夜,夕娥的脚似乎冻在了脚下的冰雪中。
第三天夜里,夕娥闭上了眼睛。
她并没有找到自己的丈夫,倒是看到了别的景象,此时的夕娥只想马上抓起酒壶,大醉一场,这样也许自己就会忘记丈夫,忘记这三天来看到的所有景象。偏偏醉太平这酒,虽然会产生幻觉,但越喝越清醒。
何况,酒不醉人人自醉,反过来说,若自己不愿醉,那喝那么多的酒,又有什么用呢。
所以夕娥端着酒壶,喝到情深之时,她开始想念丈夫。而这个想法刚冒个头,夕娥的眼泪就像是决了堤的洪水一样涌出来。停不下来的泪水一滴一滴地,从天岳山顶端开始流淌,眼泪先是变成了涓涓的溪流,然后山顶上的这溪流汇聚成了一条奔涌的江河,从山脉顺流而下,成了炎国的一条母亲河。
在后世多个版本的神话中,夕娥流出眼泪汇成的河被称为夕江;在夕江江畔,人们建起了夕城,并在这里安居乐业。只是夕城的人都不大愿意喝夕江水,夕城人觉得,夕江水尝起来,比普通的水要咸。
这条大江,似是凭空奔涌出来的。山间的神仙们对这景象先是感到恐慌,皆以为这是天地异变,以为天灾又回来了。但当他们看到江河源头竟然是一介女子时,天神们的恐慌都变成了疑惑。为什么一个柔弱的女子独自来到极境之地,为什么她哭得这样伤心?
于是,众神推选了天岳山的山神,去问问这位女子发生了什么。
当夕娥的眼泪流干的时候,天岳山神幻化在她的面前。善良的天神为夕娥披上了暖和的衣服,静静地听夕娥讲完了自己的故事。
“原来你来到天岳山的山峰上,就是要找你的丈夫。”
“正是。”
“还找了三天三夜。”
“正是。”
“哦……”
山神听罢,端正了自己的姿态。他环绕着山巅四处,仰望着更高的苍穹,郑重地对夕娥说:
“天岳山终究是在地上,所见之处依然有限。或许你可以登上天上的双月,那里能看到大地的全貌,自然也能找到你的丈夫了。”
随后天岳山神示意夕娥附耳上去,悄声告诉了夕娥登月之法。
“但是夕娥,此法甚是危险,你执意要去?”
夕娥没有多想,她灌了一口酒之后,告诉山神:
“去。”
于是天岳山神汇集众神,找出了送夕娥登上双月的法器,还为夕娥准备了很多用得上的工具。出发那天,夕娥只抱着自己的那壶醉太平,登上了法器。
当夕娥上了双月之后,众神才想起来,更高位阶的神氏曾警告他们:在法器里,绝对不能带酒进去。不过夕娥已经顺利上了双月,众神便也不去在意这个警告。
夕娥出发那天晚上,又是一轮月圆。
那天晚上,人们卸下了一天的辛勤劳作,明月高悬在夜空之上,将自己温柔的光芒分享给这片大地。
“快看天上!是天灾,天灾又来了!”
所有的人都停下了自己的脚步,他们转过头,一道炽热的火光从西方的高山上升起,那光芒在黑夜之中格外显眼,仿佛从西边升起的日出。男人们见到此景,马上叫妻子带着老人和孩子去避难,他们手上则是拾起了家伙,准备去应对即将发生的灾变。
“爷爷,天灾来了,您怎么不跑啊?”
一个孩子在逃去避难的时候,看到长者站在那里盯着西方的天空。那道轨迹冲向了天穹中的双月,并落在双月上。整个夜空变得明亮起来,似乎星星们也被这道光芒点亮,变得愈加光彩夺目。
长者想起,那个方向是天岳山。此刻在天岳山山顶上的,只会是那个人。
“各位村民!不要恐慌!”长者颤巍巍地举起了自己的双手,与长者相向而行的人们慢慢地停下了脚步,“那不是天灾,那是夕娥啊!”
“夕娥?”“怎么可能会是夕娥?”
人们的避难声渐渐变成了疑惑。
“诸位父老乡亲,夕娥为寻找丈夫,外出多年,跋山涉水,精诚所至,感动了天岳山神,所以这正是夕娥找到自己丈夫踪迹的证明啊!”
经过这番解释,人群中的疑惑声也没有了,他们转过头望向西方,夕娥奔月的天岳山顶到达月亮的地方,似乎留下了一道长长的云。
“所以乡亲们,如此幸事,我们不要感到害怕,反而要庆祝!”长者说话的喘息声很重,这样大声讲话,令他身体疲惫。
“长者说的是啊。”“夕娥真的是好媳妇啊。”
人们听罢,纷纷从自己家里拿出水果,酒食,他们在村里空旷的地方摆起了长桌,望着天上的明月,讲起了夕娥和丈夫之前在村里的那些故事。这时候他们还有说有笑的,因为夕娥和丈夫这对新婚夫妇非常恩爱,他们身上总会发生很多小笑话;但当大家提到夕娥丈夫和村里众多青年一同前往抵抗天灾时,村里失去丈夫的女人们又禁不住流下了泪。一位妇女怀里的婴儿看到妈妈在哭,虽然还没意识到发生了什么,却也跟着妈妈哭了起来。
宴席期间,长者不知什么时候做了一盏灯笼,这盏灯笼用薄纸糊成,中间放着一根蜡烛,灯表面写着一些祝福的话语。当长者点燃这盏灯之后,那纸糊的灯就鼓了起来。长者一松手,这盏灯就随着风飞向了双月。
众人见状,纷纷效仿长者,写下了一句句祝福送给夕娥。有人祝愿她和丈夫长相厮守,有人祝愿她身体健康,当然孩子不会那么多的吉利话,他们只是觉得好玩,就直接在灯笼上写了句:
“夕娥姐姐,好好吃饭,早点回家。”
一盏盏的明灯被风送到了远方,这些从地上飞起的灯,飘到了天空中,当它们从视野中消失后,兴许就变成了天边的一颗星。
世人皆留在人间,供奉着上好的水果,祝愿着夕娥找到了自己的夫君。

但在明月上啊,夕娥总是迈着踉踉跄跄的步子。她借着永远喝不完的酒,醉梦着人间的太平盛世。她不敢放下酒壶,因为她不敢让自己清醒过来。她害怕当她清醒过来的时候,眼前看到的是没有丈夫存在的风景。
只是夕娥独自在月亮上的时候,总是会发出长长的叹息:
“我什么时候,才戒得掉这‘醉太平’啊……”
不知要过多久,夕娥才会在清醒的时候,见到自己的丈夫,见到与醉梦中一模一样的太平光景。

铃兰合上了这本翻了很多次的神话故事,今夜月圆,不知怎的,她想起了此刻在东国主持祭司的爸爸,她从书中的丈夫身上,看到了自己爸爸的影子。
她从宿舍柜子里拿出了天灯,而后拿出一支笔,在上面写上一个自己的小愿望。
这时,敲门声响。
“铃兰妹妹,你在吗,我们要去找惊蛰姐放天灯了。”
“清流姐姐,你再稍微等我一下……好啦。”
铃兰放下了笔,跟着清流往罗德岛的甲板方向走去。
今夜月圆。
也许在这片大地上,终有一天,月圆之夜,便是团圆之夜。
-完-

【我是普普通通的后记君】
本文是对“踏寻往昔之风”活动中《夕娥奔月》这一故事的扩写。在游戏中,这个故事是五个故事中最温情的一个,从中窥探到炎国的一些人文风情。
在构思过程中,突然想起苏轼先生的一句诗:“何事长向别时圆”。在明日方舟的世界观下,聚少离多更是常态。所以本篇故事就按照原作的情节,添加了一些个人的理解。
这篇文章里的夕娥很有趣,一直都是一个醉醉的状态。团圆嘛,肯定是少不了酒的,所以酒在这篇文章里是很重要的线索。这部分的灵感来源有两首歌,一首是黄龄姐姐的《醉》(姐姐唱歌天下第一),另一首则是出自综艺《国家宝藏》的《醉太平》。
人人向往的太平盛世,希望无论在游戏里,还是在现实中,这样的盛世早日到来。
很少写同人文,如有问题,还望大家在评论区指教w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