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故事:价值连城的奇虫
唐朝年间,相传有一只奇虫,由天地之气凝结而成。此虫爱吃面食,刚一成形便流落到人间。
苏州的陆颙也爱吃面食,而且饭量很大,但吃得越多身体越瘦。这一年陆颙在太学做了生员,入学后不久,有几个胡人带了酒菜来拜访他。
胡人说:“听说大唐的最高学府网罗天下英才,我们不远万里来到中华,想一睹太学文化之盛况。先生是真正的大唐儒生,我们想与你成为朋友。”
过了十多天,几个胡人又来了。这次他们带来金银绸缎送给陆颙。陆颙见礼物厚重,怀疑他们有别的企图,于是坚决推辞。
胡人说:“先生在长安生活清苦,我们带来一点小礼物,只是补贴仆佣和车马的费用,绝无别的意思。” 对方言辞恳切,陆颙不得已只好将礼物收下。
太学里的生员们听说了此事,都觉得此事蹊跷,就劝陆颙到城外找个地方躲一躲。于是陆颙搬到了渭水边,整日闭门不出。
过了一个多月,那几个胡人又找上门来,陆颙非常惊恐。胡人却高兴地说:“以前你住在太学,很多话我们不敢说,现在你搬来郊外,正合我们的心意。”
“我们到这里来并非偶然,而是有求于你。这件事对你来说没有一点害处,对我们却是极大的恩惠。”胡人继续说着。
“有话请讲。”陆颙说。
胡人问:“你是不是喜欢吃面?”陆颙点头说是。
“其实喜欢吃面的不是你,而是你肚子里的一条虫子。我们想给你一粒药丸,吞下去就能把虫子吐出来,我们出高价买这条虫子,你看行吗?”
陆颙心想,假如真的有这么一条虫子,对自己没有损失又可以卖钱,有什么不可以呢?于是就答应了胡人。
胡人取出一粒紫色发光的药丸让陆颙吞下,过了一会儿,果真吐出一条青色的虫子来,约二寸长,样子有些像青蛙。
胡人说道:“此虫叫‘消面虫’,是天下之奇宝。”
陆颙问:“你们如何知道这虫子在我身上?”胡人说:“我们每天清晨看见太学府的上空宝气冲天,所以前去寻访。但最近一个多月,宝气转移到渭水上空,我们就赶到这里察看,原来是你搬到这里来了。”
“此虫是天地中和之气凝聚而成,所以爱吃面食。因为小麦秋天播种,来年夏天才成熟,接受了春夏秋冬四时之气,故而此虫喜欢面的味道。你可用些面粉来喂虫,一试便知。”
陆颙拿来一斗多面粉摆在虫子跟前,一眨眼工夫,面粉被虫子吃了个精光。
“这虫有什么用呢?”
“天下奇宝都禀受天地中和之气,此虫是中和之精粹,虫是本,天下奇宝是末。有了此虫便可执其本而求其末,天下奇宝岂不是势在必得。”
胡人说罢,便将虫子装进竹筒内,再放入一个金匣子里锁好交给陆颙,让他存放在卧室。
第二天一早,几个胡人赶来十辆大车,车上装满了金玉布帛,价值好几万两银子,作为买虫子的费用。陆颙从此大富,整日游乐于长安城中,被人称为豪士。
过了一年多,那几个胡人又来了。他们对陆颙说:“我们想去海里探寻奇宝,向天下人炫耀,你愿意一起去吗?”陆颙平日里没什么事可做,便跟随胡人一同到了海上。
胡人在海边搭起临时的房子,并支起一口银锅,倒满油后将消面虫投入油锅中,整整烧了七天七夜。
七天后,有一小童从海水中出来,手里捧着一盘珍珠献给胡人,珍珠直径有一寸大小。胡人没有接,反而对小童大声喝骂,小童很害怕,便捧着圆盘回到海里去了。
过了一顿饭工夫,又有一相貌极其艳丽的仙女从海中出来,仙女手中捧着一个紫玉盘,盘中有几十颗珍珠,胡人瞥了一眼珍珠,依旧大骂。
这时海里走出一位头戴玉冠的仙人,手中捧着一颗珍珠,直径约三寸,珠子发着奇异的光,将几十步之外都照得透亮。
仙人将珍珠献与胡人,胡人笑着收下了,得意洋洋地对陆颙说:“至宝来了!”随即从银锅中取出虫子放回金匣子中。虫子虽然在油锅中炼了这么久,却依旧活蹦乱跳,毫发无伤。
胡人将珍珠吞下后对陆颙说:“你随我进海里去,不必害怕。”
陆颙便抓住胡人的衣带,跟他跳入海中。所到之处,海水便向两边分开,鱼鳖虾蟹们也都慌忙避让。
他们游龙宫,入蛟室,海里的珍珠异宝喜欢什么就拿什么。才一个晚上就收获颇丰。胡人说这些珍宝价值亿万,又从中选了几样送给陆颙。
陆颙将这些宝物拿到南越去卖,得了数万两银子,从此变得更加富有。后来陆颙也不做官了,一直过着悠闲的日子,直到老死在闽越。
@北三坡
故事改编自《宣室志》
感谢您的点赞关注,欢迎留言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