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三角大湾区轨道交通未来展望(修改版2)

声明:
1.本图线路经过变形处理,不代表实际走向。
2.本图未经作者允许,不得擅自转载。
3.本图禁止用于任何商业用途(包括但不限于房地产广告)
4.图中大部分信息来源于公示文件,也有部分信息为个人与其他人推测所得,不作为实际版本,不代表官方意见。规划具有不确定性,不能保证线路线位、设站、站名等信息与实际情况完全相符。
5.佛山部分为本人自行规划,与官方规划不一致,规划仅为个人对佛山未来发展的展望,不代表官方意见。












除了佛山以外,别的城市没有太大的变化,深圳增加了即将开建的15号线,香港西环线增加跨海段,延伸至港岛,增加一条自行规划的西贡线(香港部分未开通线路未本人自行规划,不代表官方意见)。
更新的重点在于佛山线网,线路由18条地铁/地铁制式城际铁路+1条并网运营的有轨电车+2条独立运营有轨电车增加至28条地铁/地铁制式城际铁路+1条并网运营的有轨电车+5条独立运营有轨电车。
本次更新仅针对有较大变动及新增加部分进行解析。

12号线东段向东南延伸至桂城金融高新区,佛山西站以西部分交由16号线运营,新建小塘段,终于三水区新城医院。
16号线接管原12号线佛山西站以西部分并延伸至肇庆大旺新区。
17号线西延至肇庆大旺。

18号线,西起西樵官山,途径南庄、乐从、北滘、陈村、止于广州番禺市桥,作为城区外围分流线,同时填补南庄南部、顺德北部地铁空白


19号线,前身是广州10号线佛山支线,定位为市区加密线。西起狮山虹岭路,往南至张槎大江村,随后向东沿同济路穿过佛山城区,平洲片区,终于广州西塱站,整体大致呈L型走向。

13号线,三眼桥以西部分取消,改为继续向南竖穿平洲片区,终于陈村。

20号线,东起南海影视城,途径里水、金沙洲,终于广州滘口,作为里水的第二条地铁。同时广州12号线延伸一站连接20号线。

21号线,亦可称佛山大道线,全线基本沿佛山大道(松岗大道、永安大道)敷设,官窑东至新佛山站段取替5号线,随后继续往南终于乐从。6号线同时北延至官窑。



8号线取替14号线敦厚站以东部分,14号线延伸一站至中山公园连接22号线。由于敦厚站位置有限,难以建设4线换乘站,故将22号线终点站设在了中山公园,同台换乘14号线。
站台规划方案:14、22号线共同使用一组岛式站台,两线各使用一个站台,站台两端均建设联络线联通两线,均配置折返条件。正常情况下使用站前折返,有需要时可根据实际情况实行跨线运营。

22号线,片区连接线。连接桂城、陈村、番禺市桥,减少换乘次数,作用类似于主干线,但又没有主干线那么重要。西起中山公园,沿桂澜路南下,途径花卉世界,然后沿佛陈路敷设,下穿陈村城区、碧江城区,终于番禺广场北面,和番禺广场站虚拟换乘。


23号线,顺德片区线,连接勒流、杏坛、大良德胜新城、广州南沙榄核。前身为广州26号线顺德段。

24号线,佛广深城际线,起于东平站,可换乘多条主干地铁线,顺德经济中心大良、容桂的快速进城线路,和3号线大致并行,作用类似于深圳14号线。同时填补大良、容桂西部的地铁空白,随后途径中山北部进入广州南沙,通过万顷沙枢纽连接南沙城区。下穿珠江口后终于深圳机场。解决顺德没有轨道交通直达深圳的问题。



25号线(5号线支线),城区外围线路,同时作为勒流地区的重要进城通道之一。

26号线,广佛江城际线,起于南沙鱼窝头镇,途径灵山、大岗,容桂、均安,最后终于江门城区。初期是连接容桂和均安的线路,从大图中可以看出,容桂前往均安要绕道勒流,26号线最初的定位就是连接两地的快速地铁,容桂段拆解10号线,并延伸至潭州。后期两头延伸,深入广州和江门,成为一条城际线路。


10号线,北边从环市北站引出,延伸至勒流,南边拆解给26号线后继续往南延伸至城轨南头站。

大良有轨电车,由于大良德胜新城的路网问题,导致中心地带无法建设地铁站,所以借用地面公路建设有轨电车。有轨电车编号规则T(tramcar,有轨电车的英文)+所在区拼音首字母+数字编号。如大良有轨电车位于顺德区,是顺德的第一条有轨电车,所以编号为T(tramcar)S(shun)D(de)1。

高明有轨电车及九江有轨电车,高明有轨电车在现有基础上往南延伸至高明客运站,换乘九江有轨电车,站点设计和中山公园类似。两线可独立运营,亦可贯通运营。
由于九江镇地处偏僻,没有太大建设地铁的必要性,故采用造价相对便宜的有轨电车。九江有轨电车编号为TNH2。里水有轨电车的编号为TNH4(这个是现实中里水有轨电车的编号),TNH3是预留给狮山有轨电车,狮山新城区目前处于开发初期,开发完成后会建造有轨电车。

城南有轨电车,编号TCN1,由于线路跨禅城、南海两区,且位于城区南部,故采用特殊编号。城南片区道路工整、开阔,人口密度高,适宜建造有轨电车增加轨道交通的便捷度。

14号线,智慧新城站改为在季华北路上建设站台、站厅,通过通道和2号线、4号线、机场快线换乘。继续朝东南延伸至东平站。

佛肇城际二线,区别于广佛肇城际,所以称为二线。前者采用火车制式后者采用地铁制式。起于狮山博爱路站,取替7号线途径狮山站。在肇庆市区分成两个方向,分别前往端州站和肇庆站。全线并网运营。

广佛线东延,按照官方规划,广佛线由沥滘站东延至大沙村,按照我的设想,将其再延伸一点,延伸至大学城的科学中心。

机场快线,东段终点由九龙公园缩短至穗盐西路。西段延伸至云浮市区。延伸的原因源自于广州37号线远期延伸至韶关新丰县,云浮作为广东最落后的城市,一条直接连接发达城市(比较对象为全国城市,佛山如果能建成如此规模的地铁线网,发达程度绝对是在国内排前列)能给整个城市带来不少经济发展。

接下来整个佛山线网的规划设想。(设想建立在整个线网规划完成后)
按照我的想法,佛山线网由城际线、主干线大站快车撑起城市骨架,主干线普通车作为交通大动脉,其余线路作为加密线的存在填充各处空白。通过大图可以明显看到,通过骨架线路可以快速到达各个街镇。主干线的大站快车比例会比目前诸如广州14、21号线等要高,在我的设想当中,大站快车要起到很重要的作用,效果要起到类似于广州4号线复线的作用。由于放眼全球,地铁系统似乎并没有大规模使用大站快车的先例,类似的也只有日本东京的通勤铁路,但这两个的概念相差很远。所以以上仅为个人设想,理论上可行,实际情况如何不得而知。
通过几个枢纽站可以实现骨干网络的快速运转,由于线网大多为超前规划,所以便捷性可以做到很高(目前有这种超前规划意识的似乎只有深圳,毕竟深圳有钱),高便捷性+高密度车次+大编组=客流高效运转。
这是一个理想的城市轨道交通规划,每条线都有各种的定位,各自的作用,组成一个高便捷性的线网。现实中会由于资金、对未来发展的预估有偏差、群众因素等原因无法达到理想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