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一个业余词作对押韵的理解

2020-02-13 22:51 作者:伛儿です  | 我要投稿

       无论是诗词还是歌词,自打这类涉及到音乐的文字体裁出现,它们就不曾离开过押韵。简单的讲,押韵就是用韵母相同或相近的字,使整句话变得和谐优美。

       首先审明,本人不是押韵狂魔,并不是说所有词都必须非押韵不可。只是就个人来说,如果词在其他水平相同的情况下,押韵的终究比不押韵的高上一筹。

       对于填词来说,押韵不一定是最重要的,但一定是最基础的。如果你夸一个词作“哇,他好厉害,写的词都押韵呢!”,他多半会想打你!所以,如果只是单纯为了凑押韵生造词语,强行扯出一个句子,这样的做法且不说是错误,但至少阁下还需要多加练习。


一、选韵

       在实际创作过程中,用韵应该是第一个需要直面的关键问题:

       对于一般的诗词而言,诗采用平水韵的较多,而词多用词林正韵。这两种韵相对较窄,而且由于古代读音和现代读音的差异,韵部之间不易区分。例如《红楼》香菱学诗里面,可以看出,寒(十四寒)和闲(十五删)两个字都是分属不同韵的。(因为这不是主要内容,就不作深入讲解了,如果有兴趣可以自行度娘)

       相对而言,中华新韵的韵部更宽,而且由于更加贴近现代人的读音,对于初学者而言更加友好。尽管偶尔会有被人嘲讽的危险,如果遇到这种情况,伛儿这里建议大家统一回复“大人,时代变了!”(当然,也不要吐槽别人的用韵,万一说错露怯,尴尬的人就是你)

       众所周知,用每一韵部字的数量都是不一样的,选用宽韵和窄韵对于作者来说,腾挪的空间会有很大区别。宽韵选择多,入门门槛较低,但如果没有新意,容易感觉似曾相识、了无趣味。窄韵险,一时冲动选择后,也可能会陷入动弹不得的尴尬境地,还请量力而行。

 二、用韵

        创作时,因为句末需要停顿,因此一般来说韵字都在全句结尾。但这并非要求句句末尾都必须押韵,在格律诗中一般只对2、4句做出要求,1句可做选择,3句必不押韵,而词牌曲牌在韵律上则更加多变,由于古曲散佚,现在多以旧作格律作为参考。和这些既定的规则相比,创作现代诗和歌词要自由许多,倒不需要过度在意。

       上文已经提到,押韵的目的是让使一句话听起来更加和谐。因此在写格律诗和填词牌时,对于韵字的声调已经考虑其中,即所谓平仄,对于中华新韵而言,平指一二声调,仄指三四声调。如果是或依照平仄字检表自行判断。

       在符合规则的基础上,我们也需要从自己的诵读来对韵脚进行考量。

       还是以中华新韵为例,【南】的韵脚是【an】,在诵读时和【连】【ian】却有明显不同。尽管合乎规则,但是从效果看在押韵时,将它们放在前后句绝非首选。这时候,我们可以采用一些过渡的办法,例如【南】-【言】-【连】或是【难】-【断】-【玄】。

       最后再提及用韵时较为忌讳的一点,如果不是特意使用,或者前后同字不同义,尽量不要重复用一个韵字,更不要让它们出现在相近的位置。

三、转韵

       从某种角度来说,转韵也是用韵的一种特殊形式,只是将前一个韵部换成了后一个韵部。在作词的过程中我们时常会遇到转韵的问题,除了一韵到底的格律诗,古诗文中也有很多转韵的例子,诗如《琵琶行》,词牌如《定风波》,汉代的长篇赋文几乎都会转韵。至于现代的歌词种,这一现象就更常见了。

       当文字篇幅较多时,一韵到底的限制太过明显,转韵可以说是揭开镣铐的最好办法。在这种情况下,并不是说韵脚可以任意切换,如果不是RAP类的歌曲,一般都会等整个段落或意项完成后再进行转韵。

       除了上述情况外,如果单个韵部使用频率过密,容易让人产生反感,通过反复变换韵部,则能够提供一种跳跃的新鲜感。这时候并不是旧韵不够用了,而是为了加入新元素让文字内容不至于太过重复。

 

       最后,本人深知内容本身比韵律更重要,押韵并不是写词的全部。为了帮助表达,有些时候创作者会对用韵放松要求,或者干脆放弃押韵,甚至还有部分地区是采用押声母的方式来表达感情(如草原民族,因为开头的起调很长,使用首字同声母也能产生类似句末押韵的效果)。既然都是为了抒发情怀,我们没有必要一味的追求高大上,能够写出自己想说的话便已经足够了。

 本文作者非汉语言文学相关专业,上述内容仅为个人观点,如有不同看法,欢迎指正。

 

附:中华新韵(十四韵)韵部表

  一、麻 a、ia、ua

  二、波 o、e、uo

  三、皆 ie üe

  四、开 ai uai

  五、微 ei ui

  六、豪 ao iao

  七、尤 ou iu

  八、寒 an ian uan üan

  九、文 en in un ün

  十、唐 ang iang uang

  十一、庚 eng ing ong iong

  十二、齐 i er ü

  十三、支 (-i)(*)零韵母

  十四、姑 u 


一个业余词作对押韵的理解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