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迫动态转为专栏
不小心点开首页一个
月薪4k,没房没车没对象,很快乐
的视频
看着底下评论
什么几几年的,毕业学校的,车房情况的。
很容易让人焦虑。
那我呢,折腾了三年,还来到了这样一个普通的学校,还额外折腾了一年,留下了那样的成绩记录。
对于我自己的人生:
人不能唯结果论,会被这样的思想引导所消耗,从而迷失了自己的方向,到头来发现:哎呀,没有实现目标,一直以来都活得没有意义,产生心理问题。却浪费了时光,没有享受,珍惜活着的机会,另外反而可能相对唯过程论一点,享受,沉迷所做的工作本身,可能最后取得的成绩可能会好一点。
我不能让车房工资成为自己安全感的来源,那些只是最外在的、相对肤浅的安全感的体现、存在了,应该让自己的内在建设,外在建设成为自己安全感的来源。
因此这种硬性的衡量标准不对,不能拿这个比来比去,世世代代的年轻人都会面临这样的危机感吧,不都最后还是人到中年,然后变老了吗?不能拿这个作为生活的目标,反正很快二十年就会过去,比着比着就四十岁了,不用焦虑,没意义。
其实,有没有车房,这种应该是作为一个人生活的一个基本背景而已,然后在这个背景下去过自己的真正人生,生活真正每天过的是自己的感受,情绪。好像林徽因说过一句生活必须要有情绪还是要有感受什么的。生活重要的是有没有规律地工作,学习,获得基本的成就感,以及生活有没有被爱包围,感受爱,生产爱,额外的,有没有读书,编织一个相对完备的精神世界,有一个漏洞不太大的精神世界才能保证自己每天规律地工作,学习,生活。
眼光不能放在没房没车没存款或者以后可能会赚得很少上面,因此而焦虑,应该想着自己本身,文学的书之外,专业的书,什么的,规律地工作,充满内涵地生活,应该多注意提高自己水平,肯定不会饿死,倒不如充分地利用当下的每一天,为将来获得某一些什么做时间最大利用率的准备。
说到底,一、焦虑不对,反而可能会有副作用。二、那些附属品的获得途径应该是改进当下的自己。三、记得过程更重要,记得感受爱,感受生活。
我说了些什么呢?不过是跟自己对话,捋一捋自己的思路罢了。
躺平吗?不可取。卷吗?不对。因为“卷”是带有焦虑的,是带有要跟别人比的预设去学习,工作,生活的。
要钱干嘛?为什么害怕没钱?因为想要过丰富的精神生活。
那时间更珍贵,那我就要在没钱的时候也要注重精神的建设,活得丰富。
不然最简单的例子,小时候想要旅游,那长大了终于来到了旅游景点,可是关于景点的了解一点没有,内心也没有丰富的感受,想法,那跟饭后散步有什么区别呢?反正都能拍出好看的照片。另外,现如今,人文知识的摄取频率还不如小时候读书的时候。
小时候不知道钱这个东西的时候,那时候在知识的海洋里不是充分地徜徉吗?看的什么人文经典不是构建了一个很充沛的内心世界吗?那不就是我想要的状态吗?要钱不就是为了活得更丰富吗?不然大家评论里自己的收入说来说去说什么呢?
说完这些,另外不要想着不断地从外界寻找缓解自己各方面焦虑的东西,因为不会真正解决,反而花费了时间,而要从内在缓解,内在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