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器科普2-捷克斯洛伐克Vz.58步枪
1958年式7.62mm冲锋枪(字面翻译)(又称Vz.58)是由捷克斯洛伐克于1956-58年由武器设计师伊日·塞马克研制,乌尔斯基·布罗德兵工厂制造的一款突击步枪。

武器参数:重量2.91千克
长度:(最早的)Vz.58P:845毫米
枪管长度:390毫米
口径:7.62mm
子弹7.62×39mm中间型威力弹
枪机:短行程活塞导气式
闭锁方式:卡铁摆动式
发射模式:半/全自动
射速:800发/分钟
枪口初速:705米/秒
有效射程:100至800米(可调式标尺)
供弹方式:30发可拆式弹匣,10发桥夹。
1956年,苏联要求所有华沙条约成员国必需装备统一口径的武器。因此,捷克枪械设计师伊日·塞马克设计出一枝使用7.62×39毫米中间型威力弹的原型枪。该枪于1958年被捷克斯洛伐克人民军正式采用,而乌尔斯基·布罗德兵工厂负责生产,并定名1958年式7.62mm冲锋枪(捷克当时可能还没有使用突击步枪这个术语)。
自1958年起Vz.58开始成为前捷克斯洛伐克军队的制式步枪,并全面取代了Sa 23、24、25、26冲锋枪及Vz.52半自动步枪,装备前捷克斯洛伐克的海、陆、空三军,以及该国的边防部队和民兵。除了捷克斯洛伐克军队使用外,Vz58突击步枪也大量出口到其他国家。Vz.58突击步枪结构紧凑,结实,质量小,精度好,但其可靠性较差,特殊条件下故障率较高,初速偏低而射速偏高。因为它是前捷克斯洛伐克生产的武器,所以有时会被错误地简称为CZ58。然后在华沙条约组织国家中,绝大部分都是直接仿制卡拉什尼科夫自动步枪。Vz58突击步枪算是少有的例子之一。外形与AK-47突击步枪相似,但二者的动作原理和内部结构截然不同。(Vz58采用导气式工作原理,活塞短行程设计,卡铁摆动式闭锁方式,击锤平移式击发机构。AK-47则采用活塞长行程设计,闭锁方式为枪机回转式,击发机构为击锤回转式)
Vz.58有三个版本,包括:早期使用木头,之后使用合成材料制固定枪托的标准型,该版本被命名为Vz.58P(步兵型)。

第二个版本为vz. 58 V(空降兵型)。

第三个版本为vz. 58Pi,为在机匣左边安装瞄准镜导轨的步兵型,可用于装上NSPU-2夜视镜,也可使用镜桥以对应各种进口的现代瞄准镜。另外它还有一具可拆卸的折叠式两脚架和一个放大的锥形消焰器。

1993年,捷克斯洛伐克分离成捷克和斯洛伐克两个独立的国家后。为了向北约靠拢,捷克曾研制了发射5.56mm北约标准弹的新枪族CZ2000系列来取代Vz58突击步枪,然而由于财政困难,采购计划还是迟迟未能落实,Vz.58突击步枪仍在捷克军队中服役并且它们进行现代化改装,例如改用聚合物制成的黑色护木及枪托、加装战术导轨以装上各种战术配件,甚至采用类似M4卡宾枪的伸缩枪托等。不过10年在宣布新的CZ-805布伦突击步枪定为捷克军队的新一代步枪后,这批步枪准备退出前线装备。而斯洛伐克军队也继续装备Vz.58。


这种闭锁方式带来的问题:就是在分解结合的时候如果漏装了闭锁卡铁,自动机组件还是能顺利装进机匣,还是能击发,但此时变成了无刚性闭锁的自由枪机式武器,发射的却是步枪弹,威力比手枪弹大得多,枪机会在膛压很高的时候抽出弹壳,发生炸壳等严重事故。枪机框和枪机两个运动件的导轨高度差较大,增大了运动时的力矩,使机框的能量损耗加大,影响机构动作可靠性,机框带动枪机是通过中间件闭锁卡铁来实现的,在复进时产生楔紧现象,不仅加大摩擦阻力也影响了机构动作的可靠性,推弹阻力较大。

(手机游戏武器俱乐部2里可以看到这种换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