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西安十里铺东汉墓清理简报

2021-11-26 08:55 作者:考古快递  | 我要投稿

西安十里铺东汉墓清理简报

《考古通讯》 1957年04期 雒忠如

陕西省文物管理委员会于1955年三、四月间在西安市东郊十里铺、涯河西岸长乐原,淸理了战国及汉唐等时代的古墓葬181座。

337号唐墓已在文参1956年第8期发表简报,现将一座东汉墓(墓162)报导一下(图一)墓162的墓道在墓室西端,长坡形,寛0.9米,长度不明。整个墓用长0.32,宽0.14,厚0.06米的绳纹砖砌成。墓分甬道(甬道长1.07,宽0.8,通高1.46米)前室、主室。前室内的南、牝壁各有一耳室。前室逋高久8,长2.9,宽2.8米。近方形墓顶是四阿式的。在墓室的四角距墓底高仅0.63米处即开始起券,并在距墓底高0.38米处突出一砖,以分散顶部的压力。主室长&7,宽1.96,逋高1.70米。北耳室长3.18,宽1.6,通高1.6米。南壁耳室长3.4,平均宽1.7,高1.74米,没有砖砌壁,是一土室。墓北偏东94度。

随葬器物部分有挪动,大致尙保持原来位置。主室骨架两具。

出土物有铜镜、铜饰、粉团、五铢钱、陶罐等。北耳室骨架两具。一近西壁,头南足北,面向下偏西,爲平置俯身葬,另一具近东壁,头南足北,仰身葬。出土物有铜镜一面、小铜刀两把、五铢铜钱90枚、陶罐一个、粉团一块。南耳室骨架三具,计东西近壁各一具,中部近南壁是一小孩骨架,头都向南,因骨肢均散乱不全,葬式不详。出土物有铜镜一面,小铜人一个,陶洗一个,陶罐两个,小铜刀一把。前室骨架一具,头西足东,面向前,爲平尊侧身葬,出土物有铜镜一个、小铜刀一把,铁刀一把、铁洗一个、绿釉陶壶一个、绿釉陶仓一个、素面陶仓两个、大小陶缸十六个。现把器物分类叙述如下:

一、铜器

(一) 铜镜五件:1.浮雕四献镜两件,直径均爲H.5匣米,其一铭爲“尙方明镜、服老富昌、长宜图王、其师命长”(图二)。其二铭爲“其师命长、富贵益昌、口口□王、口口口口”(图三)。2.四芭连弧镜,径9.3厘米,并有形如蝙蝠纹四组(图四)。3.锯齿纹缘矗纹镜,径9.5厘米。4.外区爲锯齿纹,钮旁有阳线纹饰的器缺图案,径8.1厘米。

(二) 小铜人一件,高3.2,宽2.1,厚1.1厘米,两胁生翼,项带珠圈,微曲小腿,手拿小锭合于胸前,此物制作精致,姿势生动自然,极有生气,其背有一小孔可穿,出于小孩的骨头下,可能是小孩的项饰(图五、六)。

(三)小刀四件,带柄长16—-2.2,宽1.3—0.7厘米,柄和刀身是由不同的工序裂成的,柄身是在簿延成大片的铜真上裁截下茶的,刃部尚未加修磨,柄奥刀身的接合虚是用一不宽小绸箍加木片裂成的,雎是简小的工藜,但却流露出分工的各倒程序(图七、八)。

(四)铜钱∶1.半两6枚,径2.95—3.35厘米,面骶郭,背面板平。2.大泉五十11枚,德2.8厘米,面背皆肉、好郭。3.加重货泉4枚,径2.8—8.1 厘米,最大的一枚重6.21 囊。4.五铢钱165 枚,径2.6—2.7厘米,可分艇瑕剪翰、穿上一柱、穿下一柱等氛,"五铢"雨字的长短也不一致。

二、铁器

(一)洗一件,口径34.5,底径18.5,高15厘来,折沿歛腹,腹中部有带纹三道。(二)刀一件,残长24,宽2.5厘米。(三)棺钉一包,钉长18厘米,帽圆茎方,不加彻头。

三、陶器

(一)绿釉壶一件,高.36,腹径29.5,口径14厘米,肩部至上腹有带纹两道,两带中有对称的兽面衔环,间塡堆纹虫兽。(二)绿釉仓一件(图九),高28,腹径15厘米,熊足,仓顶似圆亭,腹有重带压印纹三道。(三)仓二件(图十),高24,上径17.8,底径14.3厘米,腹压印纹两道。(四) 洗一件,口径48,底径24,高22,沿宽4.5厘米,折沿歛腹,腹中浅竖绳纹,内有轮纹。(五)罐18件,口径11.5-16.6厘米,腹径由20.2—33厘米不等。有的腹部有细竖绳纹,有的腹部有压印菱形几何纹。

四、其他

(一)粉团两块,一块是装在直径7厘米的红色漆盒内,出土时已残。(二)鎏金铜四芝花一片,对角长5厘米,用途不明。

按墓的结构及部分器物看,还保持着东汉晚期的作风,但另一部 •

分器物却带有三国魏或更晚期的色彩,如阳纹双矗铜镜,这是在北朝时盛行的一种铜镜,而该墓就出土有两面(其中一个是线纹),这样的铜镜即使首创于此,但汉墓里确系罕见。铜钱方面那就更明显了,如"五铢”二字长于一般的“五铢”:又有五铢钱穿上_柱(与宣帝五铢钱是有差别的),这些都属汉以后所铸。综合上述情况再加该墓埋葬登架八具,推测此墓可能建成于东汉末年,并经后代多次继续埋葬。

西安十里铺东汉墓清理简报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