卸载微博。

“
随便聊聊...
缓解抑郁...
”
@TuTouSuo™️
@不知道说什么秃头所
*
下午13:59分,我从梦中惊醒,不确定睡前我看到的那些消息到底是真实存在的还是梦中的幻觉,我想要确认这个世界的真实与否,我想要确认魔幻本身只是一次虚惊的梦——我点开了微博热搜。
还好,微博热搜告诉我,一切如常:这个世界正常运转,明星依然和以往一样买着热搜,人们关心着教资、关心着hpv疫苗,关心着或大或小有趣的事情:
热搜一:HPV;热搜二:班主任买82斤樱桃请全班同学吃;热搜三:100秒回顾神十三的太空之旅;热搜四:曾经很火但已经消失的品牌;热搜五:苏翊鸣点赞沈月ins。
太好了,果然是一场梦。
*
晚上19:59分,我坐在车窗后面抱着一束盛开的芍药,看前方不断亮起的刹车灯,看远处高楼上滚动的电子广告,看江边步道上一字排开的路灯——无数的亮点在眼前晕出了现代社会的底色:匆忙、冷漠、各行其是,温饱自足。
每一盏灯灯后面都是一个人、一群人的人生:一脚刹车一脚油门地抱怨上下班高峰堵车的打工人,用最难看的户外大屏着如何完成甲方的要求的广告人,吃过晚饭在步道上缓慢散步的老人和跑步的青年。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安稳显露在这一头,不安藏在手机里。
于是我忽然想到了不久前看的姜思达的一场对谈,四个人倒上酒,聊着恋爱、失恋和社会:在一方小小的空间里面,酒精氤氲情感上头,眼泪往下掉,意气往外吐——我好羡慕啊。
好羡慕他们,用一场酒与一段话,就能点燃遥远的可能今生都无法相见的人产生庸碌生活之外的理想光芒;用一些碎语和观点的呈现,便能砸开安稳生活的假象而触碰到真实的内里。
日常的光影和坠下云海的夕阳一起,在白天和黑夜交替时分,让我再一次爆发出了不应该被阳光和月亮照耀到的野心:我们理应在一线,我们理应热情,我们理应愤怒,我们理应读更多的书,我们理应接触更真实和斑斓的世界,我们理应发出更理想更有力的声音。
很巧,一直使用的印象笔记弹出了过去今天的提醒:2012年,高二的我在自己的规划里写下,希望去读最好的新闻学院,希望有一天能让很多人听到我的声音,希望有一天能为很多人传递有价值的信息——一晃十年,栅栏越来越高,价值逐渐稀释,还好我还在说话。
但也太不甘心了,就像不甘心这朴素的日常,不甘心这高高的栅栏,不甘心这亮起的红灯和踩下的刹车。
我想走的更远一些。
*
今晚写推送前,妈妈给我打了个电话,核心主旨很简单:你写的东西我看了,结果我知道了,我觉得你需要注意一点了。
“你知道我为什么写吗?因为我无助,我很怕有一天这些事情发生在你们的身上,发生在我关心的每一个人身上,那个时候我会和所有现在的很多人一样无助:可能我写的没用,但假使能成为一点点,哪怕真的就一点点的力量,它可能都会让事情,不要变的更糟——我指所有的事情。”
*
在这篇推送写了200字的时候,班班问我:你今天写什么?这个月第四次了,不能再有第五次了。
我说大方向是一些推荐。
“别有小方向。”
“好的,没有小方向。”
*
我卸载掉了微博——因为热搜骗我,热搜一次又一次的骗我,我已经很难在热搜上获取任何我想要获取的信息了,我也已经很难去分辨我的梦和真实了:一切坚固的东西,都烟消云散了。
我最近迷上了听播客——准确的说也不是播客,就是各种各样的对谈、对话、聊天或者扯犊子,有视频有音频:姜思达、许知远、双雪涛、李诞等等等,有一些熟悉的人,也有很多我根本不认识的人,但我太爱看他们聊天了,我会倒一杯酒,准备一点点周黑鸭或者是小蛋糕,然后在他们停顿时举杯,在他们举杯时一口干掉。
在这个虚实梦幻的现实世界里,感谢他们成为我的理想国;希望有一天,我在日落黄昏和月梢初上时的野心,也能成为一些人的理想国。

*说好了大方向是一些推荐,在我之前的一篇关于学习方法的推送里,我就提过我日常会利用碎片时间听一些播客或者音频节目,来保持知识的摄入,当时就有姐妹在留言询问有无推荐的播客——有哇!那么现在就开始本文的大方向,关于一些音频节目(视频节目)的推荐。
*除此之外,没有小方向。
|姜思达与他的朋友们
@TuTouSuo

那么第一个,必须是我最喜欢的姜思达——各种意义上,姜思达这个人对我的影响都非常的深,从2016年开始看他的《奇葩说》第二季到现在他已经脱离了奇葩说辩手的身份而成为了一个——嗯,我也难去形容他,总觉得任何一种标签放在他的身上都不恰当:花店店主?策展人?媒体人?公知?好像都可以,但也好像都不够,所有或许这么去形容更合适,他是一个:
自由艺术家。
姜思达几乎在做所有我各种意义上想做的事情:辩论、策展、花店以及访谈节目,从《透明人》到《仅三天可见》再到现在的《DV计划》,可以说姜思达用自己独特的价值体系,在于整个世界和他人的价值碰撞的过程中创造出了巨大的、倒刺一般的力量,让一股名为「反叛」「肆意」的精神牢牢的刻在了他的每一次谈话中。
其实有的时候看姜思达的一些采访和他的观点表达,你会发现他是一个很物质也很世俗的人,但同时他做的事情,他对于世界的美好期待,你又会发现他是一个不折不扣的理想主义者,正是这样的矛盾和交融,让姜思达成为我在任何时候,任何瞬间emo时,都可以寻找寄托的精神偶像——hello世界,我就是这么一个俗人,但不好意思,我还有一些崇高的追求,和赤忱的爱。
会失落,会失恋,会追求物质,会渴望成就:但最终,都是因为他有世俗的浪漫,和悲观的理想。
在姜思达的每一段音频和视频中都能感受到这种理想与世俗交杂的矛盾感——我特别喜欢的几个采访,是「姜思达对春夏」和「姜思达对papi酱的采访」,这两段采访看到的不仅是姜思达,而是两个闪闪发光的灵魂,在黑夜里碰撞和交织。
除此之外,给大家推荐b站上的两个姜思达专栏,分别是「大哥喝两杯」和「DV计划」。「大哥喝两杯」到目前只有三个节目,而其中最出名的就是「分手疗愈指南」,非常有趣,也非常动人——以至于至今我都在回味那场对谈的氛围;而DV计划的第一期节目就特别出圈,采访的是著名网红晚晚,很有趣,建议看完;采访金婧的部分也很有趣,也是闪闪发光的恶搞灵魂。
同时,姜思达在网易云上还有很多的播客节目,这些节目都非常零碎,其中《姜思达:爱我》系列是完全姜思达的本人播客,剩下的都是姜思达参加的各种播客和谈话节目。
总之,无论是姜思达,还是姜思达和他的朋友们,在无聊时,在抑郁时,在碎片的闲暇里,都希望他们这些或有趣、或热忱、或敏感的灵魂,能带给你不一样的慰藉。
|看理想与没理想
@TuTouSuo
我的桌面上只有四个app,分别是微信、微博、看理想和单读。单读是要推荐的第三个节目,这里先来说「看理想」吧。
我时常会想象,看理想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就像初中时候想象郭敬明和他的最小说编辑部一样——某种意义上,初中时候的最小说,和今天的看理想,就已经构成了我某一人生阶段里对于工作、爱好、朋友、价值的全部想象。
无论是看理想出品的书,还是看理想的公众号,亦或者是看理想的有声音频app——他们所选择的知识,对问题的看法,邀请的讲座人,都在知识文化界保留了一股独特的调性:刘擎教授、梁文道、廖伟棠、陈迪、常江、刘瑜等等——他们不是姜思达式的嘻哈,也不是年轻人式的扯犊子和放纵,而是静坐,严谨、沉稳,审慎的聊些严肃的事儿。
我比较推荐如下几个节目:
《观念辞典》陈迪老师:这个节目我应该已经在推送里提了不少次了,去年更新,现在已经全部更新完了,节目中对于现代社会的各种问题都提出了非常系统的解读和看法,包括了词汇的来源、发展、今日的释意等等,可以说无论是作为日常学习,还是作为新传考研的补充,都非常的合适。
《可能性的艺术:比较政治学30讲》刘瑜:刘瑜老师最是深入浅出,也最能把复杂的问题讲的清晰——这里不便于讲的更细了,但和陈迪老师的节目一样,非常适合作为我们的知识拓展和智实提升的额外阅读。
除此之外,看理想电台是一场又一场的对话节目,按照他们的话说,有一些可爱的常驻嘉宾,还有一些被迫接受采访的牛逼嘉宾,包括了贾樟柯,陈丹青,以及一只猫。而另一个看理想下属的「没理想」电台则更有趣,更多的年轻人,更多犀利的话题,更多关于爱和现代,关于姜思达、关于徐磊和双雪涛,更多的碰撞与有趣。
这样说,不知道你们能不能理解我对「理想国」编辑部的向往,如果不能理解也没事,权当我的自娱自乐,但节目本身的确非常棒,不是有趣,是精彩。
|对话:螺丝在拧紧
@TuTouSuo
看理想之外,就是「单读」,也就是我们「单向历」和「单向街」出品的系列,单向街就像是另一个看理想编辑部,只不过他们更有创意、更有商业头脑,也更懂得年轻人的痛点,和年轻人的喜好。
如果说看理想是严肃知识的熏陶,那么单向街就是观点与价值体系的对撞——而其中最鲜明,最有趣的系列,就是「螺丝在拧紧」的播客:在单独或者是网易云都可以听到非常完整的内容。
单读背后的文化人是许知远,而单读的主编是吴琦,螺丝在拧紧也是吴琦的播客,他用对话和提问的方式,和上一代人对谈,和同代人对话,寻找一点共同的困境,以及相似的解困之道。
打开螺丝在拧紧的列表,能看到非常多熟悉的的名字:项飙、许知远、郭爽、王放等等——而其中对我影响最深的,其实是第15期,吴琦和晓宇的对话,晓宇是一位政治学青年学者,也是我之前在冬日书单中推荐的《利马之梦:晓宇的拉美笔记》的作者,在这场对谈里他们聊了大篇幅的国际新闻,也聊了小篇幅的人与人文社科的自处,当「自我与世界如何发生关系」「个人抵达世界的过程」这样的表达频频出现的时候,这也必然意味着这档节目具备了一定的青年价值、时代价值和和解价值。
既然提到了单向街、对话和许知远,那么这里就多说一句《十三邀》吧——我如此着迷于对话节目,从《透明人》到《十三邀》,许知远一直都是那个写《那些忧郁的年轻人》时自序的那样:这里面充斥着让人痛恨的自以为是,以及一个年轻人不知深浅的狂妄;但同时他又是这个时代里,难得的,刻板印象化的知识分子,难得的在正经教授之外,能接得住嘉宾抛出的各种话题,能什么都聊的一个有趣的灵魂。
无论外界如何评价单向街,评价吴琦和许知远,但他们总归是那个「游走在思想的山峰与现实的平地之间的通俗知识分子」。
*我觉得够了,播客听多了反而会成为信息的负担,一些有价值的播客足以成为碎片时间的消遣,更何况我们哪有那么多的碎片时间呢——今天推荐了三个系列,每一个系列里都有很多很多的节目,很多很多的相关内容,很多很多的文章,足以打发卸载掉微博后的精神空虚。
*卸掉微博吧。

- 晚 安 -
˗ˋˏ♡ˎˊ˗
「常驻广子-No.01」
《卷门的世界》
2023届秃头所系列公开课

ᵕ᷄≀ ̠˘᷅
2023届答疑社群
关注公众号:秃头研究所新传考研
后台回复「2023考研」即可入群

📍
「ABOUT US」
小红书 @秃头研究所新传考研
微博 @新传考研秃头研究所
抖音 @秃头研究所新传考研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