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药·12·造访千里佛国

2020-08-12 22:30 作者:景育  | 我要投稿

第12章    造访千里佛国

言和看着那嶙峋的山峦,加快了步伐。那明晃晃的阳光,吸引着她前进。那里凉快、干燥,言和告诉自己。利贝罗勒紧紧地跟在后面。

“慢点、慢点。我快追不上了。”利贝罗勒叫着言和。

言和停下来步伐,等着利贝罗勒走近。用长长的刀在草丛里乱劈,确保没有奇怪的蛇虫。她们坐在一颗树下,树上满是苔藓。气根与藤蔓垂在空中,树枝上寄生着奇异的花草,看得她们眼花缭乱。地上太潮湿了,每一个脚印,都是淡淡的水痕。

言和注意到利贝罗勒的手臂上有一道划痕,鲜红的血液,从那细细的缝里渗出来。

“血包,你又受伤了。”言和提醒利贝罗勒。利贝罗勒低着头,一副愁眉苦脸的模样。

从行李中取出酒精,言和给利贝罗勒的伤口消毒。

“疼……”利贝罗勒很委屈的样子,像个小孩子,但是她又不哭,又不大叫,只是小声地自言自语。

言和一听到利贝罗勒这样的声音,整个人心都软了。她体贴地给利贝罗勒擦拭好伤口,又模仿利贝罗勒,给她打上绷带。

登上那石头山,俯看着高低错落的热带雨林,一直蔓延到远方。这石山延绵十几公里,一条河蜿蜒着,在山间劈开一条峡谷,峡谷的另一侧,也是平行的山峦。站在山上,才能体会到人的渺小。

从鞍部穿过去,花了半个小时,到了河谷边上。河水是浑浊的红黄色,颇为汹涌。一旁的石壁上,刻着几个歪歪扭扭的符号。那就是民间代替官方的“界碑”。

“江头未是风波恶,别有人间行路难。”刺眼的阳光照射在地面上,言和用手遮着阳光,向河谷中望去。一条铁索横在了峡谷间,沟通了两岸。

“这就是你说的免签?”利贝罗勒望着那轻轻摇晃的铁索,和下面的翻滚着的波涛。

“还不是因为你,要是你身份合法,我才不会走这小路。”言和检查身上的行李,都紧紧地绑在了自己的身体上。用一条绳子拴住腰和铁索,作为保险。言和嘱咐了几句注意安全,又帮利贝罗勒背一些行李,便开始爬铁索了。

人是脸朝天的,天空是那么的深邃,却又不让人害怕。手脚攀着铁索,如同猴子挂在树上一样,重复着手上的动作。看起来远,爬起来近,就这样,言和爬了过去。这时利贝罗勒也已经爬了一半了。

利贝罗勒还是那种委屈极了的表情,呆呆地看着天空。长长的头发垂下,被河面上的风吹着,像是仙女一番。

“别看!别看!”言和提醒着利贝罗勒。利贝罗勒抱着铁索,轻轻侧过头,脸上感受到了几滴水花的清凉。既然言和叫她别看,利贝罗勒干脆闭上了眼睛,不再去好奇自己处在什么位置。

但她还是偷偷看了一眼,然后怕得抱紧铁索,就这样僵了十几秒,才继续往前爬。

“你分明就是一个小女孩子!”言和一把搂住好不容易才爬过来的利贝罗勒,抚摸着利贝罗勒的脑袋。利贝罗勒好像被吓到了,她以为是利用程序上的优惠,结果是要她偷越国境。言和还在回想刚才利贝罗勒在铁索上畏畏缩缩的样子。

在这边,路宽一些,因为是石山,也没有什么野草。

“虽然我不是高棉人,但是作为一个亚洲人,我还是要欢迎你的,欢迎你来到上座部佛教的‘极乐世界’!”言和站在利贝罗勒面前,双手张开,向利贝罗勒做出热烈欢迎的姿势。

利贝罗勒点点头,她对佛教没有兴趣,她只是想陪着言和,就当是旅游罢了。

言和爬上一个小石坡,眺望着对面的山河,阳光洒落在绿得让人眩晕的雨林上,几只彩色的鸟你追我赶。

“再见!”言和朝那边招了招手。利贝罗勒只是简单地望着那动人的河山。

“在我们中国,我们不把大南国叫做大南。大南是他们的自称。为了入乡随俗,我才一直改口的。”言和介绍说。

“那叫做什么?”

“百越之南,叫做越南——Viet nam。”

利贝罗勒似乎是有些不屑,接着说:“我们叫对岸Cochinchine。拿破仑三世还在的时候,就有这个名字了。”

穿行在高棉的热带雨林里,并没有遇见歹徒,倒是遇见了一只黄鼠狼。那黄鼠狼因为不自量力,与她们为敌,被利贝罗勒本能地开枪射杀了。言和有所警觉,她觉得雨林中的枪声会引来毒枭、恶霸、土匪的注意,或者引来边防部队、警察之类的。

于是她又带着利贝罗勒赶紧跑。遇见漫过膝盖的小溪,也只好强行涉水走过去。言和觉得自己不像是药贩,更像是毒贩。好在这里历史上是法国和暹罗博弈的地方,不是英属缅甸。在缅甸的边界上,鸦片贩子更为猖獗。

雨林里遇见一户猎人,有一个吊脚楼的小屋,里面很昏黑,没有灯光。猎人邀请她们进去坐坐喝口水,被言和拒绝了。言和也不敢问路,而是继续朝着远处的山头进发。

“为什么不进去?怕吗?”利贝罗勒跟在后面,要是她做主,她就进去了。

“对,我怕。以前有个案子,就是这样的,里面有机关,好行凶。他们狩猎的不是走兽,而是人。”言和提心吊胆,不怕一万,就怕万一。

在夜色降临之前,她们到达了一个小镇。

界河,果然是一条鸿沟。东边是以小中华自称的国度,处处写着方块字,钱币也有蟒的图案。餐桌上的菜肴、门扉上的门神,还有那市井中常见的男式马褂,树荫下一群人拿着蒲扇围在一起的麻将和象棋,无不是中国文化的烙印。

在这里,方块字看不到了,天圆地方的铜板用不着了,门神、春联自然无从谈起。

走在小镇里,夯土的路边都是木头和石砖的屋子,有些阔气一点的人家里的宅子前面会立一个石碑,但是她们谁都看不懂上面的文字。沿街有几个雨棚,商贩们卖着瓜果蔬菜。全镇的中心是一座寺庙,金灿灿的屋顶,白花花的墙壁。自然,只有寺庙中间的主殿如此,其余的部分也是非石即木。

言和上一次随师父拜访时,也是在这里过夜的。这次同样,她也打算在这里过夜。有两个和尚裹着橘黄色的绸布,露出右边的臂膀,赤着脚,皮肤黝黑,眉毛很淡,嘴唇有些干燥。因为语言不通,他们无效地交流了几句,自然是谁也没听懂谁说的。

但是那两个和尚大概也能猜出来她们是干啥来的,邀她们在寺内一个小棚子底下坐着。为了示好,言和去佛堂拜佛。不需要也不允许烧香,同样也没有人念经,整个佛堂空空如也,没有旁人的瞩目,没有香火的缭绕。上座部派别的气氛,让言和体会到一种别样的感觉。

这感觉不是喧嚣的,而是沉静的。

五体投地,便要膝盖、手掌和额头都触碰到地面。这里石板铺的地面干干净净,一尘不染,倒是让言和感觉到几分微凉。

到了晚餐时,寺庙里给了她们一人一盘饭,浇上一汤勺的酱料。那酱料里有酸橙、蒜头、鱼香草、辣椒酱、胡椒粉和绿豆渣。吃不惯是正常的,吃得惯才奇怪。于是言和选择避开酱料,基本只吃白饭。那酱料又辣又酸又咸,可谓“五味杂陈”。

利贝罗勒没有经验,直接把酱料和米饭搅拌起来,结果吃得涕泪直流,满脸通红。

到了夜里,她们就直接睡在了棚子底下,不奢求舒适,只是这里稍稍凉快一点。一晚上把沾湿的鞋子什的尽量晾干,第二天一早又要出发。与僧侣作别时,言和试图付一点小钱,结果被拒绝了。

从这里再走三十里可以到一个小城,不过这是正规的大路,碎石子铺的路面,路上时不时还有别的行人挑着扁担走过。到了城里,找最好的客栈住宿一宿,起来后只找到了一辆去金边方向的敞篷驴车,付点小费搭了顺风车,摇摇摆摆,晚上到了另一个小城……如此,等到达金边的时候,比原计划晚了一天。

“言和姐,我好累。”利贝罗勒揽着言和的手臂,果然,新的工作没有让她更轻松。尽管她并不怀念从前坐在缝纫机前的日子。

言和又趁机摸了摸利贝罗勒的脑袋,利贝罗勒脑袋圆圆的,头发也很蓬松,摸上去很舒服。

“走,开房去。”那是一个开房不需要身份证件的年代,上次来也是如此。毕竟高棉国还没有普及身份证件,他们自己的居民都没有证件。不过在那个年代,中国和日本也没有普及身份证件,只需要凭借手印在宾馆的入住簿上登记。

和去槟知一样,进了房间就洗澡,洗完澡就睡,连晚饭都忘记吃。到了夜里12点,俩人有不约而同地起来。揭开窗帘,望着窗外的街景。这里是4楼,视野很宽。月色朦胧,不见街上一点灯火。

鼻尖触碰着薄薄的玻璃板,鼻息在上面留下了淡淡的薄雾。星河璀璨,像是天宫的街市。只可惜这人间却格外地寂静。言和体会到,这个城市的夜与众不同,和西贡不同,和天津不同,和十里洋场的夜上海也不同。

言和还想去找点夜宵什么的,看来是指望不上了,于是又接着睡。这宾馆没有双床房,两人只好睡在一张大床上。考虑到前几天在寺庙和客栈里也是一起睡的,这下利贝罗勒没有顾虑那么多,就按照性子往言和怀里钻,这样能让她更有安全感。


药·12·造访千里佛国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