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洞系列] 100年后未来的生活 01
初到未来
摘要:第一次来到100年后的未来看见街边景色,第一次网购
止马营派出所里,我坐在两个个警察同志面前。
“这个事情我们也没遇到过,佳懿同志”,年轻的一个民警同志看着我的身份证,“怎么看你确实是按你说的跨越时空了。”
“你这个确实是真的100年前的身份证,然后也是你本人,刚医院的检测结果出来了,也是这么个说法。”另一个年纪大的说道,“我们帮你查一下,有没有直系亲属,看看他们能不能把你接过去照顾一下。你这个情况呢我们也备案了,上面领导也很重视,过段时间会有人来接你去北京。”
“北京?去那里干什么?”
“那我真不晓得,上面传达下来的消息是这样的,我们也不乱猜,是什么就一五一十的告诉你了。”
“那……”
“放心,我们肯定会帮你把东西都安排好,这段时间你先适应一下子。我去后面看看你新的身份证还办好了。”
——————————————
“这个是临时证,拿到就能用,正式的证14个工作日之后办好我们会通知你来拿。”
“好的,谢谢你警察同志。”
我看了一下手中的身份证,仍然是经典的硬卡款式。
“这么多年了,身份证居然还是这样的。”
“实体身份证是这样的,一般来说社区里面一些老人用新的终端设备不太习惯,所以保留了这项服务。”
“啊,我成老人了啊……”有些尴尬,20多岁却是老人。
“跟你家里头的人联系过了,你表姐的孙女愿意来照顾你。”
“民警同志,你好,你好,接到电话我就来了,就是她吗?”门口一个和我一样年纪的女孩问道。
“你就是吴妍卉吧?”
“是的,是的。”那个女孩略显激动的边说边看向我。
“这位是……”
明显,年轻的那个民警同志卡了一下,一时间不太确定该怎么称呼这个复杂的关系。
“具体情况我们刚才也在电话里面跟你交代过了,确实是你奶奶的妹妹。”
“你好啊……”我也卡了一下。按我那个时间线来看加上晚婚晚育,压根就没想到自己能“活”到这天。
“叫我吴妍卉就好”
——————————————
派出所外面,秣陵路还是保持着三车道单行线的样子,道路两侧的个体商铺都没了,现在变成了供销社和市民服务站和教育机构。
从派出所出来,吴妍卉就和我说好多话。有些激动的语无伦次。从她说的内容来看,她正在南大读地质研究生。因为离家近,就申请了不在校住宿。然后她对科幻内容特别感兴趣,高中被安利了一些老科幻片,有了这么些兴趣爱好,没想到时空穿越竟然发生在自己身边了。
“所以我成了你研究对象了?”
“嗯”
相较于100年前,朝天宫西街上树少得可怜,现在却整整齐齐两侧种着绿茵茵的行道树,以前一到夏天路上就给晒得受不了,热浪一个接一个的扑向尝试在楼房阴影外走路的人,太阳发了疯似的炙烤着马路。现在道路两侧的树挡了不少7月份炎热的太阳,曾今的热浪也不是那么咄咄逼人了。室外能感觉到热,但是不像曾今那样的“烧烤模式”。
“啊呀,这样的天气,不开空调也可以啊”
“空调?哦,你说的是以前挨家挨户装的空调啊。”
“怎么了吗?难道现在不用了?”
“是的,现在是集中供冷。建筑本身材料上有热传导系数低,具有一定隔绝热辐射的能力,室内冬暖夏凉,不制冷都可以。我们老小区还没没翻新完,还是吹风制冷,然后他们新小区和翻新完了的小区都是隔热层后的墙壁里面有一套水冷系统,夏天室温能控制在26度左右。”
“啊,不能开22度了啊?”
“你这样说可是很不负责任的啊,以前大家狂开空调,温度又打得特别低,多耗电啊,那得增加多少碳排放啊。”
“你说的确实有道理,但是以前热啊。”
“所以我们国家在世界范围内做气候问题上的合作啊,在2080年签署了世界气候台北协定,然后2110年达成世界碳中和,然后控制住了世界温度上升,还促进了温度下降环节温室效应,现在当然不热了啊。”
“怪不得现在环境这么好。”
“中国现在可是世界宜居城市最多的国家。”
再次走进熟悉的住了20多年的小区,没想到,曾今30多平的房子留了下来,还传给了孙子辈。
“以楼下是快递代收点,门口时外卖和快递货架。”
“以前快递很慢吧?”
“挺快的了,同城的一天就能到,一般网购的话2到3天吧,也可以加急。我有一次要参加比赛,定了一个加急,从广州发货,当天晚上出仓库,第二天凌晨上飞机,早晨到禄口机场,上午10点就送到学校里来了。学校里面还好,不会丢,送到其他地方,像楼下这边就会丢件。我又一次买了一个复古手磨咖啡机,送到楼下丢了,还被代收了,亏了好多钱,还被踢皮球没要到赔偿。现在应该好多了吧?当天收到机器人送货上门?”
“哼哼,你看到就知道了。”
整栋楼翻新(相当于重盖)过一次,房型也变化很大,不过仍然是六层,一层两户。现在是作为单人住所发给学习或者工作的市民。听说亲属间可以转让使用权。但不可以进行交易。机缘巧合使用权给到了我家的吴妍卉手中。
爬上三楼,右手,一个科技感满满的门。
在保留门把手合钥匙孔的同时,加上了生物识别模块。
“我拿着你的照片在门口给它看会开门吗?”
“不会。”
“那我做一个仿真的你的人偶呢?”
“也不会。”
“挺高级的。”
“就算是把我克隆出来,可能家里面没人的情况下能开开,但我在里面的时候也门不会开。门自己会记录。”
“那你爬窗子出来再扫呢?”
“可以,门知道我不在里面。”
“好高级。”
进门后,一个窗口吸引了我。长得很像垃圾通道,但是离地,还小了一号。
“这是什么?”
“你猜。”
“原谅我100年前见识太少。”
“马上你就知道了。”
说罢,妍卉走进里屋,站在一个曲面玻璃屏前。
玻璃屏下是万向跑步机。我感觉这个很像100年前提出的VR设备,但是我看了一圈没找到VR手套和VR眼镜。
妍卉踩在万向跑步机上后,屏幕亮了起来。不同于我那个年代的液晶屏,这个屏幕的光更柔和,成像更真实,好像把手伸进去能够触摸到里面的环境一样。
屏幕中是一个虚拟城市街道的样子。
“指令控制,收藏夹,服装店,XXX”
瞬间,画面进入到了商场的某家服装店里面。
“佳懿(我的名字,出派出所的时候我说我们两个年纪差不多,就别大大小小叫称呼了),你来试试这件衣服。”
“欸,这还能试衣服的吗?”
我吃惊地走上机器。妍卉伸手“拿起”那件衣服,带我一起移动到商店的镜子前面,然后退到旁边,把我留在镜子里。加载进度条读完后,那件衣服竟然出现在镜子里面的我的身上。
“可以可以。这怎么做到的?”
“这个,基本原理是图像获取,实时建模和反馈。”妍卉在一旁操作一个有复选框和按钮的菜单,“喜欢吗?喜欢我就给你买一个?”
“贵吗?”
“一点都不贵。这是你的日用平配给里面的份额,基本上不用花什么钱。但是超份额的部分就要付全款加10%的超额费用了。”
“这么爽的吗?”
“当然,现在可是社会主义社会啊。”
“以前没这么便宜。”
“我知道,你们那会儿叫初级阶段。现在生产力发展上来了,当然过得更好啦。下单咯。”
“多块能到?”
“很快。”
“一天?”
“看屏幕。”
顺着她手指方向,可以看到一串倒计时。
“控制指令,A2显示物流”
右上方的屏幕弹出物流窗口。可以看到,一个红点点从江宁区飞快地向我们这里移动。一阵咕隆咕隆的声音,伴随着清脆的“叮”,刚才门口的那个窗口闪烁起黄灯。
“到啦。”
“在哪?难道是那个柜子?”
“是的。”
妍卉打开那个窗口,里面一个圆柱形的罐子。
把罐子拿出来,打开密封盖子,刚才那件衣服就在里面。
“这就是现在的物流啦。普通的体积不大的东西都可以用这个来寄送。”
“饭也可以?”
“饭不行,外卖是无人机送到窗户上那个平台。看到那个了吗,无人机把外卖运到这个平台上就飞走了,然后你自己去拿就行了。”
“那这个快递怎么用呢?”
“听讲是仓库由分拣机器人打包好送到仓库管道里,然后装载到大的运载罐中,运载罐通过城市和城际地下高温超导运输管路送到每个社区的配送点,然后社区配送点分拣在用管道送到每家收取点。你只要下单,很快就能送到手上了。订单签收就是你打开盖子就自动签收了。管路是真空的,所以一定要把门关好。然后你寄快递的时候,在按个终端”指了指那个大屏幕“找到邮局,在里面填申请,填好了就会有罐子到这个窗口,你把东西放进去就行了。
“不过大件物品或者易碎品什么的,就不是这样寄了。会有无人机或者机器人上门来取。”
“感觉挺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