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梯维保15天一次从何而来?电梯表示既不科学更不合理....

维保的“15天频次”从何而来
近年来,电梯事故频发,公众对电梯安全问题的关注度不断提高。“电梯至少每15天要维保一次”的规定被大力传播,也成为居民们拿来对照自己小区维保是否“到位”的根据。但实际上,每15天一次的维保规定在很多业内人士看来既不科学也不合理,对部分电梯而言属于过度维保。
2022年结束后,中国电梯保有量将突破1000万台。一部10层楼的电梯,符合规定的日常维保一次就需要大概2个小时。每月这种频次的维保工作量太大,维保人员根本忙不过来,责任感不强的就应付差事,导致维保流于形式、质量低下。
我们国家电梯保有量逐年增加,电梯质量可靠性也在提高,但是相应的管理方式却没有与时俱进。维保的根本问题还是出在现行的维保制度上。


为什么所有的东西都在涨价,电梯的维保价格却在下降呢?
一些大城市几十万台电梯保有量,大部分是由厂商直接维保,可能只有十几万甚至几万台电梯需要电梯维保商进行维保,而负责这部分维保的供应商可能就多达上千家。在很明显僧多粥少的境下企业为了抢到业务量不惜低价竞争,取得业务后,为了利润又不惜偷工减料、以次充好,或者节省人工来减少开支,导致电梯安装不规范、维保不到位,故障频率高。



越来越多人选择离开电梯维保行业
电梯维保工作辛苦,另外是职业压力。电梯维保公司要求维保人员手机24小时开机、随叫随到,随时准备处理电梯突发事故。二是电梯维保项目繁多,任务重。据悉,维保一台10层以下客梯/货梯或扶梯都至少需要1个小时,还不包括交通往返时间。

民众对电梯人变化的情绪、一例例同行的悲剧,加上市场竞争格局下多年未加的惨淡薪酬,正一点一点,抽去电梯人对行业的热爱。越来越多人选择离开,这对一个行业的健康发展,对维持电梯安全运行,又将意味着什么呢?

电梯人心声
建议相关部门尽早放开这些以时间为基准的维保要求,把基于时间的维保原则转化到基于设备状况或基于风险的维保上来,以鼓励企业提高设备的可靠性和寿命,引进保险机制,利用物联网技术大幅度减少维保的频次,降低维保的人工成本,实现按需维保!
最后强烈呼吁规范电梯维保收费标准,提高从业人员薪资待遇,强化职业技术教育,从而从根本上促进行业健康发展,保障电梯安全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