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中国电影海报80年变迁史!

2020-04-01 20:34 作者:美美的课  | 我要投稿



先说福利:文末有32部大片电影海报psd源文件下载


你记忆中看的第一张电影海报是什么样子呢!?对于电影海报,每个年代的人都有不同的初始回忆,美课印象中最初电影海报的认知就是80-90年代港片最流行的手绘风(暴露年龄了.....)!一张优质的电影海报,足够价值2000万的票房,说的是电影海报的设计内核,浓缩了一整部电影的精华。

1983年,从《城南旧事》荣获马尼拉国际电影节金鹰奖开始,中国电影相继斩获多个国际大奖。也许,正是从那个时候开始,观众开始注意到,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电影和以往真的不一样了。

1983年 电影《城南旧事》海报

中国电影海报简史

Chinese movie posters

老电影海报记录了改革开放后中国电影的辉煌历程,记录了社会变迁、历史发展和人们观念的改变,具有独特的珍藏价值和艺术魅力。据考证,目前现存最早(现珍藏于中国电影资料馆)的中国电影海报是1934年的《再生花》。


20世纪50至60年代

在那个年代,电影生产机构还是国有制,没有细分出“电影海报设计师”这样的职位该u年,为了宣传效果,导演经常邀请国画、版画大师兼职创作电影海报。艺术家们怀着空前的热情和一丝不苟的态度投身到电影海报创作中,用他们多元的艺术思维和精湛的美术手法,推动了中国海报的不断创新和发展。其中不乏《平原游击队》、《董存瑞》、《五朵金花》、《青春之歌》、《暴风骤雨》、《洪湖赤卫队》、《南征北战》等优秀电影海报。

20世纪80至90年代
20世纪80至90年代是电影复苏和电影新纪元的开始,电影海报的色彩运用得更加和谐自然,展示了一道道靓丽的电影风景线。

1979年电影《小花》海报
即使以现在的审美眼光来看,色彩明亮清新的《小花》、《城南旧事》海报、喜庆热闹的《喜盈门》海报、深沉疏离的《人到四十》海报,也都是不可多得的艺术品。

老电影海报承载了几代人对老电影和童年的怀念,记录了彼此美好的青春时光。手绘的老电影海报,不仅考验着美工师们的绘画功底,更能体现出他们对影片内容的理解和概括能力,以及对观众欣赏口味的揣摩把握。

80年代之前,电影海报基本都是由中国电影发行放映公司统一制作、印刷、发行,供放映单位广告宣传之用。

改革开放之后

改革开放之后,随着中国电影制作的井喷和电影观众的热情高涨,看电影成为老百姓热衷和向往的休闲娱乐方式,电影海报制作也走向空前的繁荣。以中国电影的发源地上海为例,当时上海约有一百多家影院,为了吸引观众,推广电影,几乎每家影院都聘请专门的美术工作者绘制海报,他们人手一张“试片证”,可以第一时间观看影片,酝酿制作出各具特色的电影海报,张贴在影院门口广而告之,吸引人们驻足欣赏。

美工师们在制作海报的过程中各显神通,除了使用比较多的水粉画,还有油画、素描、摄影、雕塑、国画、版画、连环画以及剪纸等多种艺术形式。

可惜的是,在那个年代,一方面由于收藏意识的薄弱,每次张贴新的电影海报,旧的海报都会被撕毁,另一方面,由于手绘的制作方式和当时喷绘、打印技术的不成熟,导致当时的很多手绘电影海报没能被完好地保存下来。如今,老电影海报已经成了很多收藏爱好者的心头爱。

 

新电影海报的审美表达 

The Aesthetic Expression of New Movie Posters

有人说,电影是流动的艺术,海报是凝固的艺术,一幅海报往往浓缩了一部电影的精华。细想来,的确如此,电影海报也是电影气质的重要表达方式。

随着技术的突破升级、软件的开发应用,电影海报的设计和效果越发丰富多样,很多电影团队还会设计制作多款海报,将其作为电影气质的重要表达方式.


 20世纪20年代早期 

商业电影涌入中国,亚细亚影视公司、中国影戏制造公司、明星影片公司等重要电影集团纷纷成立,为了吸引观众,电影公司更加强调电影海报的商业性,即突出演员或导演的重要地位。


1926年电影《一串珍珠》海报

1926年《一串珍珠》电影的海报设计,也是采用简单的文字与图片拼接,文字部分强调的是电影公司、影片名以及演员名。



1934年《再生花》电影海报,直接将导演与演员胡蝶(中国民国时期著名女演员,具备强大的票房号召力)的名字放到最醒目的位置。


由此可见,当时的电影海报仍然强调海报对于电影宣传的实用性,电影海报作为宣传之用而存在,其次再考虑海报的设计造型与艺术审美,对于平面设计、构成的概念还未完全形成。

 

随后的电影海报大多是以演员特写和情节引入的设计为主,抗战结束后,中国电影市场逐渐恢复元气,中国电影海报在吸收外来文化同时,保留传统的经典韵味。


1948年 电影《小城之春》海报

1948年电影《小城之春》作为中国电影第一个繁荣时期的巅峰代表,其突破性不仅表现在电影语言上,更体现在设计美学中,创作者将断壁残垣之景作为海报背景,主演的展位在平面上呈现出空间纵深感,暗示了角色在影片中的心理波动。


 新世纪初 

2003年,内地与香港、澳门特区政府分别签署了内地与香港、澳门《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简称“CEPA”),大批优秀香港电影人、“华语电影”、中外合作大片涌现,以《英雄》为代表的商业大片时代来临。



2002年电影《英雄》海报

2002年,电影《英雄》上映,主海报以明星阵容强调其优质的商业号召力。单就电影的画面本身看,其摄影华丽,视觉冲击力强,这些大场面、大制作都在海报中透过文字和特效一一直观体现,人物海报更是契合偏重角色的命运结局。



 中国电影海报的设计力量 

The Design Power of Chinese Movie Posters

优秀的电影海报一定是能够契合电影主题,传递一致的情感语言,拥有超越电影本身的号召力量。

2016年,《我在故宫修文物》发布的一组【国之匠心】海报,便是一个例证。乍一看是6件文物的特写,仔细观察竟然内有乾坤,海报中每一件文物的残损处都镶嵌着一名缩小的文物修复师的身影。这些惊奇的创意与巧妙的构思,正是对“工匠精神”的致敬,与电影所要传达的精神一脉相承,寓意“大历史,小工匠,择一事,终一生”。


艺术电影海报强调人文情怀,设计师留给角色更多的展现空间。艺术电影海报设计的代表人物便是黄海,近几年大众熟知的著名的电影,诸如《太阳照常升起》、《黄金时代》、《一代宗师》、《寻龙诀》、《念念》等,都是他的设计作品。


《太阳照常升起》主海报用色大胆,正红色的视觉的冲击力自是不用说,红黑色调直抓人眼球,整个设计语言与姜文电影的激情质感相一致。


2014年电影《黄金时代》海报

2014年,《黄金时代》的电影海报与传统国产海报一字排开的明星大图不同,呈现出独特的美学水准,也切合本片的文艺气质和女主角萧红的性格特点。

 

“她处在那样一个乱世之中,文字是她的力量,在文字的世界里,她强大而纯粹,所以那一片泼墨象征乱世,而汤唯静立其中,那种坚定的安静非常有冲击力。”


——黄海

这款“笔尖”版海报导演许鞍华和编剧李樯都很喜欢,因为“它传达电影的意象很准确。”一经面世,好评如潮,是最受网友欢迎的一款海报。

 

“旁人看来简单的近乎萧条的废铁般的人生,灵魂却丰裕如黄金万贯,这就是他们那代文人在炮火和磨难中锻出的一抹金色......”

——黄海

2015年电影《念念》海报

在设计张艾嘉的《念念》海报时,黄海一度陷入了瓶颈,因为这部电影讲述的是一个关于亲人分离和成长的故事,很难用商业的元素来表达。后来,他从自己的童年回忆里汲取了灵感,设计出这样一张蓝色深邃的海报,女主角坐在河堤上抬头看,天空被描绘成了一片海底世界,一条美人鱼从空中游过。



2015年电影《功夫》公映十周年 特别版海报

黄海收藏有《功夫》珍藏版海报,画面上周星驰托掌而立,背后似乎有一双巨大的蝴蝶翅膀,在他看来,“它在手法、技术上都是好莱坞的,但思维却很东方,运用了古代宫廷建筑里的对称思维。与我的美学观念不谋而合。”


2016年电影《大鱼海棠》海报

2016年,《大鱼海棠》的十二年之约终于在千呼万唤中正式归来,电影海报由黄海创意监制,插画师sheep绘制而成,灵感来源于东方壁画。整体画风令人震撼,画面中的多处细节也似乎蕴含了影片剧情的走向。

比如,海报右侧悬崖边上披着蓑衣的小女孩,似乎正和汹涌海浪中涌现的红色小鱼交谈着,让人不禁联想琢磨,这小鱼会不会就是变成鱼的椿。再比如海报中间“大鱼海棠”四字下绘制的“月隐日落”之景,意味着天象突变,预兆着一场巨大劫难的来临,说的正是椿触犯了禁忌,引发了一场天翻地覆的灾难。海报中的一处又一处细节,如寓言一般隐藏在色彩斑斓之中。

2017年电影《妖猫传》海报

在黄海看来,中国审美不单单是水墨画、毛笔字这类中国元素那么简单,而是一种思维、意境的呈现,从电影整体气质和内涵出发,将电影语言转化为视觉意象。


黄海为电影《妖猫传》设计的各款海报中,包含妖猫、龙、鲤鱼、凤凰、牡丹等各种意象化中国元素的概念海报、角色海报,都充分体现出影片本身想要传达的文化内涵。


电影海报的幕后酝酿

Behind Scenes of Movie Posters


一幅电影海报好比一部电影的名片,可以给予观众深刻的第一印象,电影海报的优劣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观众是否要去影院观看的决定。电影海报成果展示的背后需要很长的设计时间和流程。


制作方在着手设计电影海报时,时常是在剧本敲定阶段就已经介入了,制作人员会去剧组跟进,了解演员的表演和拍摄的进程,抓住演员在剧组对电影故事最有状态的时刻,为海报设计获取灵感。因此,海报设计的周期比我们一般以为的要长的多。


2017年电影《嘉年华》蓝/白“悬疑版”海报


海报设计制作会根据电影的宣传阶段,围绕不同的宣传侧重点,设计制作多套海报,比如,先导海报、概念海报、国际版海报等,都有必要的设计意义。

先导海报是前期的海报理念,更多表现的是电影故事的定位;随着影片的推进,依据影片类型的定位(包括人物关系的定位),发布概念海报和人物关系海报,展现出影片故事的场景和主要演员;最后是终极海报,公布电影名字,对电影的简介,以及演员阵容。


电影诞生至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大荧幕上的电影是流动的艺术,平面之上的电影海报则是电影语言凝固的结晶,它以绘画、图形、色彩及文字有机结合的形式,融思想、艺术、视觉欣赏于一体。电影海报已经从最初的宣传手段逐渐成为时尚收藏的新宠。


但不论是上映电影的宣传载体也好,兼具艺术价值与收藏价值的艺术品也罢,好的电影海报总是值得珍视。


本期的故事就说到这里了!有对学习电影海报制作感兴趣的同学可以下载美课准备好的电影海报源文件大礼包!相信你从大师们的各个图层里,会发现这些海报的奥秘!




中国电影海报80年变迁史!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