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全解读!强基计划招生政策,从报名到录取!一文读懂!
自2020年启动实施强基计划以来,三年共录取新生1.8万余人。强基计划聚焦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突出基础学科的支撑引领作用,目前由39所“双一流”建设高校重点在数学、物理、化学、生物以及哲学、历史、古文字学等专业招生。
强基计划招生是什么?强基计划值得报考吗?想报考强基计划,要注意哪些问题?如何备考?
1.什么是强基计划?
强基计划主要选拔培养有志于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且综合素质优秀或基础学科拔尖的学生。聚焦高端芯片与软件、智能科技、新材料、先进制造和国家安全等关键领域以及国家人才紧缺的人文社会科学领域。
由有关高校结合自身办学特色,合理安排招生专业。要突出基础学科的支撑引领作用,重点在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及历史、哲学、古文字学等相关专业招生。建立学科专业的动态调整机制,根据新形势要求和招生情况,适时调整强基计划招生专业。
2.参加强基计划有什么作用?
强基计划非常适合基础学科突出、家庭经济条件较好的优秀考生报考,这类学生如果单靠高考成绩也许无法考上这39所国家最高层次的大学,强基计划给予这类考生优惠同时,建设国家的基础学科,达到双赢。
同时强基计划定位在基础学科,重点在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及历史、哲学、古文字学等相关专业,且兼有本硕博连读培养模式,这对基础学科感兴趣的考生或是想走科研路线的考生来说是一个绝佳的机会。
3.强基计划报条件是什么 ?
从近两年强基计划招生政策来看,强基计划主要招收两类学生:
第一类:高考成绩优异的考生;
第二类:相关学科领域具有突出才能和表现的考生。该类考生须在全国中学生学科奥林匹克竞赛全国决赛中获得数学、物理、化学、生物、信息学(以下简称五大联赛)二等奖及以上。
4.怎么报名强基计划?
3月底前,高校公布招生简章;4月,考生网上报名;6月,考生参加统一高考;6月中旬,考生进行校测确认(除复交南三校);6月25日前,各省(区、市)提供高考成绩;6月26日前,高校确定参加考核的考生名单;7月4日前,高校组织考核;7月5日前,高校根据考生的高考成绩、高校综合考核结果及综合素质评价等折合成综合成绩,择优录取。
2022年,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南京大学三所高校强基计划校测模式调整,校测调整至高考后、高考出分前进行,所有报名通过的考生均须参加校测,目标这三所高校的低年级同学需特别注意。
5.39所强基计划高校名单及专业汇总
● 强基计划试点高校名单:
2022年强基新增东北大学、湖南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三所试点高校,至此,39所985高校齐聚。
● 强基计划重点专业:
强基计划主要在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历史、哲学、汉语言文学(古文字学)相关专业招生,部分学校开放信息与计算科学、基础医学专业、理论与应用力学、工程力学、核工程与核技术专业等。2022年北航新增飞行器动力工程,北理新增智能无人系统技术,西北工业大学新增航空航天类,东北大学新增自动化专业。
6.强基录取的方式是什么 ?
强基计划录取是在所有批次之前的。高校录取名单报各省级招办审核,办理录取手续。被正式录取的考生不再参加后续高考志愿录取;未被录取的考生可正常参加本省(区、市)后续各批次高考志愿录取。
7.强基计划校测包含哪些内容?
2022年高校强基计划以考生综合成绩择优录取,校测成绩是综合成绩的重要部分。校测成绩占综合成绩的15%,所以有入围看高考,录取看校测的说法。
高校强基计划主要考笔试、面试,部分高校仅考面试(2022年因疫情影响,部分高校也取消笔试)。
考试时间集中安排1-2天内进行。其中,五大学科竞赛银牌及以上的考生可以通过强基计划破格入围报考,部分高校会在校测阶段给予破格入围考生一定优惠。
8.强基计划的培养模式是什么?
强基计划不仅聚焦拔尖人才的选拔,更注重人才的培养。按照“一校一策”的原则,高校对通过强基计划录取的学生单独制定培养方案,单独编班,配备一流的师资和学习条件,实行导师制、小班化等培养模式,探索本-硕-博衔接培养模式。
9.强基计划、综合招生评价两个特招可以同时报考吗?
答:只要符合相应的报名条件,都可以同时报考,不过如果需要校测,可能时间会“撞车”,到时候需要做取舍。
10.强基计划报考建议!
(一)限报1所高校
有意报考强基计划的考生要及时关注各高校招生简章,了解报名时间、招生专业、报名条件等关键信息。强基计划限定每名考生只能报考一所高校,考生在报考前,要根据自身兴趣和特长,结合高校培养特点确定意向。
(二)考核:高考+综合能力测试+体育测试
报考强基计划的考生,均要参加统一高考且成绩达到相应要求。还要在7月初参加报考高校组织的考核,考核分为综合素质考核与体育测试两方面。
综合素质考核,通常分为笔试、面试。如中山大学往年要求考生要按照所报专业参加笔试,笔试主要考查考生相关学科的基础知识、基础理论、基础能力。同时,学校组织专家进行分专业面试,着重考查考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归纳演绎等思辨能力以及对科学研究的兴趣等,并结合考生综合素质档案,确定面试考核评分。面试采取专家、考生“双随机”抽签的方式,测试全程录音录像。
体育测试考核不同高校测试项目略有不同,有些高校考核为立定跳远和坐位体前屈,有些高校考核立定跳远或50米跑、仰卧起坐等,体育测试结果将作为录取的重要参考。
考生参加统一高考和高校考核后,高校将考生高考成绩、高校综合考核结果及综合素质评价情况等按比例合成考生综合成绩(其中高考成绩所占比例不得低于85%),根据考生填报志愿,按综合成绩由高到低顺序录取。录取考生的高考成绩原则上不得低于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本科一批录取最低控制分数线(合并录取批次省份应单独划定相应分数线)。
被高校强基计划录取的考生不再参加后续高考志愿录取;未被录取的考生可正常参加本省(自治区、直辖市)后续各批次高考志愿录取。
(三)注重兴趣和发展潜力,不宜短期突击应试
首先要确定目标学校,关注目标院校的招生政策;家长和考生要正确看待强基计划,不要过于功利,要顺势而为。如果对数学、物理、化学、信息学、生物及历史、哲学、古文字学等基础学科没有兴趣,建议不要报考,否则有可能耽误考生的发展,也违背了国家的改革初衷。
中国人民大学本科生招生办公室主任熊俐嘉表示,考生在完成报名环节后,首要任务是安心准备高考。报考强基计划的考生在学有余力的情况下,可以适当阅读一些专业普及或介绍类文章或书籍,以进一步了解相关专业未来学什么、怎么学,有助于考生明确专业志向。
特别提示:各高校强基计划主要考核考生的学习兴趣和发展潜力。特别是强基计划许多招生专业与高中阶段的科目差异较大,高校的校考范围将不限于高考大纲。
本文转自【心学科】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