辰颐物语年味食材 | 舟曲藏乡黑土猪腊肉——农家散养365天黑土猪!
有了腊味,年味还会远吗?
中国人有多热爱生活,就有多热爱腊味。最早的腊味,源于农耕年代,是一种原始储存食物的方法。
《易经》中说“烯于阳而炀于火,曰腊肉”,而在漫长的美食探索过程中,腊味早已成了人们舌尖最珍视的灵魂美味。
如今提起腊味,它早已不单纯是人们留住时间的秘密智慧,更代表了一种难舍难分的家乡味道,对现代人,尤其是在外漂泊的年轻人来说,腊味几乎等同于越来越珍贵的年味。

正如《舌尖上的中国》所说:这是盐的味道,风的味道,阳光的味道,也是时间的味道,人情的味道。

在小颐的印象里,腊味是团圆饭里不可替代的一种味道,对年夜饭最美好的记忆,就是一家人吃着冬笋、腊肉、喝着小酒、话着家常,热热闹闹的,那几天吃的都是平日里舍不得吃的美食。
儿时,自家熏制腊肉,只简单加些食用盐、香辛,便能让鲜肉获得新生,产生另一种醇香之味。
如今,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腊味已不是“必需品”和“稀缺品”,但它的味道依旧深深印刻在国人的心中。

所以,对于这道烙印在中国人心中的腊味,辰颐物语一直“挑剔”的很,口味要正宗、质量要保证,物流也要跟的上,要让每位顾客收到时惊喜,尝到嘴里更是惊喜。
层层筛选下来,心仪的就是这味来自甘肃舟曲的黑土猪老腊肉了,色泽明亮,香味馥郁,吃到嘴里越嚼越香、回味绵长,这才是腊味应有的味道!

腊月将至,年关渐近
辰颐为你定制的这道年味
您一定得尝尝!

舟曲老腊肉色、香、味、形俱佳,素有“一家煮肉百家香”的赞语。
是以农家养殖的黑土猪为原料,采用传统古法工艺纯手工熏制而成的,熏好的腊肉,表里一致, 煮熟切成片,透明发亮、色泽鲜艳,黄里透红,肥瘦相间,看起来就非常有食欲~
食用起来,味道醇香,肥而不腻,瘦而不柴,味道鲜美劲道,具有浓郁的腊香风味,充满浓浓的乡情。
01
来自大山深处的纯正腊味
舟曲黑土猪为何肉味鲜美?
舟曲县位于甘南藏族自治州白龙江畔,这里林茂粮丰,气候温暖湿润,被誉为“藏乡江南”。
这里的农户养猪是不加饲料的,因为最有营养的都在山里,黑土猪喝着山泉水,吃着土生土长的五谷杂粮长大,漫山遍野放养一年左右,肉质才会健硕不肥腻。

农户在养殖过程中,不人为添加激素、抗生素,吃到的猪肉都是原生态最自然的味道。

舟曲黑土猪的四种氨基酸,苏氨酸、丙氨酸、谷氨酸和赖氨酸的含量,明显高于长白猪等外来猪种,这四种含量对猪肉的风味起了关键作用,这保证了黑土猪不仅肉味鲜美,而且保鲜时间极长。

舟曲黑土猪肉中不饱和脂肪酸明显高于长白猪,食用后可以改善人体内SOD的活性,延缓机体衰老。
而且黑土猪肉纤维数较外来的品种多,纤维的直径均比外来猪种细,食用起来肉质细嫩、口感好,水煮时无异腥味,汤汁清亮,烹饪时猪油基本不沾锅。
舟曲黑土猪肉平均每百克肉含胆固醇52.15毫克,不足工厂化白猪的二分之一,可减少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等疾病的发生,黑土猪肉包含丰厚的铁质、蛋白质和维他命,脂肪含量比普通猪肉低,更加营养健康。
02
老师傅手工制作
传统古法秘制腊肉
舟曲老腊肉从鲜肉加工、制作到存放,肉质不变,能长期保持香味,还能久放不坏,都是因为腊肉是以松柏枝等熏制,所以夏季蚊蝇不爬,经三伏而不变质,成为别具一格的地方风味食品。

在腊肉熏制的时候,很多工厂不愿意再聘请老师傅,不仅是他们年岁渐长,更多是因为他们很倔犟——能用手作的,绝不用机器。
但辰颐舟曲腊肉的这家制作工厂里,80%都是老师傅,都和腊肉打了半辈子交道。

老师傅们坚持传统手工制作,老一辈的古法工艺:炒盐、腌制、退盐、晾晒、上炕、发酵、烧制、洗净、再上炕,每一步都绝不含糊。
舟曲老腊肉的制作方法
1.切条、腌制:将肉切成长30厘米,宽3至5厘米的条,用竹扦扎些小眼,在腌制间,用经过炒烫晾至温热的“六月梅花椒”和食用盐进行揉搓,搓后放入瓷盆,皮朝下肉朝上,一层层码放,最上一层用重物压住,在2~8°c的低温环境下腌制7天,取出,用绳穿上,吊挂通风处晾至半干。
2.烟熏:在熏制间的大铁盆内放松木、柴胡、百木枝,放在搭建好的肉架下,再把晾好的肉吊挂其上、然后烧火,用烟熏一星期,熏至黄色,其水分已干即成。
3.风干:把熏制好的腊肉吊挂在风干室的肉架上风干一个月后即可备食用。
03
风味不改
健康也要跟得上
健康是食品的第一关,我们不仅对自己筛查严格,更有专业机构提供的质检报告,舟曲产地直供,坚持无添加,坚守老味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