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浩子摘录本】时评/素材/拓展知识…
03科学素养也是“免疫力”
【主题阐说】 科学素养是指具备基本的科学知识、运用科学方法的能力、掌握科学思维和科学思想,以及运用科学技术处理社会事务、参与公共事务的能力。当疫情突然袭来时,各种防疫谣言、骗局粉墨登场,一些不法商家趁机打劫,“借疫生财”。与此同时,各种“伪科技”产品也纷至沓来,“虚拟币”“量子波动速读”等让人们眼花缭乱、无所适从,这反映出广大民众的科学素养仍有待提升。只有不断提升科学素养,才能不断增强“免疫力”,防止上当受骗。
【经典事例段】 近些年来,高科技日益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新技术新概念层出不穷,但与此同时,各种“伪科技”产品也鱼目混珠。比如,科技热词“区块链”被一些不法分子借机炒作,以“虚拟币”之名行“传销币”之实;一些保健品企业进行虚假宣传;非法培训机构的“量子波动速读”骗局,也忽悠了不少家长……在信息时代,知识的“保质期”越来越短,“折旧率”越来越高,但越是如此,就越需要对新事物、新概念秉持一份冷静甄别的理性意识,涵养一份“透过现象看本质”的科学精神。看文章别被“标题党”牵着走,遇到新信息不妨多方求证、避免踏进陷阱。当科学素养的“免疫力”不断增强,伪科学的“病毒”自然式微。长此以往,更多人便能涵养起科学理性的思维定力。(点评:需要对新事物、新概念秉持一份冷静甄别的理性意识,涵养一份“透过现象看本质”的科学精神,不断增强科学素养的“免疫力”。)
【论证严谨段】近年来,公众科学素养水平快速提高,但在不同人群中还存在不平衡现象,需要进一步厚植求真务实、善辨真伪的科普土壤。突如其来的疫情,映照出一些人科学素养的不足,却也无比真实地告诉大家,这样的重大公共卫生事件,也是最好的科普课堂。我们看到,在抗击疫情的过程中,一些专家以“硬核大白话”收获一众粉丝,在答疑解惑的同时,提振战胜疫情的信心;一些网站推出系列科普防护知识,通过接地气的问答方式,帮大家敲开了新冠病毒的“坚硬外壳”;一些应用程序发布“实时疫情”,基于数据产品的分析解读,让大家面对疫情多了些笃定。事实证明,多开动脑筋、多创新思路,科普也可以有另一种打开方式。
(点评:突如其来的疫情也是最好的科普课堂,多开动脑筋、多创新思路,科普也可以有另一种打开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