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田子玉:一个人究竟应该活成什么样子

2020-05-14 00:01 作者:蒋楼老师  | 我要投稿

一个人究竟应该活成什么样子

——读《平凡的世界》一书有感

 

田子玉

重庆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2018级03班本科生

 

我在高中第一次接触路遥的《平凡的世界》,深刻地感悟到无论在哪个年代,无论处于什么阶级地位,只要拥有一颗热爱生活、积极向上、赤忱火热的心,在面对挫折、贫苦时依旧保持身上的坚强与韧性,仍能成为生活的主人,将平凡的人生活得圆满精彩。《平凡的世界》描写了中国“文革”后期到改革初期的城乡社会生活,它也是一面镜子,反映了那个年代的劳动人民所走过的艰难曲折的道路及社会各个阶层人民的形象。《平凡的世界》是一部理想主义者奋斗历程的赞歌,揭示着许多生活、劳动的人生哲学道理。马克思指出: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人民群众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平凡的世界》刻画了社会各阶层众多普通人的形象,描绘出人民群众的劳动、理想、追求,痛苦、欢乐,思想与社会现实的冲突,同时也体现出了路遥胸中有大义、心中有人民的优秀品质。人民群众的力量是强大的,在社会发展进步的浪潮中发挥出巨大的作用。

在《平凡的世界》中,我从路遥笔下虚拟的人物身上看到了普通人最珍贵的品格,以及勤劳、刻苦、质朴、善良的鲜明劳动者形象。任何历史人物的出现都体现了必然性和偶然性的统一,时势造英雄,杰出人物的出现具有必然性。不管什么样的历史人物,在历史上发挥什么样的作用,都要受到社会发展客观规律的制约,而不能改变历史发展的总进程和总方向。世界上的杰出者,没有一位不是靠异常的勤奋、刻苦才取得成就的。而作为平凡世界里的普通人,虽在社会历史中不曾留下姓名,也并不是意义上的杰出人物,但他们同样能够通过自己辛勤的劳动创造出不一样的财富,为平凡的世界增添光亮,为社会的发展进步创造出活力。“马克思把人类的生产实践作为其历史观、认识论的第一范畴,而路遥把劳动视为人生哲学的第一要义”,路遥笔下的孙少安、孙少平最基本的人生信条便是劳动,劳动给人带来精神与物质的充实,“只有劳动才可能使人在生活中强大。不论什么人,最终还是要崇尚那些能用双手创造生活的劳动者。”

《平凡的世界》涉及到了人民社会地位差异和社会分层等最基本的社会问题。“艰难困苦,玉汝于成”,逆境能打败弱者而造就强者。孙少平虽生活在困苦中,却对外面的世界充满着向往,他不甘于永远待在农村,而是希望通过自己的双手劳动,奋斗出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帕斯卡尔曾说:“人是一根有思想的苇草。”然而,当孙少平自己的思维、眼界与现实生活的限制产生了巨大冲突,他不得不以白天给人拼命干活,晚上躲在煤油灯下读书的方式来努力提升自我,顽强地在苦难中成长成熟,保持着思想的先进,对精神世界有着深刻的追求。马克思曾说:“一切事物的开头总是困难这句话,在任何一种科学上都是适用的。”在孙少平给妹妹孙兰香的信中写道:“我们出身于贫困的农民家庭——永远不要鄙薄我们的出身,它给我们带来的好处将一生受用不尽;但我们一定又要从我们出身的局限中解脱出来,从意识上彻底背叛农民的狭隘性,追求更高的生活意义。”虽然出生贫困,一开始便要生存在如此艰难的环境中,但万事开头难总是普遍适用的,极其需要个人强大的精神力量,坚定理想信念,保持“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心态,保持人性的善良与质朴,脚踏实地,砥砺前行,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总之,正如泰戈尔所说:“有勇气在自己生活中尝试解决人生新问题的人,正是那些使社会臻于伟大的人!那些仅仅循规蹈矩过活的人,并不是在使社会进步,只是在使社会得以维持下去。”人是渺小而平凡的,却也是伟大的。我看到了人与人之间真挚温暖的亲情、友情、爱情, 更明白了在经过艰难卓绝的斗争时依旧保持的坚强与韧性,仍能成为生活的主人,将平凡的人生活得圆满精彩。

 

田子玉


 



田子玉:一个人究竟应该活成什么样子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