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为什么都说养猪,却不养牛?

2020-06-24 01:12 作者:非人鬼SeanXu  | 我要投稿

养殖 8000亿市场,为何中国企业就是不愿意养牛?
中国牛肉市场,总规模高达8000亿,却很少有人去关注。目前,中国牛肉已经不能自给,每年要花超过500亿去进口。公众号“正解局”撰文分析了这背后的原因。
 
🐂牛肉市场正在崛起
从2007年下半年开始,中国牛肉行情开始进入了“牛市”,牛肉价格飞涨。
 
研究表明,一个国家人均GDP达到1000-1500美元时,就会出现牛肉消费热。2001年时,我国人均GDP第一次达到1000美元,到2019年突破1万美元,中国牛肉消费迅速上涨。在2019年中国人的肉类消费总量中,牛肉已经从5%上涨到15%,而猪肉从90%多下降到75%。
 
但随着市场壮大,牛肉缺口也日益增大。从2012年起,缺口一年比一年大,2018年牛肉缺口超百万吨。
 
🐂外国牛肉入侵
2012年,中国牛肉进口量第一次反超出口量,净进口量为5.3万吨。7年后,2019年,牛肉进口量涨到165.95万吨。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牛肉进口国。
 
市场需求大,也带来走私的空间,利差大,吸引商人冒险。2013年时,《中国贸易报》就报道说,国内牛肉市场上每年走私牛肉高达200多万吨,直到近几年依然存在。
 
🐂国内牛肉行业的短视、急功近利
中国的牛开始都是以役用为主,也就是耕地、拉车等,从1990年代中后期起,农民开始大量卖掉耕牛,这些牛就成为了肉牛市场最初也是最重要的来源。2000年后,牛肉消费热潮涌起,存量耕牛很快就消耗殆尽。
 
为了应对市场需求,更是因为2007年开始牛肉价钱上涨,企业把屠刀伸向了母牛和小牛。国际上,肉牛屠宰的安全线是25%,中国的屠宰超过40%。2008年,中国全国还有3300万头存栏母牛,到2012年就只剩下2300万头,其中一些地方母牛直屠量甚至超过了50%。没有母牛就没有未来。
 
🐂巨头和散户都不愿养牛
互联网巨头网易、京东、阿里纷纷开始养猪,但牛肉价格也是大幅攀升却没巨头养牛。根本原因是,赚钱少、赚钱慢。和猪相比,牛的生产周期要花近2年。我国大部分肉牛企业专注收购架子牛进行育肥和宰杀,因为从架子牛到育肥牛通常只要4个月。如果要进行繁育,那就要占用更多场地,生产周期更长,导致企业成本大大增加,所以,现在还主要依靠农户散养。
 
其实养牛收益比猪高,但农户也不愿意养牛,从饲养到出栏,一头牛的成本往往要1万多。农民不愿意养牛,肉牛企业也就无牛可收,没牛可宰。可是市场需求却在扩大,那只能进口。这国产养牛产业根基不稳、底子薄,生产方式总体落后,国内牛肉价格也就没有太多竞争力。从国外正规渠道进口的牛肉,加上关税,价格仍然比国产牛肉便宜。
 
🐂出路可学日本
日本人稠地狭,养牛成本非常高,牛肉也供不应求,直到现在日本牛肉自给率也只有40%。但日本很早期就在澳洲大量买牧场,养牛。目前澳大利亚最大的牛场背后老板是日本人。不光收购牛场,这些日企也会在当地收购屠宰企业,形成了完整的牛肉供应链。所以日本人也通过这种曲线形式,在相当程度上,保障着日本人吃牛肉的需要。
 

为什么都说养猪,却不养牛?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