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发的*记市面上常见的两种螳臂蟹
即便是路人甲乙丙丁戊己庚辛,我也要知道你究竟是谁。

原贴:https://tieba.baidu.com/p/6767522899
故事起因结果就是这样子。贴吧发不了东西,只得转B站。没办法,百度可能不想让我发东西吧。



众所周知,之前的说法中,较北方的“无齿螳臂蟹”应该是隐秘螳臂蟹Chiromantes neglectus (De Man, 1887)而非真正的无齿,无齿螳臂蟹应该分布纬度更低抑或更温暖。在长期以来的说法和观点中,都不太认可“隐秘”的存在。
就此,我于上周采集了几个杭州的“无齿”并购买了广东省的“无齿”结果见下
杭州的个体,采自拱墅区的运河中,P2是中华中相手蟹Sesarmops sinensis (H-Milne Edwards, 1853)和"无齿"螳臂蟹共同栖息的环境,两者体色红/白,差异很大。





到家后拍了两张。不大的个体。


网购的来自广东的个体,买了五个四个死。虽然烂了很臭,不过省的我动手了。



我们知道,螳臂蟹类的体色相对多变,所以体色的区别不可信,而且在杭州我也采到过背上带有花斑的螳臂蟹(西湖、下沙和之江),不应该直接取信不同颜色就为不同种这种观点,因为根本站不住脚。
但是似乎看起来确有区别,下面残缺的是刚刚杀的杭州"无齿"完整的为刚刚寄来死路上的"无齿"









似乎有一点点区别,那么看一下细节。










那么看G1了,由于相手蟹科种类G1末端都有浓密长毛(Dio毛)所以我们小心划掉这些毛
去除毛后发现我最开始的那只是几把有点受损的那就再割一根。(P4-5)对比杭州的(p2-3),我们发现确实存在一定区别,末端几丁质部分长短和他的隆脊都有很明显的区别。自然位置时,杭州的也要比广东的更短,但是杭州的显得粗短,广东的细长。





那么这是怎么一回事呢?2013年时,TOMOYUKI KOMAI(翻译是 小井友之 ?吧主来看看)和著名的Ng发表了A new species of sesarmid crab of the genus Chiromantes(Crustacea: Decapoda: Brachyura) from the Ogasawara Islands, Japan一文。里面记述了一新种,大螳臂蟹Chiromantes magnus Komai & Ng, 2013
下面三张的图源全部是[1]

但是里面顺带提到了隐秘和无齿这俩,并放上图。


文中有隐秘和无齿的G1线描图[1],根据线描图我终于确认,发现于杭州内河的个体和之前做分子的上海个体一样,都是隐秘螳臂蟹,而广东的和日本的一样,都是真正的无齿。G1的区别在于:无齿的隆脊的更锐利突出的,而隐秘非常平缓,和我观察到的一模一样,关于末端几丁质部分,无齿明显尖长,而隐秘短钝一些。


关于外部形态,目前我拿到的标本不是很稳定(数量过少)但是其中头胸甲的主要区别有几个:
1,额后叶的侧后叶是否锋锐:锋锐vs.不锋锐而模糊;
2,眼后背区是否明显的区分为几块突出的小区:明显分区vs.不明显分区;
3,侧缘是否具有分出齿的趋势:有明显的间隔vs.没有明显间隔,全部连结。

正脸和排水沟部分的区别不太显著。另外还有螯形态有细微区别,腹部似乎有区别,而第三颚足的长节似乎无齿更长一些。图见于之前
关于分布,黄圈是隐秘,红圈是可能的无齿分布范围。度娘可能因为这个东西使我没法转发的,大概吧。由于隐秘的模式产地是上海,而无齿的正模产地未知,所以导致出现了问题;通常认为无齿是在东亚的某地采集,我个人觉得可能是台湾、香港或者日本,考虑到其发表年代,可能是日本。
接下来的不久,螳臂蟹属要拆了~敬请期待。

最后,据我所知,市面上卖的,估计大多数都还是隐秘螳臂蟹,来自江苏和上海。而更南的区域应该是真的无齿。
本文开销:购买无齿-32元。
在这里感谢B站 张小蜂和微信 屋顶喵 两位朋友今天的讨论和帮助下载论文。

接物表:
[1]Komai T , Ng P K L . A new species of sesarmid crab of the genus Chiromantes (Crustacea: Decapoda: Brachyura) from the Ogasawara Islands, Japan[J]. Zootaxa, 2013, 3681(5):539-5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