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世界:列车受困记
2021年1月26日清晨8时,K7196次列车缓缓驶入下城子站,就在此处,列车长马库斯阿列克谢泊松从车站值班员处得到消息,前方线路因电气化输电网停止工作而无法行驶电力机车,何时能通车等候另行通知,所以列车只能在下城子站临时停车等待。
此时,车内的两千多名乘客们都以为这不过是因为前方路况不佳而进行的一次短暂的临时停车,但谁也没有料到这趟车将在接下来的70多个小时的时间内没能再前行一步。
1月27日,列车上储存的食材和干粮已经消耗殆尽;到1月28日时,乘客自带的干粮也已经所剩无几,此时列车上所剩最多的可以被称之为“食物”的就是在站台上游荡的小贩向乘客高价出售的桶装方便面(平时5块钱一桶的康师傅桶面被哄抬到了4~50元一桶),但这玩意如果没有热水泡开,就味同嚼蜡——忒难下咽(个人认为靠谱的吃法就是把面饼掰碎,撒上调料粉吃,但这种方法吃一两顿还行)。车厢内,乘客的叫骂声、小孩的哭喊声已经此起彼伏响成一片,车内秩序大乱,眼看已经无法控制。笃信“手中有粮、心中不慌”的中国人最怕的一件事就是断粮,为了粮食,他们敢做出任何事。
眼看列车接近断粮,马库斯向下城子站值班员求助,值班员两手一摊:车站已经停电停水十多天了,无法提供任何食物,水倒是还能依靠天降冻雨来解决。
万般无奈之下,马库斯和乘警长只能选派男列车员史蒂夫和女列车员爱丽克斯下车去车站周围的村庄采买食物。但车站周围村庄的粮食蔬菜早就被前面经过的列车的列车员买光了,无奈之下史蒂夫和爱丽克斯只能往更远的地方去碰碰运气。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两人冒着冻雨,踩着一地的冰碴子来到距离车站外2公里左右的一个小村子,挨家挨户地敲门说明情况,大部分村民也通事明理,一趟下来史蒂夫和爱丽克斯买到了100多公斤大米和一些鸡蛋红薯。但这些东西,对于全列车两千多名乘客来说,显然是不够分的。
面对采买回来的这么点东西,马库斯和乘警长开了个小会,随后决定将大米熬成稀饭(熬稀饭的水取自冻雨化水烧开消毒),优先定量供应乘客中的老弱妇孺。随即列车长吩咐餐车立即生火架锅熬稀饭。
当第一锅稀饭熬好的时候,车厢内饥寒交迫的乘客已经再也无法忍受,平素人前人后的面具已被摘掉。剩下的只有求生的动物本能。男人的叫骂声,女人的叫苦声和孩子的哭喊声早已经充斥着因为断电而冷如冰窖的车厢(25G客车车厢带有空调,但是此时因为供电断绝的缘故而成了摆设,原本为空调设计的封闭式车厢瞬间就成了闷罐,其通风换气的能力也随着断电而停摆,此时滨绥铁路上的25G型车厢的舒适程度反而不如在另一头的大兴安岭运行的较老式的、非空调的25B型和22型客车车厢)。也怪不得人们有如此情绪,在空气因不流通而变得浑浊不堪的车厢内憋上两三天时间还能保持理智本身就已经是很了不起的人,而大多数人都是不那么了不起的普通人。
当餐车服务员推着小推车进入车厢给孩子、老人、病号送稀饭的一幕被一些不明真相且忍耐到极点的乘客看在眼里的时候,这种原本挺暖心的行为被解读成列车员居然还藏着“私货”不让他们发现,如今是实在藏不住了才拿出来堵一部分的嘴,尤其是得知只给老人小孩和病号而没有自己的份的时候更是无名之火冒起,一个彪形大汉当即情绪失控,指着分送稀饭的餐车服务员破口大骂:“你们车上原来有吃有喝的,凭什么让旅客挨饿受冻。”
说罢,也不等服务员开口解释,一把就将稀饭抢过来也不用筷子和勺子、更是不顾刚出锅还烫着就直接往嘴里送,生怕此时不送嘴里下一秒就会被其他和他有一样想法的人抢了去似的。
一旦有人带了头,更多的人起身逼上前来试图也抢一把,送餐的服务员一边苦口婆心地解释这稀饭是给老人孩子和病号的,一边不知哪来的力气拼死护住送餐推车不让人靠近。眼见硬抢不行,一个穿着考究的乘客瞪着双眼骂道:“你们不就是想借天灾敲诈吗,50元一碗还是100元一碗,我全包了!”说着,还真从包里拿出一张百元大钞往服务员脸上甩,“拿去吧!拿去啊!”随后还嫌不够过瘾,又拿出更多的钱直接在车厢内撒了起来,但并没有人去捡拾、更没有哄抢,此时此刻,百元大钞在几乎只剩下动物的生存本能的人们心中形同废纸(这是典型的“旅行性精神病”症状,因为旅途中的疲劳、晚点的焦虑、回家的急切心情淤积而得不到正确的释放会突然导致人情绪失控,做出各种正常人看来匪夷所思的行为)。
但是,此举侮辱性极强,餐车服务员顿时委屈得眼泪在眼眶里打转转,默默地把送餐小车推回餐车,刚到餐车就哭出声来(应该是个参加工作没多久的女服务员),表示这活太难干了。另一名往机车方向卧铺车厢送餐的服务员也遭遇到了类似的情况,无奈之下乘警长戴雨默只能亲自出马,带着警员许淑瑶承担起老幼病弱送稀饭的任务。希望他们这身警察制服能够威慑住那些试图抢夺稀饭的蠢蠢欲动之徒。(戴雨默平时穿着JK制服,但在这个时候戴雨默换上了警服。)
此举取得了一定的效果,虽然车厢内人人都有抢夺稀饭的想法(当时这种情况有这种想法再正常不过了),但是慑于乘警身上的那身威严的警服,倒真的没有人敢将这种想法付之于行动,所以戴雨默和许淑瑶送饭相对顺利。但接到稀饭的人中孩子和病号没啥反应,倒是部分老人起了幺蛾子,或者说是不合时宜的傲娇起来,对送到嘴边的东西挑肥拣瘦。
“你们吃饱喝足了,给我们吃这等东西,你们还像警察的样子吗,真是太不像话了。”
说话的是一名年纪虽大但身子硬朗的老大爷,老人家看样子肠胃很好,他不想喝稀饭,想吃点干的。可是他哪里能想到身为乘警长的戴雨默此时也是饥肠辘辘,连口凉水都没得喝,哪里是“吃饱喝足”?却又不能和老人怼,万一怼出个三长两短不是给自己找了个爹吗?戴雨默只好压着委屈陪着笑脸对老人家说:“老人家别生气,先喝碗稀饭暖暖身子,等到了前方大站就好了。”
话音刚落,另外三名老人嚷嚷了起来:“把这些清汤寡水的东西给我们喝,还只有一碗,想饿死我们啊!”
戴雨默与许淑瑶对望了一眼,转身返回餐车,把餐车特意给他们留的两碗稀饭也让了出来端给老人,这才勉强将老人安抚住。
当戴雨默与许淑瑶分完稀饭回到餐车时已经冻得瑟瑟发抖,戴雨默的妹妹,餐车大厨戴柔怡看着实在心疼,就给他们舀了半茶缸米汤,要他们暖暖身子。就半茶缸米汤如果一人喝一半谁也不顶用,戴雨默作为警长发扬风格要求许淑瑶把米汤都喝掉;而许淑瑶不愿意吃独食,正在相互推辞之际,突然1名乘客骂骂咧咧地冲进餐车,“你们警察东西多得吃不完,你推我让,老子也不让你们逍遥!”说着,猛地一把抢过茶缸狠狠往车厢地板上一摔后仍不解气地往茶缸上猛踩一脚!茶缸顿时变了形,米色的米汤洒了长长的一条,却看不见半粒米在里面。
车里的人这才知道原来警察吃得还不如他们。一旁正在喝稀饭的老大娘惊讶地问戴雨默:“孩子,你们警察就喝这个?”
“稀饭太少,我们两人有这半缸米汤喝已经非常满足了。”
可如今,这半缸米汤也没了。
见此情形,刚才那名将米汤糟蹋的乘客成了众矢之的被集体鄙视,最后还是戴雨默替他解了围,“请大家坚信,我们一定会把你们平安送到终点站。”
戴雨默的话得到在场乘客的一片掌声,车厢内的秩序得以继续维持。
……
在接下来的40多个小时里,戴雨默、许淑瑶和其他列车员们除了米汤外再也没有吃过任何东西,还要不停巡视车厢,安抚乘客情绪,体力与心力都已无限透支,几乎都出现因饥饿过度而造成的头重脚轻、身体虚飘的情况。但他们在得知前来支援他们的内燃机车已经在路上的消息后相互鼓励、相互扶持,最终在1月29日清晨等来了一辆HXN5牵引的运送补给品的救援列车和接替电力机车来牵引K201次继续南下的DF4D、DF11G型内燃机车(DF4D提供动力,DF11G附挂供电)。在补充了有限的食物、饮用水以及食材的补给品后,K201次列车终于离开了困顿了他们3天的大浦街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