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曾经也给欧洲带来灾难的阿瓦尔人

2022-09-10 18:16 作者:七年大乱战  | 我要投稿

阿瓦尔人的历史发展

(一)阿瓦尔人是古代欧亚大陆游牧民族之一,他们在6世纪时迁徙到欧洲中部和东部,到9世纪初以前一直统治潘诺尼亚平原。阿瓦尔人的早期民族史与柔然人、东高加索、里海沿岸地区的古代部落以及后来的阿尔班人有密切联系,曾划分成各个支系(称作“自由社团”),其遗迹当今犹存。据西史记载西迁的乌古尔诸部主要是为间接或直接地逃避东方大族阿瓦尔的压迫,此中的阿瓦尔即是中国史籍中北朝北魏的北方宿敌柔然。乌古尔中有不少部落曾加入阿提拉的匈人部落联盟,在阿提拉去世、联盟瓦解后这些部落退回黑海、高加索、伏尔加之故地。他们有的保持原有部落,有的则重新组合(如保加利亚人吸收阿提拉余部),并且包含相当一部分十姓回纥成分,在这一时期(五、六世纪突厥兴起之前)拜占庭帝国也常常将他们统称为匈人。匈人部落联盟瓦解后匈人四分五裂,一部分加入拜占庭帝国作雇佣军,一部分加入北边组建新兴部落,并时时对拜占庭帝国进行骚扰。最先在北方威胁拜占庭帝国的匈人部落是保加利亚人,当查士丁尼大帝上台后在出身阿提拉后人的蛮族将领蒙多(阿提拉孙子)的领导下对保加利亚人的战争取得了重大胜利,危机一度缓和。随即又有多瑙河下游以北的九姓回纥部落转为拜占庭帝国的新威胁,查士丁尼大帝遂用以夷制夷之计收买在九姓回纥部落东北的另一匈人部落三十姓回纥,使两者自相残杀以坐收渔利。在这些争斗中陆续有为数不少之十姓回纥部落西迁至潘诺尼亚平原(匈人之故地)定居下来,正当拜占庭帝国与北方强邻苦斗不已之时六世纪中叶东方迁来更强大之游牧民族阿瓦尔人。

(二)实际上这一族只是冒用阿瓦尔人的威名,并非真正的阿瓦尔人。不过他们很可能是曾经役属于柔然的高车或嚈哒余部,因此借用从前主人之名称也不为过(真正的阿瓦尔人早已在此时被东方被新兴的突厥人击灭)。阿瓦尔人西迁主要便是为逃避突厥的征讨,而作为柔然与嚈哒征服者的突厥的确也从东方对阿瓦尔诸部紧追不舍。阿瓦尔人进入欧洲之初可谓一路顺风,先后征服沙比尔人和十姓回纥诸部,保加利亚人也被迫加入其联盟,就连刚刚在欧洲历史上开始觉醒的斯拉夫部落也大部臣服于阿瓦尔人。然而阿瓦尔人慑于东方日益逼近的突厥人威胁不得不进一步西迁,当时多瑙河中游主要由日耳曼部落的格皮德人统治(自匈人帝国崩溃后他们占据这块心脏地带已逾百年),阿瓦尔人便联合格皮德人北方的伦巴德人共破格皮德人。之后阿瓦尔人独占其地,伦巴德人则南下波河流域占领查士丁尼大帝历经近三十年征战才从东哥特人手中收复意大利本土的北半部分,从而粉碎查士丁尼大帝恢复帝国旧域的迷梦,极大地改变欧洲的历史。阿瓦尔人遂迁至潘诺尼亚,并带去相当数量的九姓回纥人。阿瓦尔人征服大量的斯拉夫部落同时将斯拉夫人带至具有先进文明的拜占庭帝国内外,这就为日后巴尔干地区的斯拉夫化埋下伏笔。此后阿瓦尔人多次进犯拜占庭帝国,此时突厥因内乱而无暇西顾,阿瓦尔人便利用此机会常与萨珊王朝联合夹击拜占庭帝国。

阿瓦尔人

(三)601—602年定居在伏尔加河一带的阿瓦尔人于595年开始侵入拜占廷帝国控制的巴尔干半岛,拜占廷皇帝莫里斯指派将军皮斯克斯率领部队前去讨伐。601年皮斯克斯在多瑙河南部的维米纳希俄姆战役中重创阿瓦尔军人,幸存的阿瓦尔人被迫撤至多瑙河以北地区,此次战役中2万名阿瓦尔人被杀。602年冬拜占廷多瑙河驻军百人队队长福卡斯举行兵变,此事暂被搁置一边。603—626年入侵巴尔干的阿瓦尔人于603年又向拜占廷帝国统治的马其顿、色雷斯和巴尔干半岛地区发起进攻,604年拜占庭皇帝福卡斯率军阻止阿瓦尔人的入侵,并同意增纳大量年贡,因而暂平静下来。617年阿瓦尔人突然兴兵攻到君士坦丁堡城下,骚扰3年后退却。626年阿瓦尔人在斯拉夫人、保加利亚人和德意志人参加下再度袭击君士坦丁堡,还教唆萨珊海军在海上助战。是年7月上旬阿瓦尔人从水陆两方夹击君士坦丁堡城达10天,几乎将它占领。阿瓦尔人终因粮食不济受困扰,这时萨珊海军也不及拜占廷,因此阿瓦尔人不得不撤离,拜占廷取得历史上著名的防御战的胜利。7世纪二十年代阿瓦尔人渐呈衰落之态,626年东方的唐皇李世民靠着自己的沉着、机智与勇敢在长安城下的渭水边上慑退来犯的突厥大军,并突厥可汗颉利结下盟誓,经意间已悄悄地启开征服东西突厥的帷幕。同一时期西方的君士坦丁堡城下拜占庭帝国在君士坦丁堡战役击败与萨珊波斯结盟并裹胁保加利亚人和斯拉夫人的阿瓦尔人遭到惨败,从此阿瓦尔人一蹶不振, 阿瓦尔人的联盟迅即瓦解。 阿瓦尔本部局促于中欧,苟延残喘至九世纪初,最终被法兰克国王查理大帝于805年击灭。余众遂融入当地,后同化于马扎尔人河邻近的斯拉夫人。

(四)阿瓦尔人强盛时统治高加索等地,因山高地僻而受外界影响较小,故留下一支后裔,这便是当代俄联邦北高加索东部达吉斯坦地区的阿瓦尔人。现代阿瓦尔人是俄罗斯联邦的少数民族达吉斯坦人的一支(他们自称马阿鲁阿尔人),由安季各族即安季人、阿赫瓦赫人、鲍特利赫人、巴古拉尔人、戈多别林人、卡拉京人、京达尔人、恰马拉尔人以及季多伊各族(即别日京人、季多伊人、赫瓦尔申人、贡泽勃人、阿尔钦人等10多个支系)组成,他们经营多种经济,有畜牧业、农业和园艺业,其中家庭手工业生产有纺织、织毯、皮革加工、制作铁器和铜器、木器家具、木雕和石刻等。

巴颜可汗

(一)560年柔然人、厌哒人因被突厥追击而逃亡到欧洲,他们被称为阿瓦尔人。阿瓦尔人初入欧洲打败匈人的后裔库特利格尔匈人和乌特格尔匈人,并把他们纳入自己部落之中,这时阿瓦尔汗国的版图从伏尔加河延伸到多瑙河河口。阿瓦尔汗的篷车驻扎在多瑙河北岸,他向北攻打斯拉夫各部(安特人、斯洛文尼亚人、文德人),向西进入日耳曼地区,562年阿瓦尔人在图林的一次大战中被法兰克国王克洛维一世的孙子奥斯特拉西亚国王西格伯特一世打败,战后阿瓦尔人遂向黑海撤退。565年巴颜可汗登上阿瓦尔王位,巴颜可汗鉴于法兰克王国墨洛温王朝实力比较强大的形势采取与伦巴德人结盟攻打格皮德人的战略。567年阿瓦尔-伦巴德联军侵入格皮德,将其夷为平地,并杀格皮德王库尼穆得,格皮德既亡。之后他们消灭定居在匈牙利和特兰西瓦尼亚的吉别达伊人,最终阿瓦尔占领了匈牙利,巴颜可汗在匈人帝国的故都附近建起自己的王庭,这时阿瓦尔人的统治是从伏尔加河一直延伸到奥地利。伦巴德王阿尔波因慑于阿瓦尔人的声威于次年将居住的班诺尼亚等地交与阿瓦尔人,并率部众向南迁徙,进入防守空虚的意大利。伦巴德人把拜占廷军队从意大利的大部分地区赶了出去,接着建立伦巴德王国,定都于帕维亚。格皮德人和伦巴德人的一亡一走呈现在阿瓦尔人面前的就是拜占廷帝国的多瑙河防线,恰在此时拜占廷人在东面与萨珊波斯的战火又起,大批军队东调致使拜占庭帝国的多瑙河防守非常薄弱。拜占廷帝国期望依靠增加赎金的方式消弭野蛮人的窥视(贡款达每年7万索里得),在与昔日盟友开战以前巴颜可汗没有忘记在570年前后先征伐昔日战胜过他们的法兰克人,随后击败西格伯特,将其生擒后又释放,这样可以保证在未来与拜占庭帝国作战时法兰克人不至于在后面作梗。然后巴颜可汗不失时机地开始对拜占庭帝国的侵寇,游牧骑兵一次次地渡过多瑙河冲向拜占庭帝国的软腹,相继横扫默西亚、色雷斯、伯罗奔尼撒等地,一度还威胁拜占庭首都君士坦丁堡。

(二)至六世纪末阿瓦尔人的势力范围南起亚得里亚海,北至波希尼亚,东临喀尔巴阡,西及阿尔卑斯,还征服原先住在这里的众多斯拉夫部落。然而即使在全盛时期阿瓦尔人的规模也只有5万人左右,其中还包括依附的匈奴人和巴尔干人。作战时总让被征服的民族组成的步兵(主要是斯拉夫人)站在前列,而阿瓦尔骑兵作为决定性的打击力量放在中央。他们带来的军事革新很快就被采用,并体现在拜占庭重骑兵的装备上,阿瓦尔人的贡献是木框、皮面的马鞍,马镫以及用多层薄铜片穿制的护喉。马镫是阿瓦尔人带入欧洲的最重要的革新,极大的增强骑兵的马上格斗能力,可以更有效的控制坐骑,还可以在马上站起来。并且将双手解放出来,不用像以前那样紧紧的抓着缰绳,还可以装备更大更重型的防盾。巴颜可汗在征战的晚期才真正地遇到了挫折,在六世纪的最后几年拜占庭莫里斯皇帝和他的将军普里斯卡斯在黑海和提埃斯河之间与阿瓦尔人进行一系列的作战并取得胜利,601年普里斯卡斯甚至渡过多瑙河追击到匈牙利草原,又一次取得决战胜利,还杀死巴颜可汗的四个儿子。次年巴颜可汗病死,阿瓦尔人的征战暂时告一段落。

(三)阿瓦尔人的意外成功使突厥人不快,于是突厥人就查士丁尼大帝与阿瓦尔人之间签订的条约而抱怨拜占庭人。为惩罚拜占庭人突厥人于576年派波汗进入俄罗斯草原,与该地的乌特格尔匈人的首领阿纳盖一起攻打拜占庭的博斯普鲁斯城。在阿瓦尔人的压力之下一些保加利亚人(库特利格尔匈人的后裔,属于突厥族群)在比萨拉比亚和瓦拉几亚定居下来,后来马扎尔人的到来又迫使他们由此迁往默西亚。在多瑙河的新驻地内匈牙利人继续是可萨汗国的臣民,可萨可汗以匈牙利人的宗主身份任命卡巴尔部名叫阿尔帕德的贵族作匈牙利人的大公。当时日耳曼尼亚的国王阿尔努尔弗在与大摩拉维亚国(捷克、斯洛伐克、奥地利、匈牙利西部)的斯拉夫王斯维雅托波尔克交战,他向匈牙利人求援,阿尔帕德匆忙赶来并打败斯维雅托波尔克,895年大摩拉维亚国在战争中崩溃,匈牙利人占领和一直居住在匈牙利。之后匈牙利入侵意大利,910年他们在德国打败法兰克王国加洛林王朝的国王路易斯,924年他们越过阿尔卑斯山劫掠法兰克王国。最后日耳曼王奥托一世于955年在奥格斯堡战役中打败他们,这一次日耳曼社会拯救了欧洲。

阿瓦尔人与柔然人的关系

(一)拜占庭历史学家塞俄菲拉克特斯·西摩卡塔认为有两种阿瓦尔人,真阿瓦尔人是柔然人,他们是蒙古种人,在整个5世纪一直是蒙古的主人,直到552年才被突厥人击溃和取代;假阿瓦尔人是欧洲中世纪史上的阿瓦尔人,他们是盗用阿瓦尔这一令人害怕的名称。据说这些假阿瓦尔人是由两个联合起来的部落,即瓦尔部和昆尼部组成,也有人主张瓦尔部和昆尼部i是乌戈尔人的两个部落。也就是说按一些东方学者的说法是回鹘人的两个部落,但是历史上的回鹘是突厥种人,而欧洲的阿瓦尔人似乎是蒙古种人。无论如何565年进入欧洲的阿瓦尔人的外貌使拜占庭人想起古代的匈人,与匈人不同的只是他们的头发是辫成两根长辫子拖在后面。阿瓦尔人初入欧洲打败游牧在亚速海西北和顿河河口的库特利格尔和乌特格尔匈人(两者都是阿提拉匈人的后裔),他们把这两支匈人(突厥种)纳入自己部落之中,突厥-蒙古族两大支中的一支经常将另一支的代表们纳入自己的帝国内。

(二)中国《北史·蠕蠕传》对柔然有以下记录:柔然崛起于四世纪末与六世纪中叶(南朝称芮芮,北朝翻译为蠕蠕),是鲜卑的支属。从社仑时期开始柔然骑兵仿效北魏,开始有千夫长、百夫长的编制。千人为军,军置将一人;百人为幢,幢置帅一人。每次出征先登者赐以虏获,退懦者以石击首杀之,或临时捶挞。424年大檀可汗率六万骑入云中,围太武五十余重。此后北魏太武帝拓跋焘进行报复,424年拓跋焘亲征,获三十余万骑。443年拓跋焘分兵四道讨伐,柔然仓皇北走。449年拓跋焘再伐,获人蓄百余万。552年突厥崛起,攻柔然,灭之。之后很有可能是阿瓦尔人把马镫的使用传入欧洲。在巴颜可汗的统领下阿瓦尔人建立起自己的国家,以帕诺尼亚河流域为中心。其势力范围南起亚得里亚海,北至波希尼亚,东临喀尔巴阡,西及阿尔卑斯。虽然阿瓦尔汗国本身人口较少,但还是征服原先住在这里的众多斯拉夫部落。即使在全盛时期阿瓦尔军队的规模也只有5万名左右,其中还包括依附的匈人和巴尔干人。到六世纪末阿瓦尔人一直是东欧地区最强的军事力量,他们不仅牢牢地控制着多瑙河到蒂萨河之间的领地,还四出劫掠。作战时总让被征服的民族组成的步兵站在前列,而阿瓦尔骑兵作为决定性的打击力量放在中央。对匈、阿瓦尔一样西迁进入欧洲的少数民族来说,新环境中相对紧张的耕地和众多的当地人口不再允许他们过游牧的生活。于是这些马背上的民族纷纷沦为雇佣兵,或者帮助蛮族,或者加入拜占庭军队。他们带来的军事革新很快就被采用,拜占庭重骑兵的装备上就有阿瓦尔人的身影,具有代表的是木框、皮面的马鞍、马镫以及用多层薄铜片穿制的护喉。毫无疑问马镫是最重要的革新,极大的增强骑兵的马上格斗能力,既能有效的控制坐骑还能在马上站起来。双手也可以解放出来,因而不用像以前那样紧紧地抓着缰绳,为此骑兵能装备更大更重型的防盾。公元八世纪中叶由日耳曼人建立的法兰克王国在查理大帝的带领下崛起,先后平定阿斯坦、伦巴德、萨克森、巴伐利亚,并最终把目光瞄准阿瓦尔汗国。9世纪初查理大帝经过八年征战最终征服阿瓦尔汗国,阿瓦尔人退出历史舞台。



曾经也给欧洲带来灾难的阿瓦尔人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