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有个国家叫苏联——凡华体系下的世界(4)

2020-07-05 14:55 作者:销魂很销魂  | 我要投稿

“一个人的一生应该是这样度过的: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耻;这样,在临死的时候,他就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经献给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

——【苏】奥斯特洛夫斯基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俄国是个落后的农业国,个体小农经济是俄国国民经济的主体,完全不顾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不顾农民的愿望和要求,靠强制措施建设社会主义是不可能的。


失败

战时共产主义的实施,帮助苏维埃挺过了三年国内战争。

所以鉴于该政策的成功,在国内战争基本结束的情况下,战时共产主义不但没有收缩,反而被加强了。

此时的俄国,1921年的重工业产量只有一战前1913年的20%。

1918年至1920年,彼得格勒失去75%的人口,莫斯科减少了50%。

一战、国内战争和1920-1921全国性旱灾,造成了巨大的灾荒。无数的人死于饥饿,还有无数的人只是由于美国救济署提供的救济品才活了下来。

农民们普遍抗粮不交,粮食的征收不得不动用工兵才能完成。工人和士兵家里有人饿死,看到农民家里有粮食,我不管你是余粮还是口粮,抢就是了,如果你不上交,你就是苏维埃的敌人,就地枪决。


“土地属于我们,面包却属于你们;水属于我们,鱼却属于你们;森林属于我们,木材却属于你们。”


苏维埃政权出现了政治危机。


“我们计划(说我们计划欠周地设想也许较确切)用无产阶级国家直接下命令的办法,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产品生产和分配。现实生活说明我们错了。”

——列宁 《十月革命四周年》

酝酿

“三四年来我们稍稍学会了急剧的转变……学习实行了‘新经济政策’。”——列宁《十月革命四周年》


新经济政策是在“战时共产主义”实行过程中成熟起来的,。

早在1920年春,新经济政策的思想便在布尔什维克开始酝酿。

全俄国民经济委员会第三次代表大会根据尤·拉林的提议,通过了一项建议,取消余粮征集制,实行实物税,而余下的粮食应通过自由交换从农民那里得到。

建议最终没有被采纳。 

1920年3月,托洛茨基向中央建议改变对农民的政策 : 

他建议同经济衰退做斗争,可以采用两种方法,

一是用实物税代替余粮征集制 。

二是强化余粮征集制,广泛发展农业集体化 。 

他的建议也被否决。


列宁:我们帮助农民,是因为不和他们结成联盟就不可能有无产阶级政权,就谈不上保持政权。


新经济政策

注意实际的列宁认识到让步是不可避免的。

1920年11月,人民委员会发布租让法令。

1921年3月,布尔什维克党的第十次代表大会通过了由战时共产主义过渡到新经济政策的决议:

1.废除余粮收集制,实施实物税。

2.停止配给制度,允许自由贸易。

银卢布 1924年

3.放松了贸易限制,鼓励外资企业投资,将资金与技术引进俄国。

4.停止以没收的方式进行资本主义改造,改以租借和租让的方式,在一定范围内允许个体私营经济的存在。

列宁:我们仍未到进入社会主义的阶段。


在实践的过程中列宁改变了“形势所迫”的看法,把新经济政策看成是落后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

列宁:政治形势向我们表明,在许多问题上,必须退到国家资本主义上去。


新经济政策成功地恢复了一战和国内战争带来的破坏。

至1928年,俄国的工农业产品产量成功地恢复到了一战前水平。

布哈林、李可夫等人也理解和接受了新经济政策,成为新经济政策的坚决拥护者。

尼古拉·伊万诺维奇·布哈林
阿列克谢·伊万诺维奇·李可夫

但是,布尔什维克其他领导人不是一下子, 也不是全部都理解了新经济政策,在实践过程中也曾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

新经济政策的实行滋生出了大量的小资本家和新富农,并日渐不满于新经济政策,要求布尔什维克在经济问题上继续后退,并导致1927年粮食收购危机。

这一事件也是布尔什维克推动农业集体化的导火索。

与此同时,官员腐败现象也非常严重(与我们现在很像)。

苏联

新经济政策,使经济顺利恢复起来。

1922年12月,在莫斯科召开了第一次苏维埃代表大会,宣布成立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制定了第一部宪法。

当时加入苏联的有俄罗斯、南高加索联邦、乌克兰和白俄罗斯等4个加盟共和国。

条约还特别规定,每个加盟共和国都保留有自由退出联盟的权利。(伏笔)


至此,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终于在世界上站稳了脚跟。


导师逝世

由于紧张的革命与战争,列宁的健康受到严重损害。

1922年4月24日,列宁遭遇刺杀,子弹留在他的颈部,靠脊柱很近,当时的医疗条件无法安全取走子弹。由一位德国医生为列宁实施手术取出了子弹。

5月,列宁第一次中风,右侧部分瘫痪,开始减少政务。

12月,第二次中风,他停止政治活动。

列宁在第一次中风以后,完成了一份遗嘱,评论了六位苏共的高级领导人:托洛茨基、斯大林、季诺维也夫、加米涅夫、布哈林、皮达可夫。


“他(指斯大林)能不能永远十分谨慎地使用这一权力,我没有把握”。


3月,他第三次中风后,直到去世一直卧床不起,也不能说话。

1924年1月21日18时50分,列宁在戈尔基村去世,终年53岁。


“茫茫五洲,芸芸众生;孰为先觉,以福齐民?伊古迄今,学者千百,空言无施,谁行其实?惟君特立,万夫之雄;建此新国,跻我大同。并世而生,同洲而国;相望有年,左提右挈。君遭千艰,我丁百厄;所冀与君,同轨并辙。敌其不乐,民乃大欢;邈焉万里,精神往还。天不假年,与君何说;亘古如生,永怀贤哲。”

——孙中山

史料图片来源于网络

有什么问题可以随时在评论区留言

别忘了点赞、投币、收藏、关注

群号:977671984

加入本群,有《共产党宣言》等学习资料,人才也多,说话又好听,哇,我超喜欢这里的。


有个国家叫苏联——凡华体系下的世界(4)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