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硬核战双135文案

2023-07-20 20:34 作者:比翼苍穹  | 我要投稿

《圣罗马诺之战》是意大利画家乌切洛创作的木板油画,乌切罗创作过3幅《圣罗马诺之战》,集中在1455—1460年间完成,首次实验创作时的作品是在1455年完成的,现藏于英国国家美术馆,其余藏于意大利佛罗伦萨乌非兹博物馆,皆作于木板上。

《圣罗马诺之战》是佛罗伦萨画家保罗·乌切洛绘制的三幅彩画,描绘1432年佛罗伦萨人和锡耶纳人之间发生的圣罗马诺之战。

三个场景分别是:《尼科洛·达·托伦蒂诺率领佛罗伦萨军队》,伦敦,国家美术馆;《贝纳迪诺·德拉·恰尔达被杀下马》,佛罗伦萨,乌菲兹美术馆; 《米凯莱托·达·科蒂诺拉的反攻》,巴黎,卢浮宫。

画面中间是骑着白马的佛罗伦萨军队司令尼克罗,他正在指挥士兵们战斗。他后面是一位年轻的旗手,他骑在马上拿着飘扬的军旗,由于除了尼克罗之外,他是最明显没有甲胄盖住脸的人,因此他显得非常突出。

图为两军将领之间的决战:骑着白马的佛罗伦萨军队司令尼科洛·达·托伦蒂诺将贝纳迪诺·德拉·恰尔达打下马。战斗进行到中午,弗洛伦萨的士兵英勇战斗与锡耶纳的士兵进行厮杀,战斗中敌方将领契阿尔达被杀于马上的场景。战场的画面惨烈,双方的损失很大,但佛罗伦萨的士兵更加勇猛。乌切洛动用了他神奇的故事讲述能力以及戏剧化描述战场中的人仰马翻,长长的白色和红色长矛以及在地面上翻滚的马匹,碎茅、甚至穿着盔胄的尸体以及骑士之间的横冲直撞,画家通过使用虚幻的色彩和光线来构建着写实的空间,支撑起一个关于恢弘战事的战争大片。

在左侧的镶嵌板上,美第奇家族的朋友和盟友尼科洛•达•托伦蒂诺率领雇佣军迎战锡耶纳人。

右侧的镶嵌板描述的是锡耶纳上马反击的场景,背景为黑色。

在整个镶嵌板上,树上的黄色水果——也就是柑橘,与军队士兵手持的马匹捕捉器上的球体形成了对比。这种水果是美第奇家族的符号。

构图以骑着白马正在指挥士兵们战斗的佛罗伦萨军队司令尼科洛·达·托伦蒂诺为中心,前景是交战双方,被持矛的队伍,地上横七竖八丢弃的武器盔甲所衬托。

身后骑在马上的年轻旗手拿着飘扬的军旗,也占有了一定的视线,显现着战队的士气。在画的底部,那些散落的折断的武器,战士尸体、盔甲等说明着战事的惨烈。画面的右侧也有几个正在激烈战斗的骑士平衡着画面。

背景经过几何式的抽象处理和透视安排,以及零零落落的正在战斗的士兵,实现了扩大空间的效果。采用斜线构图和平行透视,视点的设定在观众的视平线视点上。

三部作品中,都是通过一系列无休止的叠加和相交的透视平面来描绘战斗场景的,画中人物和环境道具的复杂透视关系处理,使场景充满活力的动态。

该画作是乌切洛为了纪念佛罗伦萨战胜锡耶纳的1432年之战而创作的。乌切洛非常注意写生,而且对透视学非常的着迷,他为了更好地表现真实,几乎将一生的精力都奉献于当时还未有人深入钻研的透视学。

但他一味孤立地研究在二维平面如何表现立体空间与人物的远近关系,观察人与物在与观者的视线呈不同角度时,应呈现何种状态,这便造成了他的局限性,在他的画作上也充分的显示出来。《圣罗马诺之战》就是他实验的首幅作品。

乌切洛是文艺复兴时期透视法的早期大师。他将装饰性的晚期哥特式风格和早期文艺复兴风格以独特的方式调和在作品中,令画作具有超凡魅力和装饰巅峰。

在建立新的透视及渲染方式上开启了新路,直线透视法使战争场景中充满力量和惨烈感,为文艺复兴时期绘画在透视理论上的发展和实践作出了很大的贡献。

他首次在理性层面上,研究总结出“焦点透视法”,使二维空间艺术在视觉上趋于科学性。

乌切洛的《圣罗马诺之战》是他追求实验所造成的缺陷,是当时探索绘画技法所不可避免的,但他的绘面实验,对于后世画家重视绘画的透视学是有一定意义的,绘画技法的改进正是在他们这些前人的失败基础上达到的。

乌切洛把战争这个新主题引入15世纪的艺术之中,并在画板上进行了透视法无与伦比的实验,为绘画艺术开创了新的道路。

硬核战双135文案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