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华人博士留学生枪杀5人后自杀,1991年美国爱荷华大学枪击案回顾

2021-02-21 16:07 作者:疯狗的轻武  | 我要投稿

1991年11月1日下午,爱荷华大学物理系的教授与学生正在物理大楼的一个会议室中就天体等离子体进行相关讨论,没多久,坐在会议室后排的一名博士留学生卢刚忽然站起,从口袋中掏出了一支陶鲁斯.38SP转轮手枪,在随后的十几分钟内,卢刚射杀了包括自己的导师戈尔茨、同学单林华在内的5人,射伤1人,最后自己在二楼的一个房间内开枪自杀。

这篇狗子给大家带来1991年在美国爱荷华大学发生的一起校园枪击案,枪手是个中国留学博士卢刚,因此这个案件也被称为卢刚杀人案。

照例先说案犯卢刚,这案子很明显和之前我写的那些报复社会型的枪击案犯不一样,卢刚杀人是带有明确目标的,被杀的几个人都和卢刚的心理扭曲存在直接联系。

卢刚是个北京人,1962年生,18岁考上了北京大学物理系。1984年,他通过了中美联合培养物理类研究生计划(CUSPEA)并于1985年赴美在爱荷华大学物理与天文系读研,1991年通过论文答辩获得博士学位,但在赴美留学期间,他为人处世的方式和古怪的性格导致他人际关系一塌糊涂。

卢刚的父亲是北京汽车配件厂的工人,母亲在医院工作,就那个年代而言家境算不上差,但也绝对好不到哪儿去。他上头还有两个姐姐,再加上从小他就是个学霸做题家,这种众星捧月的环境或许是让卢刚养成了一种病态优越感,这也让他到美国之后的遭遇形成了强烈反差。

刚到美国时的卢刚成绩还是不错的,奖学金拿到饱,他的导师戈尔茨教授也对他很满意,他曾经的考试分数记录至今没人打破。1986年暑假期间他获得了欧洲游学资格,校方赞助。本身吧,戈尔茨和卢刚是约定一个月的游学结束后立即返校继续进行项目研究,但卢刚却在欧洲多玩了一个月,这让这位严厉守信著称的德国裔教授对卢刚产生了不满。

1986年秋季开学后,爱荷华大学来了一位叫单林华的学生,他出生于浙江嘉兴的农村,同样师承戈尔茨,学术上不比卢刚差,也就是这一时期,卢刚觉得教授将更多的精力都花在了单林华身上,而对自己的严厉则成了一种刁难。

(单林华↑)

单林华和卢刚恰好是两个极端,卢刚孤傲、刻薄、喜欢嘲弄别人。单林华友善、合群、落落大方,但光是好性格并不足以让他成为卢刚的施害目标。单林华比卢刚年纪小,也更迟入学,但在博士资格考试中的成绩不输给卢刚,与教授的关系也愈发密切,研究成果更为出色。

本来吧,卢刚傲归傲,但有做题家本身也是一种资本。但单林华一来,他的那种傲就没了依托资本,当同学们表示同样都是做题家,为什么人家单林华各方面都优秀时,卢刚从小被众星捧月打起来的自信开始崩塌扭曲。

我举一些例子说下卢刚的在校生活

同学们普遍都认为他是个孤僻的人,而且在英语交流上有问题,没有朋友。学校教授表示很多学生不愿意和他相处,曾经和卢刚一个研究室的同学多次投诉卢刚的一些不当行为。

卢刚经常会去一个叫“体育专栏”的酒吧,然后就点一杯啤酒坐着。调酒师说之前会打趣的叫他“Sweet Lu”,但这小伙子社交技能很捉急,从来泡不到妹子。

天文学教授穆特尔表示,卢刚其实想融入整个美国圈子,反倒是单林华更为谦逊和安静。

曾和卢刚做过室友的留学博士赤旭明表示,卢刚这人自私,从来不打扫卫生,喝牛奶也不用杯子而是直接用罐子喝,喝完就随手丢地上,夏天没空调,睡在客厅的卢刚就直接打开冰箱乘凉,不管别人放在里面的食物会不会腐。说他两句则会狠狠的瞪着你。

基于这几点看,感觉卢刚是个试图想融入美国社会,尤其想和美国人那样泡吧撩妹,但社交能力捉急,而且自视甚高,智商不错但情商费拉不堪的一个奇葩。

1991年卢刚决定留美工作,但当时经济不景气,他从事的天文物理相关研究工作没着落,于是他打算参选DC Spriestersbach论文奖。期望能通过获奖来取得博士后的研究工作机会。 但在论文答辩时,系主任尼克尔森以论文不够精确的理由拒绝了卢刚,然后拿了单林华的论文去参赛,91年4月26日,尼克尔森决定提名单林华为受奖人。

这一事件彻底的激怒了卢刚,他认为在受奖前,单林华的论文都还没完成。而自己完全没问题的论文却因近乎刁难的理由被拒,他为此还写匿名信给校长、副校长检具尼克尔森以及其他论文评选教授不按套路做事,但无果。

暴风雨即将来临

同年5月,卢刚向爱荷华警方申领了持枪许可,6月,他花了179美元在一架渔猎用品商店买了一支陶鲁斯.38转轮手枪。

11月1日的爱荷华下起了小雪,下午三点半,物理学大楼309会议室中正在对天体等离子体相关问题进行讨论,与会人员包括卢刚、单林华、戈尔茨教授、史密斯副教授以及其他几个学生和研究人员。

当时会议室的人员位置如上,接下来就是案发过程。

大约在下午3点40分,卢刚忽然从椅子上站起来,掏出了转轮手枪,直接对着戈尔茨教授背后开枪,戈尔茨当即瘫倒在椅子上,随后卢刚由朝其头部开枪,戈尔茨头部血流如注,当场死亡。(死者X1)
枪响之后整个会议室乱作一团,随后卢刚朝着副教授史密斯开枪将其击倒(副教授同样和卢刚关系不好,与单林华比较合得来)。接着卢刚将枪口瞄准了单林华,子弹从他嘴部射入脑部,这么个全村的希望就莫名其妙的在异国他乡死在同胞的枪口下。(死者X2,伤者X1)

射完三人后卢刚也没有朝其他同学动手,径直走出了会议室,下楼来到208室,这里是系主任尼克尔森的办公室,卢刚推开门,朝着一脸懵逼的尼克尔森头部开了一枪。根据隔壁物理系办公室的秘书回忆,当时她听到了“啪”的一声,但没在意,还以为是书掉在了地上。(死者X3,伤者X1)

杀完尼克尔森之后,卢刚又回到了309会议室,当时有两名研究人员正在试图抢救还未死亡的史密斯,随后卢刚让他们滚出去,并朝史密斯补枪(死者X4)

这一切都在几分钟之内发生,当时警方在3点42分接到了报警,实习警察斯科特很快赶到现场,随即在208办公室看到了死亡了尼克尔森。

不过此时卢刚已经出了物理楼,前往行政楼。他第一个目标是负责学生事务的副校长安妮·克里利,副校长办公室就在一楼。但门口的接待员米亚·鲁道夫西森不让进,估摸这会儿卢刚还不想杀无关的人,因此在门口争执起来,这时里头的克里利出来查看情况,随即被卢刚爆头,米亚随即尖叫起来,这会儿卢刚也不知道为啥朝她肩颈部开了一枪。(死者X5,伤者X1,当时副校长还没死,到第二天才断气,因此那天报纸刊登的还是受害者4死2伤)

后来报纸上登出的5个死者照片,依次为副校长克里利,系主任尼克尔森教授,戈尔茨教授,史密斯副教授,单林华

当时年仅23岁的接待员米亚·鲁登道夫西森,虽然没死,但颈部以下瘫痪,到2008年因为炎症持续感染死亡。

这会儿卢刚还有最后一个目标,校长罗林斯。他的办公室在走廊另一头,不过那天校长去了俄亥俄州观看爱荷华与俄亥俄的球赛,所以躲过一劫。卢刚这会儿也没了目标,逛到了行政楼203室,在这里吞枪自尽。

卢刚在作案前写了五份遗书,其中有一份是留给他二姐,但没寄出爱荷华就被警察截了。内容大致说:

“我已经把所有的财物都寄给你,也就当我的遗物吧,这笔钱应该足够报答两位姐姐的养育之恩,也希望二位姐姐能照顾好父母。我这辈子一直刚正不阿,最讨厌那些溜须拍马的伪君子和赃官。

物理学已经走进死胡同了,我学了10年物理,越来越觉得现代物理都是在自己骗自己,一群学者相互攻击,我后悔当年为什么没有选择更实际的学科。我周边很多人的父母都是高知,可以给孩子提供一个方向,但我父母什么都没有,我走到这一步可以说是有父母的过错。

我信奉生为人杰,死为鬼雄,不要为我花钱办葬礼,也不要把我的遗体运回国,直接在美国火化就行。“

还有一份中文遗书是他寄给报社的,大致内容是

“这个世界上的小人物是谈不上正义的,正如爱荷华大学的不公正一样。我在硕士、博士期间遇到了这些不公正待遇除了戈尔茨、史密斯、尼克尔森他们的偏袒,更有学校的不作为和掩饰。

人们必须采取必要手段,才能让世间变得更适合生存。身为物理学家,我相信物质、精力、运动是永恒的,纵使我血肉的身体逝去也是如此。我要为自己讨回公道,愿上帝保佑所有诚实,勤劳和真挚善良的人。“

说白了,卢刚就是个情商极低的自恋狂。当去了美国之后因为环境的落差开始变得更为狭隘和阴暗。尤其是单林华的出现让他因妒生恨,开始觉得大家都是在故意排挤和刁难他,最后走上了这么一条不归路。

华人博士留学生枪杀5人后自杀,1991年美国爱荷华大学枪击案回顾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