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考杂谈(3)APP做题与纸笔做题

一、App做题的优势
和传统纸笔做题方式相比,App做题非常方便,具体有下列3个优势:
①App做题的体验很好
公考App经过多年迭代更新,目前的体验已经非常不错。
考生可以直接在App中做套卷,也可以专门做某个板块的题目;可以研究特定类别的难题,也可以统计自己的错题来集中研究。
在做题后,考生手指一划就能看到题目的正确选项、正确率和题目解析,这比纸笔做时要翻到专门的答案解析页要方便的多。
②有效利用碎片化时间
随着经济发展和城市化率提高,大家生活节奏也越来越快,时间随之变得碎片化。公考App则在某种程度上适应了这种情况例如:
久坐了一天,可以选择趴着或者躺着用App做题;
在较长时间的通勤中,可以掏出手机来刷题;
工作中摸一小会鱼,顺便利用这段时间做几道题。
日积月累后,利用「碎片时间」做的题会达到一个很可观的数量。
与此相比,「纸笔做题」需要静下心来不被打扰,否则根本就没有复习的环境,对「碎片时间」的利用远不如公考App。
③主观上感觉「效率很高」
各位小伙伴可能都发现了,用公考App做题的「效率」,比传统的纸笔要高多了。
传统的纸笔做题,一天最多也就做两套行测题;但用公考App,不知不觉就能做几十道题,一天下来或许几百道题都有了,看上去效率确实高了很多。
二、App做题的缺点
App做题的优点显而易见,但缺点却较为隐蔽,各位小伙伴备考时务必对其有清晰认知。
一句话总结缺点:App做题,缺少「代入感」,备考效果「不扎实」。
App做题的场景和纸笔有天差地别。你握着手机(甚至躺着摆弄手机),就会有种「一切都在掌握中」的感觉。
无论是读题、做题、换题、改错、看答案,都是大拇指划一下的事,在心态上就会非常放松。
另外,由于做题效率高,有的小伙伴甚至会有「做题瘾」,可以用App做上一整天的题,回头一看似乎增加了几百道题的阅历,但却没几道题能留下深刻的印象。
因为缺少「代入感」,App做题的备考效果是「不扎实」的。尤其是高难度的错题,如果不在纸上打草稿大量思考,就很难记住题目特色。这就是「纸笔做题」必不可少的原因。
三、纸笔做题的优点
纸笔做题的缺点直接和App做题对照即可,这里重点说下纸笔做题的最大优点。该优点不可替代,而且极为重要,那就是:
「纸笔做题」可以仿真模拟考场环境。
各位小伙伴只需要去网购平台,花几十块钱买成套的真题卷子,再买点答题卡、2B铅笔和橡皮,严格按照真题要求(尤其是行测考试)订好时间,就可以仿真模拟考试了。
仿真考试过程中的很多问题,App做题根本不可能遇到。
最基本的是「时间安排」。在国考、省考中,监考老师不可能在时间到了后让考生继续答题;而「行测时间紧张」是每个考生都会遇到的难题,那么是否要放弃高难度题,最多放弃多少道就需要反复斟酌,最终结合自身实力得出规划。
最重要的是「心态调整」。当你遇上某个板块特别难,被迫要多花时间解决时,要怎样合理安排时间,怎样调整心态?这都要通过纸笔模拟逐步解决的。
除此之外,还有很多细节上的问题,也是在纸笔模拟中才会遇到,例如:
做题途中想上厕所怎么办?——这种事经历了几次之后,就会有意识地在考试前少喝点水。
答题卡「看对了涂错了」怎么办?——错过几次后,就会明白「一次不要涂太多题」,并在涂完一个板块(约20~30题)后花10秒左右快速检查一遍。
2B铅笔断了怎么办?——考试前多削两根,不要把铅笔头留的太长,涂卡时要平顺用力不要使劲怼。
草稿纸不够怎么办?——一方面尽量在原题旁边打草稿,用在草稿纸上的只有「数量关系」「逻辑判断」等高难度板块;另一方面可以多打印几张准考证,在背面打草稿即可。
手抽筋了怎么办?——别笑,很多考生已经很长时间不动笔了,申论考试那两三个小时手写的内容,可能比平时两三个月写的都多。每年都有相当多的小伙伴写到最后手腕、手指疼痛难忍,写字动作变形,导致阅卷人印象极差,看到卷面就不想给高分。
这些问题都只能通过「纸笔模拟」才会暴漏,暴漏后才能针对性解决的。
总结:
如果自己非常疲惫不想久坐,「碎片化时间」较多或有一定的摸鱼空间,那「App做题」是西瓜推荐的备考方式——非常方便,效率也高。
但是要切记三点:
时间可以碎片,心态不能碎片。
身体不能久坐,心境需要稳坐。
摸鱼手机做题,纸笔暴露问题。
想要在公考实战中发挥出色,必须有大量的纸笔仿真模拟练习,而且心态一定要稳重。
很多问题必须通过纸笔仿真模拟才能暴露。
或许你80%的时间都在用App做题、学习,但即使只有20%的时间,也要用最锋利的「纸笔」来探测出自身的弱点——毕竟,公考非常残酷,它不看你平时用App刷了多少题,只关注你在考场上的真实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