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E周要闻 | 北汽蓝谷与百度Robotaxi量产;大众博世将合作汽车软件

2021-12-20 10:25 作者:上海锦町新材料科技  | 我要投稿

上周,新能源汽车市场都有哪些大事发生?

蔚来ET5开启预售

12月18日,蔚来在NIO Day上发布了第二款轿车ET5并开启预售,该车定位为中型智能电动轿跑,补贴前售价为32.8万元,若按照电池租用方案BaaS购买,补贴前起售价为25.8万元。ET5可搭载75kWh、100 kWh、150 kWh电池包,对应的CLTC续航里程分别为550公里、700公里、1000公里,预计于2022年9月开启交付。


ET5外观提供9种车身配色,镜空粉和云初黄是ET5的专属色,内饰也提供了多达6种配色。在智能驾驶方面,ET5搭载了蔚来最新的自动驾驶技术NAD(NIO Autonomous Driving),AND涵盖蔚来超感系统Aquila和超算平台Adam,拥有33个高性能感知硬件,引入激光雷达方案,其高性能感知硬件中就已包含了1颗超远距高精度激光雷达、5颗毫米波雷达、7颗800万像素高清摄像头、4颗300万像素高感光环视专用摄像头等。通过上述超感系统和超算平台,ET5可标配19项辅助驾驶功能,另外还将逐步实现在高速、城区、泊车、换电等场景点到点的自动驾驶体验。

NIO Day上,蔚来还明确了中大型智能轿跑ET7的交付时间,ET7将于明年1月20日锁单,3月交付。

点评:相比小鹏和理想,蔚来此前还没有出现爆款车型,而如今ET5来了,定位豪华入门级,或许可以更期待一下这款车型的市场表现。


牛创新能源首款车明年9月交付

12月15日,牛创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发布英文品牌“NIUTRON”,中文品牌“自游家”,并宣布首款产品自游家NV将于2022年上半年上市并接受预订,同年9月启动交付。

NIUTRON象征探索世界的精神,品牌内核倡导探索、精进、愉悦,中文名命名为“自游家”,希望为用户提供自在驾驭、游刃有余的出行体验。据悉,自游家目前拥有核心研发人员接近1000人,品牌总部位于北京,上海设立研发中心,并在常州拥有一座年产能18万台车的智能制造基地,目前工厂正在进行量产前的改造和标定,将于2022年3月投入使用。


自游家汽车在过去三年里,确定了纯电动BEV和增程式电动EREV两种技术路线并行的方向,开发了Gemini双子平台,基于该平台推出的首款产品自游家NV定位于中大型高端SUV,为用户提供两种动力选择。自游家NV已进行了三轮工程试制,首轮冬夏试验已经完成,预计于2022年3月进行小批量生产。

点评:理想汽车趟出了增程式的路线,赛力斯、岚图、牛创均跟在了后面,或许,增程式电动市场的战火要开始燃起来了。


盒子汽车2023年起量产B端出行产品

12月15日,盒子汽车迎来品牌首秀,该品牌致力于打造中国原创的“全民出行车”,目前已筹划两款车型,分别是BM-400和BM-600。BM-400主打专车、网约车、出租车市场,续航分为420km和530km两个版本,计划在2023年实现量产;BM-600主打中高端租赁市场,满足高品质出行需求,续航达到600km,预计在2024年量产上市。据官方介绍,目前,BM-400车型已斩获42000台意向订单。


针对B端网约车的运营和使用场景需求,盒子汽车首创了L型座椅布局,释放不同场景下的空间定制潜力;同时还通过自研“八爪鱼”平台——模块化底盘,以及数字化智能交互平台HIGH DO系统,在降低整车制造成本的同时,增加运营端和司机端收入,打造可持续发展的全新出行服务生态圈。

点评:与出行市场此前投放的车型不太一样,盒子汽车在做的并不是简单将车卖到出行市场,而是想打造真正解决B端出行需求的车型和服务。B端出行市场相比C端市场不大,且相当考验商业模式,盒子汽车能否成为“B端赛道之王”要等过几年再看。


中汽协预测明年新能源汽车销量突破500万辆

12月14日,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举行2022年中国汽车市场发展预测峰会。在今年1-11月中国汽车市场新车累计销量已达到2348.9万辆的基础上,中汽协预测,今年全年中国车市新车销量将达到2610万辆,同比增长3.1%。其中,乘用车销量2130万辆,同比增长5.6%;商用车销量480万辆,同比下降6.4%。新能源汽车全年销量340万辆,同比增长1.5倍。


基于2022年我国宏观经济将持续稳定恢复、宏观政策促进汽车消费、疫情防控持续向好、海外需求旺盛、芯片供应逐渐恢复、新能源汽车出口持续提升等有利条件,中汽协预测,2022年我国汽车新车销量将达到2750万辆,同比增长5.4%。其中乘用车销量2300万辆,同比增长8%;商用车销量450万辆,同比下降6%;新能源汽车销量将突破500万辆,同比增长47%。

点评:基于电池技术的提升、丰富的产品选择,今年新能源汽车的市场表现超预期,市场快速增长的同时也出现了很多新变化,比如新能源加速向中小城市渗透、个人用户的增长以及女性消费者购买力提升等等。总体而言,新能源市场已由过去的以政策驱动转向了市场驱动。


大众中国成国轩高科第一大股东

12月12日,国轩高科发布公告称,公司向特定对象大众中国非公开发行股份,已完成新增股份登记,并于12月15日上市。发行完成后,大众中国持有国轩高科股份数量增至4.41亿股,持股比例从4.41%增至26.47%,成为其第一大股东。这意味着,自去年发起的,国轩高科引入大众中国战略投资事项基本落地。

2020年5月,国轩高科曾发布公告拟引入战略投资者大众中国,向大众中国募集资金不超过73.06亿元、不低于60亿元,用于16GWh/年高比能动力电池产业化项目、30000吨/年高镍三元正极材料项目及补充流动资金。12月1日,国轩高科发布公告,协议转让股份已完成过户登记,大众中国取得国轩高科4.41%的股权。

点评:双方合作逐步深入,互相成就无疑了。


英国将电动汽车补贴减少一半

据外媒报道,英国交通部表示,从12月15日起,英国消费者在购买价格低于3.2万英镑的汽车时,有望获得最高1,500英镑(合1,987美元)的补贴,约有20款车型将继续获得补贴。

其中,电动汽车的补助将从2,500英镑削减至1,500英镑,是年初向购车者提供的补助的一半。符合补助条件的电动车型的价格上限将从3.5万英镑降至3.2万英镑,低于3月提出的5万英镑。英国交通部还将对大型厢式货车的补助从6,000英镑削减至5,000英镑,把小型厢式货车的补助从3,000英镑下调至2,500英镑。

点评:补贴削减难免会影响到电动汽车销量,不过话说回来,电动汽车发展终究要回归到技术提升、成本降低的本源。


力帆拟与吉利成立合资公司

12月14日,力帆科技发布公告称,其拟与吉利汽车控股有限公司共同投资设立合资公司,该合资公司注册资本为人民币6亿元,双方以货币资金方式各投资人民币3亿元,持股比例为50%。


公告还显示,合资公司设立在重庆市两江新区直管区,经营范围为整车设计、研发、销售(含配件、零部件加工设备、汽车装饰);货物进出口、代理进出口、技术进出口;软件开发;技术开发、技术服务、技术咨询、技术转让。

同时,合资公司设立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等,其中董事会成员6人,力帆科技和吉利汽车各委派3名董事成员;监事会由3名监事组成,力帆科技和吉利汽车各委派1名,另1名为职工代表监事。另外,合资公司总经理、副总经理、财务负责人等高级管理人员均由力帆科技提名并经合资公司董事会决定聘任。

点评:先是凭借吉利完成重整,此番又与吉利设立合资公司,背靠吉利,力帆能否重生?


电气化转型或致法国汽车业裁员30%

据外媒报道,一项新的研究显示,随着法国向电动汽车加速转型,许多零部件供应商已经过时,到2030年,法国汽车行业可能会失去近三分之一的工作岗位。

美国咨询公司AlixPartners受法国汽车游说机构La Platforme Automobile委托,对法国向电动汽车转型进行了一项研究。研究报告显示,法国汽车行业将裁员15%至30%。从电动汽车普及的速度来看,这将意味着多达5.2万人失业。报告称,汽车制造商的裁员幅度最大,不过电池制造等新兴行业的工作岗位可能会增加。

点评:电气化趋势下,不仅是汽车行业格局,汽车人才结构也正在发生巨大变化。


国轩高科携手盐湖股份发力锂电、新材料领域

12月13日,国轩高科与青海盐湖股份签署合作框架协议。根据协议,双方将围绕锂电产业链展开全面合作,设立合资公司分别生产磷酸铁锂等正极电池材料和储能电池,拟设立的合资公司相互持股,深度合作,形成稳定的新能源产业链体系。


双方还将依托盐湖股份丰富的镁资源,在镁铝、镁锂合金等新材料领域开展合作,并探索在合肥合资成立新产品技术研发平台的可行性。此外,基于双方在锂盐提取和锂电新能源电池材料加工、制造、研发等领域优势,拟在新能源、锂电、科技研发、锂镁材料、人才培养等领域深度合作。

点评:此次合作在补足国轩高科锂资源布局的同时,也为盐湖股份未来盐湖提锂的扩张和多元发展打下市场基础。


大众博世将合作开发汽车软件

据德国《商报》报道,大众汽车旗下软件部门Cariad和零部件供应商罗伯特•博世即将就汽车软件领域的合作达成协议。消息人士透露,作为交易的一部分,大众或在该项目上投资数亿欧元。

据悉,大众将所有软件业务都整合到Cariad上,希望能在这一领域挑战特斯拉和Alphabet。而在上周,大众公布了Planning Round 70计划,其计划在未来五年总共投资1590亿欧元(合1800亿美元),高于此前宣布的2021-2025五年的投资总额(1,500亿欧元)。其中,890亿欧元用于软件和电动汽车等技术,占总投资额的56%。此前,大众每年为Cariad拨出25亿欧元的资金。

点评:软件将是未来汽车行业的关键战场,为提高软件开发的规模、速度和成本效益,不管是大众还是博世都需“外援”。


舍弗勒投资中国初创企业臻驱科技

12月17日,舍弗勒官方宣布,其已于12月16日同臻驱科技(上海)有限公司签订投资及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在新能源汽车电驱动系统领域展开合作。


根据合作协议,双方将发挥各自在新能源汽车动力总成、电机控制器与功率半导体等领域的技术优势,在电驱动桥等产品领域进行合作开发,并计划于2023年启动首个试点项目的量产。与此同时,舍弗勒还将投资入股臻驱科技,参与这家创新型科技公司的B轮融资。

公开资料显示,臻驱科技成立于2017年,主要研发、生产和销售新能源汽车动力总成和高性能国产功率半导体模块。其产品线覆盖从功率半导体模块、电机控制器到动力总成的新能源汽车全产业链产品,并稳定出货德国和中国。除了汽车领域,臻驱科技的产品还可同时应用至风光储能等清洁能源装备领域。

点评:此次投资,既代表着舍弗勒电气化发展的加速以及本土化步伐的加快,也体现了其对本土初创企业能力的认可。


北汽蓝谷与百度合作Robotaxi车型量产

12月14日,北汽蓝谷在互动平台表示,其与百度合作开发的Robotaxi车型已完成前期技术开发并正式量产。


6月17日,百度Apollo与ARCFOX极狐共同发布新一代量产共享无人车Apollo Moon,该车是在阿尔法T车型上搭载了百度的激光雷达方案,整体成本已下探至 48 万元。10月底,Apollo Moon极狐版在北京首钢园正式投入运营,共有5台。百度副总裁、自动驾驶技术部总经理王云鹏表示,今年年底前极狐版会有100台车下线。另外,威马版和埃安版Apollo Moon也会陆续下线。

点评:伴随着北汽蓝谷与百度合作Robotaxi车型正式量产,有望进一步助推百度Robotaxi在各个城市落地,让更多的普通用户真正接触并深入了解这项技术,为后面将到来的自动驾驶时代构建坚实的市场基础。


德国批准奔驰L3级自动驾驶上路

日前,梅赛德斯-奔驰宣布其L3自动驾驶系统通过了德国联邦机动车运输管理局(KBA)严格的技术条例审批,成为全球首个获得联合国法规UN-R157认证的汽车企业。这也是继本田推出限量版L3之后,全球首个真正意义上面向私人市场的L3级乘用车量产车型。

根据奔驰的规划,旗下S级和EQS两款旗舰轿车将率先配备L3级自动驾驶系统,普通消费者明年上半年就能提车上路。在德国高速路上行驶时,如遇拥堵路段,车辆可以完全接管所有驾驶动作,并以最高60km/h的速度行驶,驾驶员则可以做与驾驶无关的事,例如看个视频、轻度办公或者在线购物等。

点评:在自动驾驶领域,L3由于本身概念就存在争议,一直处于边缘化地带。此次奔驰获监管许可,无疑在业内释放了一个有利的信号,有望刺激更多的企业加速L3量产进程。但另一方面,围绕L3自动驾驶的责任划分和接管难题仍然存在,包括获得更多监管市场的许可,这需要更多的企业以及监管层面共同参与,合力应对。


Mobileye旗下EyeQ芯片出货量破1亿片

12月13日晚,英特尔子公司Mobileye发布消息称,其被誉为高级驾驶辅助系统(ADAS)大脑的EyeQ® 系统集成芯片(SoC),出货量已突破1亿片。2004年,首款EyeQ芯片问世,2012年公司出货量突破100万片。去年,得益于全球智能电动汽车的急速发展,EyeQ芯片的出货量突破7500万片。


尽管如此,在智能电动汽车进入下半场时,各大汽车公司纷纷选择抛弃EyeQ芯片,蔚来、小鹏、威马和理想的下一代旗舰车型均采用英伟达Orin芯片,宝马也在近期宣布与Mobileye分手,转投高通门下。这意味着,这家昔日的ADAS巨头已开始掉队。

点评:随着汽车智能化变革的深入推进,不仅极大地改变了汽车产品形态和使用方式,传统的整零合作关系也在不断被重塑,变得越来越灵活、开放。如果零部件巨头还是坚持过去的“黑盒子”交付模式,必然会被市场所淘汰。


传商汤科技考虑重启香港IPO

据路透社本周四报道,有四位直接知情人士称,商汤科技(0020.HK)计划将其在香港的首次公开募股(IPO)规模维持在 7.67 亿美元,其考虑最早在周一重新启动原已撤回的交易。消息源补充说,与首次 IPO 的尝试一致,基石股权可能约为 4.5 亿美元,但投资者的构成可能会发生变化。目前,该消息还未正式公开。

此前12月10日,也就是商汤原计划确定IPO价格的同一天,美国财政部宣布将商汤科技列入“中国军工复合体企业”清单。对此,商汤科技11日发布声明称,“美国政府的指控是毫无根据的,是对我们公司的根本性误解。” 随后12月13日,商汤科技宣布将推迟上市,并将认购资金退还给了散户投资者,此后知情人士称该公司正在修改招股说明书。商汤科技表示,将发布一份补充文件,其中包括最新的上市时间表和其他相关消息。

点评:美国的“恶意”制裁,虽然一时令商汤的IPO之路受阻,但从另一方面也恰恰凸显了商汤科技的科技实力与投资价值。更何况目前AI企业很多本身就处于发展早期,上市具有较大的难度,此次延迟港股IPO,从另一个方面也可以看做是对商汤的一次历练。


加州暂停小马智行无人驾驶测试许可

12月13日,加州监管机构表示,该机构已经暂停了小马智行的无人驾驶测试许可,这是该机构第一次发布此类暂停测试的命令。据了解,此项决定与小马智行10月28日发生的一起交通事故有关。


小马智行向加州机动车辆管理局(DMV)提交的事故报告显示,10月28日,一辆小马智行自动驾驶测试车在美国加州弗里蒙特测试时,右转后撞上了道路中央隔离带和交通标志。不过小马智行在报告中称,“此次事故没有人员伤亡,也没有涉及其他车辆。” 加州机动车辆管理局声称,在小马智行提交10月28日加州事故报告后,11月19日其通知小马智行将暂停其无人驾驶测试许可,命令立即生效。

点评:有意思的是,此前有媒体就加州无人驾驶测试暂停一事询问小马智行,得到的回复是“主动暂停”。但看最新DMV的回应,似乎是被动暂停。但无论如何,中断测试已经是既定的事实,眼下更重要的是要弄清楚事故的原因,以及小马智行究竟因这起事故的哪方面导致被暂停测试许可,从而给其他企业一个警示。


禾赛科技将为英伟达NVIDIA DRIVE平台提供自动驾驶激光雷达

12月16日,禾赛科技宣布与英伟达达成合作,英伟达将在其NVIDIA DRIVE平台使用禾赛Pandar128激光雷达作为其自动驾驶开发系统的Ground Truth传感器,为自动驾驶车辆提供关键的物体感知与识别功能。与此同时,禾赛激光雷达将为这套系统的每一个感知部件的程序开发提供重要的参考基准,实现并优化自动驾驶识别功能。

进入2021年,以蔚小理、高合、北汽、长安、长城、广汽等为代表的新旧车企纷纷宣布将在下一代车型上搭载激光雷达,正式拉开了激光雷达商用大幕。禾赛科技凭借顶尖的产品性能及量产能力,抓住了激光雷达的第一波红利。 据相关统计数据显示,在搭载激光雷达的前装量产车型中,禾赛已经拿到多家主机厂总计数百万台的定点。

点评:与英伟达的合作,无疑是对禾赛科技激光雷达技术实力的一次有力认证。尤其当前英伟达在智能汽车领域深受主流车企的欢迎,这有望帮助禾赛进一步打开量产市场的大门,更好地参与市场角逐。

来源:上海锦町新材料科技整理自网络

免责声明:本文部分图文资讯转载自网络等,著作权属原创者所有。我们转载此文出于传播更多资讯之目的。如涉著作权事宜请联系我们。


E周要闻 | 北汽蓝谷与百度Robotaxi量产;大众博世将合作汽车软件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