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笔记(连载四十九)

【本文作者:陈汝佳歌迷,网名“夕阳”】
金钥匙 10 ● 眉心叫与额鸣音
(一)
提到“咽音练习”的“鸭子叫”,夕阳还没弄清楚是怎样一回事,因为鹦鹉的咽音练习仅限于无声阶段就止步啦,可这笨鸟儿最近挣脱更多的牵绊琢磨出了“佳音练习”的“眉心叫”一一就是当你将腔体调整到适当的状态,确保管道通畅无碍,气息可以直接击在眉心,喉咙的震荡尽可能放轻微,这样你就可以体验到最本色的头声,和真实地触摸到头声啦!
来,把你的手指头点在眉心,把腔体调整好,让管道末端紧紧抵着眉心,感觉到内眼角也受到挤压,嘴唇尽管轻轻闭着,不用做要发个什么音的动作,脑子里带上要发音的意识就够啦。
用上边说的“婴儿哭”的气息,对准眉心对准手指头吐气,这样气息击在坚硬的眉棱骨中央震动头声,就出来一个宽泛沉实类似敲木鱼一样的声音,与一个尖细悠长类似刀尖在玻璃体划过的声音互相糅合在一起,组成一个带亮芯的的奇特的声音,连续击发也似“鸭子叫”,声音拖长就是很凶的“婴儿哭”!
这时你的手指肚也能感觉到眉心里一阵阵气息的冲击,喉咙里却感觉不到什么震荡就对啦。你也可以尝试在这种状态中说话,模仿译制片配音那样很夸张刻意的语调,喉咙里也是轻松不累!
由于这样的发音方式令泪腺受到挤逼,自然会感觉两眼潮湿,这就不难解释为什么佳哥的一双大黑眼眸总是水灵水润的啦!
练出“眉心叫”说明你的腔体已经具备一定的扩张力,和对腔体状态的调整能力,这时你的声音开始带上亮色不会再闷在喉咙里!
一些人通过模仿学习别人优秀的唱腔,也能不知不觉地靠上眉心唱,可是由于没有明确的发音概念,模仿学习者意识不到是要运用头腔,反而误认为是用“鼻腔共鸣”!
眉心在鼻咽管的最顶端,因为头声不易察觉,在外界噪声的掩盖下,他们只感觉到气息在眉心稍下位置震荡,所以运用“鼻腔共鸣”可以提升技艺的经验一直在流行歌坛中交流传说。
从“眉心叫”这样奇特的声音可以分析,眉心就是一个真假声结合、高低音互相烘托的发音点,也是头声的接入点!

鹦鹉想象着在眉心之上还有一根小针管似的发音通道竖立前额正中,把集中的气息从眉心往上排进这根细小的发音管中,就可以充分利用“眉心叫”尖脆的亮芯塑造脆亮的女声。
她用“依”音练习打磨,当持续不断的气息准确冲击摩擦这其实可能并不存在的细小的发音管时,前额就发出警报似的蜂鸣音,逐渐弥漫整个头腔!哈哈哈,这样明显的头声,怎么可能再当作是“鼻腔共鸣”呢!
对啦!我们很小的时候,在我们的额上方的脑门不是软软的,象是皮肤里面覆盖着洞口吗?我们长大一点后,脑门是长硬实严密啦,但里面却留有空隙,正好成为可供声音共鸣放大的喇叭,鹦鹉想象的“额音管”就是“佳音管”最末一段仍然半堵着的,跟往上立起的“喇叭”的连接,也就是“喇叭”的“吹口”!
鹦鹉顿悟,头声就是一个吹口在下,喇叭口朝上地立在眉心之上的共鸣腔,气息找到眉心后集中排进“吹口”向着脑门吹送,这样额音的发动更加迅速,蜂鸣频率更高更强烈,用手指点着脑门也能感觉到气息在里面震动!
原来我们前额头骨就是一整块宽阔圆滑的“发音板”,“佳音管”不但是口腔共鸣的扩展空间,而且还是头腔共鸣的吹管!头腔因为发现太晚,长期不会运用,“吹口”就长满了膏满腴肥的雍堵,导致气息不能顺畅地接入头腔。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