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录片|极简主义Minimalism|记录生命中的重要事物【阿强mark】

个人推荐指数三星,以前在kindle商店上浏览过算法推荐他们的书,但我没买。这几天看纪录片完,看到一半才发现原来是这哥俩。
如果将极简分为两个维度,一个是物质极简,通过削减物质获得快乐,另一个是精神极简,则是通过瑜伽或者冥想去获得。
纪录片中指责快销行业,可是极简主义本身就是一种压抑消费需求的行为,就好比鼓励大家回到只储蓄时代而不去借款,不去办信用卡,不去投资。后果是降低了社会的工作效率,让大家获得到的商品的成本更高。这就好比员工抱怨单位食堂你为什么要把食堂饭菜做的好吃又便宜,害得我都长胖了,都怨你。原本是一种福利却要被指责。
纪录片中主角夸张的穿草鞋滑滑板,极简是不是追求某种程度回归原始。延展开来就是穿纯手工纯天然打造的衣服,日系家中装修清水灰风格,是极简的代表,可是这极简的背后事实是清水灰装修是极为昂贵的。追求天然、纯手工的衣服本是上层阶级代表品味。极简不要沦为一种做作。极简主义应该是能低成本获得的快乐,不需要太多的附属附件。
如果未来一天把高性能电脑办公、主机游戏全部转化为云办公,实体书全部转化为电纸书。那样只是形体上的极简,并不是精神上的极简,何为精神上的极简,我认为不期望占有,但希望曾经拥有。就好比一种是买断制,一种是订阅制,订阅制更在意的是当下的体验而不是永远的拥有。节俭与极简有和区别?从物质上看,二者都是生活中大部分的需求为必要需求,消费习惯差不多,但前者与后者精神所思考的不同,节俭就像困在笼中的鸟,被钱这个铁笼关住。
不管从物质和精神层面,三和大神可谓真正的极简主义,何处是家?能睡的地方就是家,不用功成名就,有日结,不用追求美食,有挂壁面。可是极简主义真的是这样,那该有多悲哀,高规格的极简主义应该是一种拿起以后再放下,不是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强调对于自身的控制,我们可以控制自己的行为与习惯,乃至控制我们的精神。三和大神是一种失控。精神的极简的前提是我们的基本物质需求得到满足以后才去思考的问题。
思考一个问题以旁观者角度衡量动物的快乐,熊猫和猪谁更有快乐,猫和狗他们的人生有满足吗,哪种动物活过得最幸福?不要被极简主义这个概念所束缚,自己快乐就行,如果你拥有就快乐,那就尝试去拥有,如果拥有不快乐,那就尝试舍弃,反正是做自己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