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为什么是修行,谁又知道什么叫修行?从稻盛和夫和任正非说起
工作就是修行,这是众所周知的一句话,但细细琢磨的话,工作为什么是修行呢?谁又知道什么叫修行呢?
如你去找一些职场上的年轻人去问,他们可能会告诉你“修行个鬼”,他们整天忙着KPI,疲于奔命,心力交瘁,就想着赚够钱后早点退休,从此再也不用工作了。
大多数员工对修行不感兴趣,他们只对升职加薪感兴趣。
对“修行”这个词感兴趣并经常提及的是老板,包括一些创业者,在他们看来,无论是做产品还是做市场,以及管理、用人、竞争等等方面,都是对自己心态、能力和智慧的考验。
修行的真正内涵是提升和进步,是超越自我,或者说是转化,把不利的一面转化为有利的一面。

大家也许都了解过稻盛和夫,他经常提到“工作是修行”的理念,他认为公司就是修炼精神的场所,工作就是提高心性、磨练人格的方式:
“只有通过长时间不懈的工作,磨砺了心志,才会具备厚重的人格,在生活中沉稳而不动摇。”
我们看稻盛和夫的经历,基本是印证了他所说的,因为全神贯注于工作,稻盛和夫取得了持续的进步。
稻盛和夫能够被誉为“经营之神”,是有原因的,他把自己工作的心得和体悟变成了一种哲学理念,在世界范围内都有很大的影响。
所以季羡林都说稻盛和夫这样的人是凤毛麟角,“唯一同时是企业家还是哲学家的人”。

其实季羡林说错了,他当时大概还不了解华为和任正非,不知道任正非后来被人称之为“商业思想家”,他的经营哲学在企业界传播很广,“任正非”这三个字有很大的影响力。
跟稻盛和夫一样,任正非也是那种专心致志于工作的人,他一辈子晚上没有打过牌、跳过舞、唱过歌,他的心思都用在了工作研究上,整天看文件,写文件,再就是出去考察工作,了解一线的情况。
任正非说“板凳一坐十年冷”,他是那种为了工作耐得住寂寞的人,因此他能够取得进步,把事业做大做强。
人生最怕就是一个认真,你不管做什么事,只要不敷衍,不偷懒,那就不至于原地踏步,没有成绩。
事实上,每个人都要对自己的人生负责,只要你认真对待生命中的每一天,全心全意地做事,就不至于虚度光阴,无所作为。

社会上很多人总觉得自己怀才不遇,被人处处针对,运气不好,没有贵人相助,才导致了自己的平庸和一事无成,于是整天在那里阴阳怪气,怨天尤人。
不要光想着自己,也要去看看别人。任正非创办华为之前的遭遇和处境比你困难多了,一个丢掉工作,背负巨债,无房无车,上有老下有小,必须承担养家糊口责任的中年男人,如果你是他,你会怎么办?
人生路窄,生活所迫,任正非没有去怨恨什么,他只能自己去找出路。如果他也因为人生和工作的不顺利,因为得不到认同和帮助,于是就去怨天尤人,放弃了努力,那他又会变成什么样?
人生是美好的,但过程确实痛苦。为了对抗这种痛苦,我们必须找个事做。任正非说,“我就是聚焦在一个窄窄的面上,不做点事,不无聊吗?”
这就叫借假修真,工作确实可以塑造人,如果我们能够像任正非一样全身心投入工作和事业,那人生就能不断精进。

工作是假,问题是假,困难是假,痛苦是假……但你要知道,这些“假”都是真实的感受,如果你不能面对,不能化解,那你就会生活在痛苦之中。
它们其实是你自我提升和精进的契机,就看你能不能把握好。这就像唐僧师徒西天取经,等到了西天后,再回看一路的坎坷,就跟云烟一样。但他们的成就是真实不虚的,是为借假修真。
对我们而言,工作就如同取经之路,九九八十一难,就看我们过不过得去。工作可以把你塑造得更好,也可以把你塑造得更差。事实上很多人干了多年工作后,反而是变得污浊不堪了。
要能够开发人生自我价值,只有这样,才能找到人生发展的契机。任正非告诉年轻人,要主动去找到人生的切入点,找到人生的发展方向。这样你才会越干越有兴趣,越干越有发展。
业绩、收入、职级、名利等东西都是你发展起来的附带品,只要你不断精进,超越自我,你的内心完善了,那很多事情都是自然而然的结果。做好自己的工作,就等于把握自己的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