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w-Fi随聊第114期】六边形战士—Inear ProPhlie8s蹭听闲聊

如果一定要我选择一款万元级别的入耳式耳机,依然会是pp8s,
过去了这么多年,这一项答案在我这里从来没有变过。
而蹭听的这一段时间也坚定了我的判断,即便过去了这么多年pp8s的表现依然是万元这个雷区档位的中流砥柱。

感谢友人name出借的这一条Inear ProPhile 8s(后文简称pp8s)。

首先依然是外观,pp8s属于外观相当低调且一看就没有“高级感”的一条塞子。腔体材质应该是树脂,相当轻。大体的外形依然是In ear全家几乎一致的类私模造型,而较于pp8的变化则主要在体积上小了一大圈。但总归是个十铁塞子,体积相较于普通入耳式耳机来说肯定不算小了。顶部是0.78双插针母座,导管下方刻有型号以及序列号。除此之外还有安放在内侧的高低频调整拨杆。佩戴体验良好,至少对我个人而言贴合度还是不错的。


外观实在没有太多可说的。
线材方面是一根0.78双插针铜镀银材质单端线。周身没有任何品牌标识,插针后方打有红蓝标识以辨别左右。分线处和插头外层包裹的是橡胶质。耳挂部分和束线的管子都是偏硬质的塑料管。插针中间嵌有一根铁丝塑性,也是对佩戴劣化最严重的一个部分。线材弹性较差,自缠绕现象弱。
然后,恰好两年前接过pp8s原线改插针的单子,也就顺带多提一下这根线。外层的线皮是有点偏蜡质,对高温耐受性较低,是真的能被热化。塑形的铁丝是融嵌在插针中间的,但是本身插针外层塑料质地并不硬,所以频繁插拔或者晃动都有可能导致插针开裂。

其次还有一点比较有意思的在于,pp8/8s的原线更替导致的声音变化是远远大于其他产品的,而且这类变化大多是比较极端的对听感的劣化,无论更换的是啥玩意。也是众多“老烧”认为pp8s“完成度高”的一个原因。
所以其实多数所谓的pp8s原线升级,很大程度上是升级佩戴(确信

声音方面,个人听感叙述基于前端paw6000,耳塞套为aet08之类的窄口硅胶套而非原装spinfit的cp100,拨杆高频下/低频上,原线。
高低频拨杆调节前后还是有可感的变化的,而且幅度并没有夸张到破坏听感。
比起某些假装自己可调组件多拿给用户diy,实则只是做了个半成品拿来卖的高价塞子实诚太多。
pp8s大体上并不是完全的“白开水”,个人感觉还是略微偏上盘的。(这也是为什么我没有使用原装的sf套并且把低频拨杆调上了。)高频较亮,有着相当漂亮的延伸和自然度。低频有着不错的质感,并且在打开低频调节开关后有了相当不错的下潜和量。声音密度适中,信息量相当充沛,动态和瞬态非常优秀,声场感较为开阔,素质方面个人觉得算是在塞子里面较为拔尖的。
人声方面表现只能说优秀,但说不上出色。人声结像位置没有什么偏移,但是在过于出彩的高频表现下显得存在感有些稀薄,且密度略微有些低,听起来可能会略微欠缺力量感。声音偏中高频段的女声表现相对于其他类型而言算是突出的了。pp8s上的人声表现给我的感觉就是...几乎没什么修饰,原本啥样他给出来的就是啥样。
器乐方面个人感觉较人声更为出彩,也更为“悦耳”。总体走向和声音密度分布上没有什么明显的毛病,本身具备的优秀动态使得pp8s在演绎器乐时也比较利落,不拖泥带水。且同时拥有比较良好的声场感和相当充沛的信息量,使得这条塞子在演绎一些编制乐时能够给出比较出色地表现。足够优质的低频能够带来适度的氛围感,出色的高频也使得pp8s在应对高频段乐器时相当顺利和自然。
总得来说pp8s的声音风格还是较为直白的,没有特别多的起伏或者着重表现某一部分。唯一能拎出来说的就是高频的亮度可能有些过了,当然这也可能是我个人的接纳能力所导致的判断。声音上就跟它的外表一样没有什么惊喜,但也确实很难挑出来短板。足够优秀,足够耐听,相比于各路“展会战神”多了十分的踏实,即便这么多年过去了依然是我个人心目里的高价位耳塞的第一。


当然,说实话,以一个普通人,哪怕是以一个普通烧友来说,拿一万块预算去买耳塞简直是天方夜谭。即便是投入到音频系统中,也足够组建一套较为上乘的系统了。相比于单件的耳塞而言,也显然是更加划算的投资。
我以前也一直是这么想的,觉得塞子过了几大千那基本就只有富佬才会去买。诚然,这个档位的消费者,大多只是花钱买个物件,以告诉周围人自己有这么个爱好。也是为什么这么多年各种高价位电子垃圾越来越多的原因之一。它们的声音好与坏,做工好与坏,对于象征性消费群体而言根本不重要。它的价格就是它存在的价值。
但这并不代表所有高价塞子都是垃圾,所有选购高价位耳塞的人都是那俩字。
我向来是反对盲目扣“智商税”的帽子的,钱在自己手上,怎么花的值,自己才说了算。其实就是一个很简单的现象,按理说上段所提到的那种消费群体,其实我们平时上网冲浪根本碰不见。但我们依然偶尔能看到这个价位的消费群体出现(抛开那种无脑一步到位的萌新),其实还是能够说明,依然有人是需要一个该价位下表现不错的产品的。
使用环境的差异,最容易导致对同一需求的实现上的差异性。
我需要的是一个播放器,而不是小尾巴,因为我压根用不了手机/用不来音乐流媒体。
我想在耳机上投入一些预算,因为这是我为数不多的爱好,我愿意在上面砸钱,而不是去买什么所谓的3A大作游戏。
因为工作/学习因素,我没有常驻的住所,所以我想在随身设备上追求一个相对更好的表现,而不是组系统。
这种例子比比皆是,而且也从来没有局限在听歌这么一个简单事情上,放射到很多圈子上都适用。
上个月在自己群上我又一次因为这种事情发火,因为我是真的觉得如果连理解对方需求都做不到就盲目发言,根本没有资格给别人出意见,更不配对别人的意愿指手画脚,这种所谓的“好意”根本就是想要占据话题的制高点来自我感动,丝毫没有透露出对他人的尊重。
好的讨论环境靠的不仅是话题提供方,更多的是在这个圈子里的人互相尊重,而不是互相对立互相看不起。这种话我一年不知道要在文章里啰嗦多少次,但始终事与愿违。
扯远了,还是回到pp8s本身上,最大的弊端是做工,但表现配得上随身耳塞的毕业塞这种名号,如果的确有这个需要,的确想要在耳塞上作出如此巨额的投资,我认为pp8s是不二的选择。
自然,几大千上万的预算肯定不是说花就花,这种情况下我认为基本上是必须要自己亲自试听后再做判断了,其他的视频也罢,文章也罢,看个乐就好。
这篇也就到此为止了,废话有点多,有啥想问的依然是欢迎评论小窗加群聊:602700938
感谢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