驳斥“进击的空空”关于《梦华录》的二三言(第一期)
本以为已经播映完一年的梦华录,可以远离是非安心养老,但是没想到最近又有一个up主“进击的空空”把它翻了出来,并以剖析解读的名义实则胡说八道。 看完她的解读,虽然将之引用在这里有些不太妥帖,但是我只能想到那一句话——满纸荒唐言。 因为值得吐槽的地方太多,因此篇文章大概会分成几次上传,因为能力有限,所言或许有失偏颇,欢迎各位理性探讨。 首先,她的整个论断程序就是错误的。 按照正常的解析流程,我们首先要提出论点,然后再围绕论点补充论据,最后才能得出结论。 但这位up主很有意思,她首先定下了一个结论,然后围绕这一结论,进行了一长串看似有理有据、实则与论点毫无关系的情绪输出。 在大段大段的煽情过后,即便并没有列举出足够的论据,她也“成功”的论证了自己的结论。 这样说可能很有些人无法理解,下面我就针对她视频中的论据,逐一进行反驳。 不知道各位有没有注意到,其实在视频开始的时候,她就已经自相矛盾了。 up主是这么说的,赵盼儿父亲赵谦之死,最大的问题不是赵盼儿铁了心要和顾千帆在一起,只要不对外人造成危害,他俩自己的事情我们外人其实没啥可说的——这句话看似理中客,实际上已经自己打自己的脸了,因为在up主后续的视频中,观点其实还是认为两人不该在一起,她觉得赵盼儿要么死,要么需要为父亲洗刷冤屈(这是她的原话)。 提出这点倒不是我有什么其他意思,我想说的是,这个up主的通篇视频,几乎都和这里一样,基本上毫无逻辑可言,后面我会一一列出证据,来佐证我的观点。 Up主认为赵盼儿儿最大的问题是他剧中的那段话。 把剧情里的那段话简单提炼一下,能得出以下几点要素。 第一,赵盼儿明确指出男主心中隔阂的原因,就是他血缘上的父亲萧钦言,曾经弹劾过自己的父亲赵谦。 第二,赵盼儿认为,虽然现在的萧钦言是个奸臣,但当时弹劾自己父亲却是他职责所在。 第三,顾千帆姓顾不姓萧,两人法理上没有任何关系 第四,让她沦为贱籍的不是萧钦言,不是官家,是父亲赵谦自己的选择。 第五,赵盼儿提到,父亲明知开门放人是大罪,但他不能眼睁睁看着北人屠戮宋朝百姓,毅然抗旨开城救人,即便因此获罪也不曾后悔。 第六,赵盼儿再度重申,自己也不会后悔自己做出的选择。 其实但凡做过阅读理解,也不会把这段剧情曲解成,赵盼儿认为父亲是自作自受自找的。 赵盼儿的这段话实际上是编剧向观众提出一个小问题,那就是一个好人,为了做好事儿违抗了律法,被人依法举报了。 那么如果这个举报人未来变坏了,这个好人他就无辜了吗? 其实从编剧对赵盼儿人设的设定上来说,她已经给出了答案——那就是两个人都没做错。 这里必须要提一下编剧对赵盼儿人物形象的塑造。 不知道各位有没有注意,赵盼儿有很多特质贯穿始终,其中之一就是特别信赖依仗律法。 以华亭县县衙斗法为例,在华亭县和周舍对簿公堂时,虽然是被周舍抓到公堂,但她其实成竹在胸,因为她早已经布置下了连环套,并依仗律法成功解救出宋引章。 剧情中期,池衙内为讨好赵盼儿,替她出头抢回被酒楼老板讹占的300贯定金,但赵盼儿并没有要,因为她认为自己要履行约定, 那三百贯是自己违约理应做出的赔偿。 类似的细节剧里还有很多,足够塑造出赵盼守法律的形象。 在这种背景下,才有了上述赵盼儿的那段台词。 所以后面up主说赵盼儿为爱放弃一切,欺软怕硬、不想为父亲洗刷冤屈,这种说法是站不住脚的。 因为在她眼里,父亲虽是一个拯救百姓于苦难的英雄,但也确实触犯了律法,并理应为此付出了代价,何来冤屈可言? 以上是我论证的过程和结论,那么我再来以up主为例,进行比对。 首先,up主认为赵盼儿的这句话有题,但是他并没有就此列出论据进行论证,而是把话题莫名牵引到和一位录人进行的辩论上。 他们的观点我都不是特别认同,所以不再赘言,下面我来捋捋up的论证过程并逐一反驳。 第一,up主明确赵谦是编剧虚构的,并认为阵前斩杀为民请命的赵谦并不一定能走向和平。 然后扣了两顶大帽子,1是指责编剧挪用窃取了真宗御驾亲征,军民拼死抵抗取得的胜利果实;2是在议和时处置赵谦,会传递出一种“杀敌有罪,救民有罪”的观念。 对此我直接黑人问号。 剧中第三十六集,明确指出了赵谦抗旨救人和获罪被弹劾的时间。 “去岁腊月二十七日,都巡检使赵谦信者抗旨擅启东光县城门杀北人劫掠者,左司谏萧钦言以祸乱两国和议弹之……” 罪行:抗旨 时间:景德元年腊月二十七 罪名:祸乱两国和议 这里其实有冲突的地方,因为此时宋辽已经签订完澶渊之盟,议和业已完成。 这里百度百科一下, 公元1004年秋(宋真宗景德元年),辽朝萧太后与辽圣宗,亲率大军南下深入宋境。有的大臣主张避敌南逃,宋真宗也想南逃,因宰相寇准的力劝,才至澶州督战。宋军坚守辽军背后的城镇,又在澶州(河南濮阳)城下以八牛弩射杀辽将萧挞凛(一作览)。辽由于自身原因,很早就通过降辽旧将王继忠与北宋朝廷暗通关节。宋真宗也赞同议和,派曹利用前往辽营谈判,于十二月间(1005年1月)与辽订立和约:辽宋约为兄弟之国,宋每年送给辽岁币银10万两、绢20万匹,宋辽以白沟河为边界。因澶州(河南濮阳)在宋朝亦称澶渊郡,故史称“澶渊之盟”。 赵谦是腊月二十七抗旨杀敌,这时合约业已谈成,所以即便他斩杀流寇,也不会破坏和谈——因为辽人理亏在先,且也已经无力再掀起争端: 所以up所言纯粹是强词夺理,胡说八道! 那么再复盘一下赵谦的罪行和罪名, 罪行:抗旨 罪名:祸乱两国和议 他被流放的真正原因就不言而喻——抗旨! 众所周知,赵宋得朝不正,陈桥兵变、黄袍加身,是以终宋两朝,都是崇文抑武。 身为武将的赵谦抗旨不遵,已然触碰了皇帝的逆鳞,必然除之而后快——更何况这本就名正言顺! 剧里的宋真宗看起来对皇后情真意切,对赵盼儿也不乏关照,看起来似乎是个好人,但前提是没有触碰到他的底线。 所以萧钦言,也不过是宋真宗的白手套罢了 剧中对这一点也有铺垫,既十几年过去,宋真宗仍记得赵谦这小小的七品武官,对赵盼儿的遭遇,也只不过换来一声叹息“可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