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探月先礼佛,为了获得“登月第四国”荣誉,他们真的豁出去了
说出来你可能不信,印度探月团队的科学家,在发射“月球3号”任务前,前往寺庙进行了礼佛和祈祷,因为这可能是印度冲击“登月第四国”荣誉,获得更多航天订单的最后时机。这次要是失败,也就只能加入美国登月计划了。

自从前两次登月失败之后,印度登月计划的压力很大,“月球3号”总预算只有7500美元,如果不能发射,那么以后的海外发射订单将变得遥遥无期。
所以,在发射前夕,印度空间研究组织主席和其他高级官员一大早就带着“月船3号”的微缩模型抵达一座神庙祈祷。

当然也不是印度航天机构的科学家第一次前往神庙祈福,也许他们已经感受到了“科学的尽头”。
为了这次“月船3号”探测器能够成功着陆,印度在方案设计、技术实现上都进行了“精心”的安排。

首先,印度巧妙地将登陆地点设置在“月球南极附近”,这样便于宣称“全球首个登陆月球南极”,成为“第四个登陆月球的国家”。
其实真想登陆月球南极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也是美国NASA的毒蛇号月球车、中国嫦娥七号探测器即将着陆的地区。如果一切顺利,印度“月船3号”在飞行40天之后,就能到达该区域附近,成就超越中美的壮举。

其次,印度在经历两次“硬着陆”的失败后,在“月船3号”上进行了改进。将主发动机从5个减少到4个,但是也无法达到中国7500N变推力发动机的一半推力。
最为重要的是7500N变推力发动机可以实现14%至100%矢量变化,而“月船3号”发动机组只能在80%到100%推力之间变推力,所以容易“翻车”。

最后,“月船3号”借鉴了中国登月的方案,但是没有学到家。
“月船3号”虽然也借鉴嫦娥系列着陆器,也配置了激光测距测速敏感器,甚至着陆末段也配置有避障光学相机。但是受制于变推力、末端避障等技术受限,这次只是加强等探测器支撑腿的强度,因此算不上“软着陆”。
值得一提的是,21世纪只有中方的探测器登月全部成功,今年日本首个商业探测器登陆月球过程中,在距离月面10米失联,最终被确认坠毁。而此前以色列、印度也是在月面降落时候出现了各种故障。

所以,印度航天做了2件事:
第一,取消具体着陆区限制,只要降落在月球上,没有摔碎都算成功。这相当于射箭比赛的时候,不设立靶子,那么只要拉弓射箭,都是可以是10环。不得不说,这个思路还是非常随性的。
第二,模糊登陆区域描述,巧妙地使用“月球南极附近”这个词汇,实际上充其量也就是月球高纬度地区,距离真正的月球南极,还有400-500公里远。

其实,印度航天在探月上已经无路可退了,因为今年莫迪访美的时候,与拜登签署了一系列协议,其中就包括参加美国的“阿尔忒弥斯”计划,印度成为该项协议的第27个国家。

也就说,“月船3号”任务如果失败,那么印度将不会再有独立探索月球的机会,都需要和美国绑在一起,交钱买票进行探月活动。

对此,印度空间研究组织(ISRO)主席马纳坦也很坦诚地表示:“如果你继续失败,就没有人会给你下一个任务”。所以,现在印度航天只能“不问苍天,问神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