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宫戴姆勒-野狗”轻便型侦察车模型制作手记[模道场]

其实这篇既可以放在[模道场]专栏也可以放在[谈模论武],犹豫再三还是放[模道场],毕竟制作的内容较多。
关于戴姆勒-野狗”轻便型侦察车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期,英美军队和德意军团在北非展开了反反复复的拉锯战,并最终成为西线战事的转折点。双方大规模的军事行动,主要集中在地中海沿岸50~80公里的地带。这里地处海岸和沙漠的边缘,地势平坦,地面承载能力较强,极利于轮式车辆机动。在两年半的沙漠战争中,英军的装甲车主要用于机动作战,进行中距离的侦察和反侦察,也用于保护部队的翼侧和袭击敌后补给线和运输纵队等。在1941年底的”十字军”战役中,英军的第8集团军已经拥有5个装甲车团。这些装甲车部队一直用到沙漠战的最后阶段。在阿莱曼战役结束后的追击战中,仍大量使用了侦察营的装甲车,起到了”痛打落水狗”和锦上添花的作用。
北非战役之初,英军第7装甲师就抽出部队装备组成一个装甲车团,即第11轻骑兵队,四处出击,骚扰意大利军队防区,弄得意军防区鸡犬不宁,狼烟四起,创造了以劣势装备战胜优势意军的战例。



战时英国生产的最好的装甲车为“戴姆勒-野狗”轻便型侦察车和”戴姆勒”I型装甲车。”戴姆勒-野狗”侦察车于1938年在在英国戴姆勒工厂(此戴姆勒非德国戴姆勒汽车工厂,而是英国在二十年代中期成立的汽车工厂)研制成功,该侦察车战斗全重3吨,可乘坐2人,配备1挺用于防御的7.7毫米”布林”机枪,车体短而宽是它的特点,最大速度达88公里/小时,快于当时大部分的坦克与卡车,因此此车十分适合用于战地侦查以及用于敌后突袭。它所具备的特点使得其能很轻易躲避德军的坦克和飞机的攻击。不足的是”野狗”的防御装甲十分薄弱,仅能够抵御近距离的手枪射击,对于大口径的机枪和步枪以及地雷来说完全可以将其彻底摧毁。此外,它的实用性也非常强,车体四周安置用于搭盖伪装网所支架以及车身上还设置了挖掘与修理工具的挂钩。在五分钟之内,该车就可以使用伪装网快速的伪装并且躲过飞机的低空侦查。

以上就是这辆有趣小车的故事,其实在很多的二战电影电视里,都会出现这款小车。下面要介绍的是我自己制作的一个小场景,板件是早年去香港就屯了的,直到有一天决定做一个沙漠小地台来陈列它,这才开工。

▌1.车体基础组合及小道具制作 ▌
毕竟是田宫出品,作为一款囤积的老模型,不管是细节和组合度都非常不错,当然制作工艺比起现在的模型,差距还是很明显的,但不妨碍任何的用户体验,所以几乎一个晚上就轻松的素组完成。

板件细节都很好,本身也是一个简单的题材,所以没有做很大的调整及细节增强。只是在车顶盖板处用改造板制作了皮垫,并参考实车照片,用AB补土雕了几个背包增加车体内的细节。背包的背带是用钓鱼的铅条制作,铅条可塑性高但太厚,但不及好老牙膏的铅皮(但现在牙膏管都是塑料的了),只能慢慢磨薄了。





▌2.基本涂装及旧化 ▌
我调和出深墨绿的君氏硝基漆作为底色,由于选的主题为北非涂装,因此在表层再配图沙漠黄,调和时适当增加黄色,与德战车相比,更黄艳一些。车体内部保留深墨绿,边缘自然过渡。

座椅皮垫及背包等道具都手涂完成,使用了西班牙AV丙烯漆及田宫水性漆。没有大范围做掉漆处理,采用点涂掉漆,在表面适当增加旧化效果。底盘附近及轮胎用田宫水性漆混合出沙漠泥土色,浅浅喷涂出尘土效果。


用油画颜料及AK的旧化系列分别作了砂尘堆积,污泥洗渍效果。考虑到干燥的北非环境及车体没有大面积的掉漆,在极少数区域做了锈迹,整体的旧化是一层层累加,几乎是一个晚上做一层,比起前面的组合及喷涂,旧化倒显得慢工出细活了。



▌ 3.兵人的涂装制作 ▌
人偶的绘制流程为:首先上基础肤色,然后是眼睛眉毛嘴唇。接着绘出脸部阴影,最后增加高光。现在有很多的肤色上色套装,相比调色更简单,下次我决定买回来试试,这次就意思意思了。



肤色完成,开始头发和胡子涂装。找了一些二战北非英军的服饰参考,上色手法也是先阴影深色,再增加中间色,最后浅色处理高光。为了配合场景,在网上找了一些地图,缩小打印后替换掉原来士官手里的板,整体适当旧化后,人物生动很多了。





▌4.沙漠场景制作 ▌
选择合适的镜框(宜家的),用改造板和泡沫搭出一截高台,同时用高密度泡沫做出道路两端的坡度。用干枯树皮模拟出岩石效果摆放于沙丘两侧。接着使用西班牙AV沙漠效果膏开始涂抹在表面,这种效果膏干透后能模拟出细腻的沙漠纹理,比起过去使用石膏制作沙漠更出色更便捷,而且解决了上色的问题。




在涂抹30分钟后,用笔和小海绵沾着水在微干的沙漠表面,点敲涂抹,将表面处理得更自然随意无规则。同时可以制作出中间道路的胎压痕迹。
在效果膏微干的时候,放上事先设计好的大岩石,并撒上大小不均的小石子,我习惯用老虎钳或榔头将石头分解出不同的颗粒大小甚至是粉尘。如果沙漠表面有些固定不住,可以用木工白胶1:1稀释后涂抹待干加固。


24小时干透后,我开始涂装大岩石,选用了一种不同的深,中,浅及白色,按照深下浅上,由下往上端涂,每种颜色都在未干时上第二层颜色,让两种颜色中间有自然的交融,边缘和上端表面大面积使用白色处理成干化的高光效果。有些突兀的小石头也一并涂掉,确保环境和谐。
用深褐色油画颜料以1:9的浓度稀释,整体做渗线洗渍。并用干花及枯萎的芦苇花制作了一些绿色植被,主要都是在岩石缝隙或角落阴影处生长。





为了增加场景的戏剧感,用AB补土按着非洲蝰蛇自制了一条,放在藤箱道具上顿时有了《尼罗河惨案》的既视感。






▌5.完整整体照 ▌
欠了一堆作品没有拍照,就工作台上简单拍摄几个角度整体感受一下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