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烈士纪念日”素材:时代的精神坐标
2020“烈士纪念日”素材:时代的精神坐标
【烈士纪念日】
9月30日,是共和国烈士纪念日。在这样一个特殊的节日,或是在烈士陵园捧上一束鲜花,或是在网上纪念堂献上一瓣心香,铭记历史、不忘英雄、缅怀先烈,成为不少人共同的选择。
英雄是人类历史天空的璀璨星辰,更是一个时代的精神坐标。在纪念馆里的每一次鞠躬致敬,在电脑前的每一次缅怀祭奠,都是价值和情感的双重回归:既表达着我们对英雄的敬意,更涤荡着心灵的尘埃,告诫自己不能忘记为什么而出发。
正因此,如何捍卫历史的尊严,怎样维护英雄的形象,是值得每一个人思考的问题。今天,我们推荐的这三篇文章,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对这些问题进行了阐释,希望能引起更多人的共同思考。
【素材关键词】:民族记忆,铭记屈辱,自强不息,民族复兴,国家富强,世界和平,人类命运共同体;崇尚英雄,缅怀先烈,尊重历史,弘扬正气。
【时评荟萃】
太阳鸟时评:烈士纪念日,在缅怀革命先烈中凝聚复兴伟力
2020年09月30日 09:24:29 来源:四川新闻网
9月30日是国家设立的烈士纪念日,当天上午,习近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同各界代表一起,在天安门广场向人民英雄敬献花篮。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对一切为国家、为民族、为和平付出宝贵生命的人们,不管时代怎样变化,我们都要永远铭记他们的牺牲和奉献。”14年艰苦斗争、14载峥嵘岁月,千千万万中华儿女不屈不挠、浴血奋战,铸就了伟大的抗战精神,夺取了伟大的斗争胜利,实现了伟大的历史飞跃。如今,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交汇点,我们必须以烈士纪念日为契机,缅怀革命先烈,赓续抗战精神,在一次次缅怀英烈、铭记历史中汲取智慧启迪和在一代代赓续传承、接力奔跑中凝聚复兴伟力。
不懂历史的民族没有根,淡忘英雄的民族没有魂。14年抗战史,既是一步奋斗史、也是一步血泪史,仅8年抗战中,就有1400万人受伤、2100万人被杀或战死,屠戮的悲怆、离乱的凄苦已深深镌刻进中华儿女的记忆。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倡导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团结带领无数海内外中华儿女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畏血与火的淬炼,不惧生与死的考验,铸就了中华民族的壮举、捍卫了人类和平事业。今天,生逢盛世,更须不忘来时的路。我们必须牢记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伟大历史,牢记中国人民为维护民族独立和自由、捍卫祖国主权和尊严建立的伟大功勋,牢记中国人民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的伟大贡献,在感悟艰辛中牢记初心使命,在珍视和平中珍惜捍卫和平。
烈士是一个民族的精英,也是一个国家的脊梁。缅怀革命先烈不仅是为了慎终追远,其根本目的还在于教育今人。中国共产党带领无数中华儿女以爱国救亡为己任,凝聚起了救亡图存的共同意志,谱写了一曲曲感天动人的革命赞歌。今天的岁月静好、今天的和平稳定、今天的繁荣富强,正是无数革命先烈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国家富强抛头颅、洒热血所立下丰功伟绩。无论时代怎样变化,革命先烈身上所附着的英雄精神,早已成为每一名中华儿女情感的依附、精神的归宿、前行的动力。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我们必须借助互联网,电子献花、网上默哀等形式追忆抗战足迹,缅怀革命先烈,永远不忘革命先烈的牺牲与奉献,自觉把伟大精神融入血脉、发扬光大。
历史,是人类记忆的年轮,连接着昨天与今天,定义着过去和现在。任时光飞逝、斗转星移,14年抗战走过的壮阔进程,14载抗战形成的伟大抗战精神,始终是中国人民特有的、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是民族复兴的强大精神动力,早已汇入中华民族的历史长河,值得永远铭记传承。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无论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同步小康,还是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桩桩件件都需要将英雄精神转化为实干理念。我们必须赓续抗战精神,始终把自己的个人命运同国家民族的命运联系在一起,把爱国之情、报国之志化为实际行动,努力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竭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铸就中华民族新的辉煌而不懈奋斗。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主题,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站在新的历史方位,扛起复兴重任、实现伟大梦想,我们必须以烈士纪念日为契机,缅怀革命先烈,赓续抗战精神,凝聚复兴伟力,始终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奋力谱写好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壮丽篇章!(特约评论员张英豪)
崇尚英雄,就是坚守正道
作者:陈凌 来源:人民日报
在一个民族的精神谱系中,英雄是醒目的标识;在一个国家的道德天空上,英雄是璀璨的星辰。
哲人有言,英雄的业绩、他们的言论,就是那个时代的精华。的确,英雄是一个民族的“凝结核”。如杨靖宇所言,“革命就像火一样,任凭大雪封山,鸟兽藏迹,只要我们有火种,就能驱赶严寒,带来光明和温暖。”英雄就是这革命的火种,没有英雄的引领,个体的力量就难以凝聚;缺少先锋的领路,前行的方向将难以看清。马克思因此感慨,“每一个社会时代都需要有自己的伟大人物”。
山因脊而雄,屋因梁而固,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我们崇尚英雄,不仅因为英雄引领了历史车轮的前进,更因为英雄身上闪亮的精神光芒,可以穿过岁月、直抵人心。一句话说得好,英雄不是点燃的蜡烛,而是一束纯净的阳光。生命终有逝去之日,蜡烛终有燃尽之时,但“未惜头颅新故国,甘将热血沃中华”的献身精神、“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豁达胸襟、“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的勇敢刚毅,却可以历经时间的冲刷而凝为不朽。“把历史变为我们自己的,我们遂从历史进入永恒”。以英雄为路标,我们才能廓清思想的迷雾,看清前行的方向;不忘为什么而出发,我们才能激发起向前的无穷力量。
然而,现实中,总有一些人,或是打着“还原真相”“重新评价”的幌子,或是借着“学术研究”“历史考证”的名号,歪曲历史,裁剪事实,抹黑英雄。于是,黄继光堵枪眼“不合理”,邱少云火中捐躯“不真实”;刘胡兰“精神有问题”,雷锋日记“全是造假”;狼牙山五壮士是“土匪”,虎门销烟的林则徐更是“把中国踹入万劫不复的深渊”……种种诋毁之声,不绝于耳。
英雄的事迹,不是不能考证和讨论,但要有基本的是非观、价值观。通过混淆视听甚至无中生有来否定英雄,进而否定共同的历史记忆、否定民族的心理积淀、否定集体的价值追求,最终只会让我们的精神家园“血污游魂归不得”。君不见,在当年苏联,青年近卫军英雄奥列格·科舍沃伊的故事,被一些人说成是其母亲编造的离奇骗局;卫国战争女英雄卓娅的事迹被“考证”为假的,称她并没有烧掉德军的马厩和草料,反而烧掉了村民的木板房;就连列宁,也遭到无端的攻击和谩骂。由此带来的,是思想的混乱、精神的虚无、信仰的坍塌。当文明的灯火被吹得七零八落,加剧的却是国家的动荡和分裂。这样的教训,还不够深刻吗?
历史不容忘却,英雄不容抹黑。1930年,年仅25岁的共产党人裘古怀,在狱中英勇就义。临终前,他给狱中的同志留下了一封绝笔信,信中写道:“同志们,壮大我们的革命武装力量争取胜利吧!胜利的时候,请不要忘记我们!”一位曾参加过北伐,还因作战勇敢,被誉为“虎胆英雄”的革命者,所担心的,绝不是自己的名字淹没在历史的尘埃中;他所害怕的,是自己用生命追求的信仰、同伴用鲜血守望的初心被后人忘记。在这个意义上,捍卫历史,正是为了开创未来;崇尚英雄,正是为了坚守正道。(原文刊于9月23日《人民日报》)
烈士纪念日:英烈不朽,精神不灭
来源:光明网-时评频道2020-09-30作者:徐向东
烈士纪念日向人民英雄敬献花篮仪式30日上午10时在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习近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出席。
“英雄者,国之干;庶民者,国之本。”一个向上的国家与民族,从不会忘记捍卫国家尊严、保护人民利益的英雄烈士。以国之名致敬英魂、纪念烈士,是为了世世代代永不忘却,也是对英烈最好的慰籍!
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中华民族的发展史就是一部凝结了无数英雄烈士鲜血的奋斗史。列强侵略时顽强抗争,山河破碎时浴血奋战,他们寸土不让、以身报国;一穷二白时发愤图强,生死攸关时舍生忘死,他们心系家国,用一片丹心诠释无限忠诚。全民族抗战的同仇敌忾,解放战争的英勇无畏,抗美援朝的枪林弹雨,抗洪抢险的勇往直前,抗疫斗争的逆行出征……在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处处都有着气壮山河的英雄史诗,处处都有着直冲霄汉的英风浩气。
“常思奋不顾身,而殉国家之急。”不论战争年代还是和平岁月,危难面前,我们的民族从不缺少英雄。据统计,约有2000万名烈士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英勇牺牲。岁月静好是因为有人替我们负重前行,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无数革命先烈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民族能够经历无数灾厄仍不断发展壮大,从来都不是因为有救世主,而是因为在大灾大难前有千千万万个普通人挺身而出、慷慨前行!”
烈士的功勋彪炳史册,烈士的精神永垂不朽。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通过立法确定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烈士纪念日、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建立健全功勋荣誉表彰制度,制定英雄烈士保护法……这一系列举措,为的是铭记烈士们的遗愿,永志不忘他们为之流血牺牲的伟大理想;以史为鉴、以史为师,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形成弘扬英烈精神、崇尚人民英雄的氛围,让14亿多人民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一起,凝聚起奋进新时代的磅礴力量。
秋色无边,忠魂激荡。山河无恙,誓言无声。用最盛大的礼仪来纪念烈士,传递着国家最清晰的价值坐标;用最庄严的仪式祭奠烈士,是最好的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教育。唯有铭记先烈遗志,才能坚守人间正道;唯有传承英雄精神,才能创造美好未来。英雄是一个民族最闪亮的星,无数英烈是我们民族最坚实的脊梁,激励着我们不断传承民族气节血脉,鼓舞着我们为了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不断开拓前进。
崇尚英雄才会产生英雄,争做英雄才能英雄辈出。英烈不朽,精神不灭。英雄前辈昂首开辟了历史,处于新时代的我们更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从先烈身上传承信仰的力量,坚定理想信念,展现奋斗价值,书写人生华章,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烈士纪念日在缅怀中汲取信仰力量
来源:北青网 作者: 编辑:王舒瑶 2020-10-01 17:35:12
9月30日是我国第七个烈士纪念日,也是共和国第七个烈士纪念日,对英雄的缅怀、对烈士的追思,在人们内心深处久久激荡。
先烈千万,忠魂浩荡。“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人民英雄纪念碑上的祭文,作为刻骨铭心的国家记忆,抒发哀思,寄托怀念,激励生者。在中华民族深陷苦难之际,为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于将倾,无数仁人志士抛头颅、洒热血,谱写了一篇篇悲壮激越的历史篇章。“你的名字无人知晓,你的功勋永垂不朽”。先烈们的求索、牺牲与贡献,值得后来者永远铭记。
历史的天空,飞扬着无数共产党人的鲜活面容:有“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的夏明翰;掏腹断肠誓死不当俘虏的陈树湘;像炭火一样发光发热的张思德;舍身炸碉堡的董存瑞;用身体堵枪眼的黄继光;在烈火中永生的邱少云;临终前用身体保护绝密文件的科学家郭永怀……他们为党和人民事业不懈奋斗、死而后已的坚定信仰和献身精神气壮山河,光耀日月!
今年是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在那场战争中,18万最可爱的人长眠在异国的土地上,换来的是西方国家军队“不要在陆地上与中国军队作战”的禁忌。西方国家的军人始终不明白,为什么志愿军听到冲锋号就奋不顾身、一往无前。他们始终无法破译出中国军队英勇无畏夺取胜利的“密码”,他们也始终无从体会到,一支真正以信仰武装起来的军队所拥有的战无不胜的精神力量。
弹指一挥间,沧桑巨变。新中国成立71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亿万人民努力拼搏,中国已跃居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充分展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
赶考,永远在路上。新时代共产党人在革命先烈信仰的灯塔光芒照耀下,初心如磐、信念如铁,砥砺前行。今年以来,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经过全国上下和广大人民群众艰苦卓绝努力并付出牺牲,我们取得了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斗争重大战略成果。广大党员冲锋在前、主动请战、逆行出征,各条战线的抗疫勇士临危不惧、视死如归,以生命赴使命,用大爱护众生,用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壮举,筑起民族精神的新“天际线”。他们是新时代最可爱的人,他们是当之无愧的英雄。
先烈是路标,提醒我们从哪里来,指引我们该往哪里去。我们要倍加珍惜先烈们用生命换来的幸福生活,厚植家国情怀,自觉把个人的人生追求与事业的发展需要统一起来,要对照先烈照镜子、找差距,凝聚起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的磅礴力量,把先烈们开创的伟大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在此秋色明媚,花好月圆之际,我们更加怀念前仆后继的革命先烈,铭记他们建立的不朽功勋。愿我们每个人都能从先烈身上传承信仰的力量,继承革命先烈遗志,在平凡岗位上展现奋斗价值,书写不平凡的人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