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与静止和寿命的关系
运动与静止和寿命的关系
生命到底是在于运动,还是在于静止,这个问题至今也没能给出完美的答案。其实说到底,就是个体的差异造成了不同的结果,这里要强调一个差异性。有些人喜欢运动,那对于他来说运动就是好的;有些人喜欢静止或者是特别不耗能的微运动,那对于他来说静止就是好的。这个是没有统一的固定的放之万人而皆准的那么一个标准,确实没有。个人自己喜欢的适合的那就是最好的。
我通过总结得出的结论就是如此,没有孰优孰劣。运动对某些人是好的,但是对于另一部分人又是不好的,同理静止也是一样。
我爷爷到了老年非常不喜欢运动,实际中年的时候也是,除了必要的劳动就是坐在家里喝茶水,然后拿一枕头放在后腰处半靠在炕上或吸烟或养神,一直都是这个样子。晚年的时候尤甚一些,基本处在半靠在床上的状态,常常是响起了轻轻的鼾声,一天要打好几个盹。身体一直硬朗,大约在九十岁的时候还能独自出去到集市上走走,虽然很少,后来走不太动了就几乎在床上了。他不是被迫的卧床,他就是不愿意动,这个时期也就是下床到门口四下看看挪动那么几步。
爷爷就是这样,活到了九十七岁,这肯定要算是高寿了,据老家的大叔讲,老家历史以来除了两位老人百岁左右的之外,自己活了多少岁都不知道。只知道有位老奶奶,问他多少岁了都是说九十九,九十九岁过了好几年,据说是不能说一百岁的,原因不清楚,可见这位老人家肯定是过百了的。我爷爷的寿命排到第三,也是很可以的。关键是,爷爷除了九十三四岁的时候有过一段生活不能自理的日子,精神也不是太好,有点糊涂,其他都是好好的,后来就都好转了,脑子也清醒了,就是临走的那几天自己也能一个人上厕所。走路虽然蹒跚,只有走的前几天有一次在厕所里跌倒了把手腕处的皮刮开了像半块创可贴那样大的一片,奇怪的是,那块皮就那么张开,只有一个边联搭着,其余部分都是和身体脱离了的,露着皮下红红的组织,但是一点血都不出。我想给爷爷把皮肤复位贴上,但是不沾和,就拿纱布包了,希望过几天会重新长好。几天后爷爷就走了,伤处还是那个样,丝毫也没有变化,我就把纱布给除下来了。
爷爷一生最讨厌吃药打针,一辈子吃药的总量绝对也就几百片的样子。我记得爷爷吃药最多的是他还在为了家努力劳作的时候,应该是六十岁左右的时候,那时候爷爷还要跑山,这是山里人的主要营生。爷爷身上疼,应该是劳累的吧。就学着村里人吃一种止疼的叫安乃近的大白药片。这种药如今不见了,也可能是改了名字也可能是淘汰了。据说这种药很神奇,浑身任何一个地方痛都有效,而且立竿见影。爷爷那段时间是吃药最多的日子。一般不舍得吃,只有到了难以坚持的时候才会吞下一片去。(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爷爷一生可以说没生过病,早年在山东的时候落下了胃病,反酸,烧心。后来去了东北之后这病不治而愈了,爷爷后来自己总结的非常到位,他说他的胃病不是因为别的,就是吃地瓜吃出来的。那时候山东农村常年吃地瓜,地瓜就是口粮,因为只有地瓜产量最高,可以让人不至于太饿,它就是那个时代农民的救命粮,在中国的历史长河里地瓜做为功臣,绝对值得记上一笔。爷爷走出山东的时候就说,地瓜一辈子不吃都不想,够够的了。当然了后来我们回到山东之后,他又喜欢上了地瓜,这时候当然是为了吃个稀罕,所以也就出现不了吃伤了胃的问题了。
爷爷感冒也很少,一般问题挺几天就好了,他一生打的针绝对不超过十次,用他的话讲,一大瓶子凉水打进血管子里,出了问题挤都挤不出来,没病找病。他偶尔不舒服,你如果说去找医生,他立马就生气了。好在他体质好,不生病。即使他老人家的离世,也绝不是病故,就是寿终正寝了,老家的说法是老死了,身体整体衰竭。
他应该属于医疗不足的状态,应该吃药的时候,应该打针的时候也不吃不打,就那么一次次地挺过去了,虽然都是小恙,但是通过药物干预毕竟好得快些,也会少吃些不舒服的苦。与老人家相对立的就是过度医疗。现成的例子,这两位都是在我家养老,却是天壤之别,各个方面都是完全对立的。而这个老人今年也是八十八岁了,身体硬朗得很,天天拎着个保温杯子叮叮当当的出来进去的,好不招摇。
这个人就是我的老丈人,他咳嗽两声都要去医院,蚊子蹬一脚都要赶紧吃药打针,稍有点问题就住上院了。他的药箱子堪比一个小诊所,各种常用药,他一直吃的药就不必说了,就连些很少用到的也会备下货来,以防不时之需。让人感觉他的脑子里天天装的都是怎么能多活几年,有点过了。这位老人多亏文化低认知窄,如果是有文化的有钱人那就更了不得了,他都可能去炼丹吃活人脑儿。
就是这样,老人特别喜欢运动,特别是饭后的百步走,风雨不误,也许是受那句俗话影响的,一心想活到九十九。之前都是在室内噗哒噗哒的从厨房到门口,从门口到厨房,走的我非常闹心,就被我喊停了。他就偷着走,趁我不在家继续噗哒,我不在家,眼不见心不烦也无所谓了。后来总算是彻底停止了。改成了家门口的马路边噗哒,随他去吧,可能是也觉得这样刻意地噗哒怕被人家笑话吧,因为他就是在东西二十米左右的路边来回反复的噗哒。后来改成了小区里的随意溜达了,总算走上了正规。总之他坚信,生命在于运动。对于他来说也许真的就是这样。八十八岁的他体格绝对也是同龄里的佼佼者。
在对待疾病方面是如此的完全对立,极其过度治疗的情况下,他绝对可以称得上是健康的,吃饭也是十分的在意,用官方的话讲叫做“管住嘴,迈开腿”,这两项他都做到了。他对饮食的要求是很高的,有利的不好吃不想吃也会吃的欢实,否则一筷子都不会动。因为家里有家用设备,尿酸血压常常要量一量,即使从未出现过异常的血糖也是回回不落,紧紧跟上,更甚者他单独备了一个电子体重秤,常常早上起来量体重,体重也控制的很好。
在如此明显的对比之下,在如此悬殊的两个极端的对照下,其结果居然非常类似,这是不是难以理解。
寿命是天定的,和其他无关,抽烟对身体不好吧,爷爷抽了一辈子烟,从十几岁一直到他去世,八十年烟龄的样子。喝酒不好吧,老丈人喝了一辈子酒,一直到了八十四五岁的时候,戛然不喝了,因为尿酸高。先是还偶尔喝点低度的葡萄酒黄酒之类的,后来就是滴酒不沾了。他对于保养身体做得特别自律,绝对能够管得住嘴,具有如此意志的人真的不多,之前村里有个人嗜酒,天天喝,天天醉,后来胃坏了切去了一部分,医生叮嘱今后一定要绝对戒酒,他刚刚好了点,又拎起了酒瓶子,奇怪的是十几年过去了还活得好好的。但是老丈人做到了,感觉他活到爷爷的岁数,应该问题不大。这算不算是殊途同归呢。
我只是在证实,运动静止真的和寿命无关,我感觉我也做到了。怎么舒服怎么来,怎么喜欢怎么来,就应该是这个样子,一切皆在天成,比如你喜欢吸烟,一旦没有烟吸就抓耳饶腮的难受,那去吸就是了。如果吸过烟之后就咳得不行,那不吸就是了,因为吸了让你不舒服了。顺其自然,随遇而安,船到桥头自然直,就是这么回事,不必刻意的去怎么怎么样,没必要。寿命根本就不是自己能够把握的东西,听从上天的安排最好。将来还有多少日子,还是保持那份神秘感最后,不焦虑,不纠结,不介入,这就是最好的状态。就像你捡到了一个钱包,放在那里就好了,是谁的谁会来找,来找了给他就是了,今天来找今天给他,明天来找明天给他。你不必纠结那是谁的,更不必焦虑失主什么时候会来,到了该来的时候,他自然会来。你该干什么去干你的就是了,一切都在定数里。没人拿也不要担心,被人认领走了也不必失落,那本来就是人家的东西,你可以当这钱包根本不存在。这不是消极的等待,因为你即使努力也不见得有结果,更不会因为你的努力而有什么改变,甚至会因为你的干预把事情搞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