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社干”往事(三)

2019-08-08 16:13 作者:乐丰  | 5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三 耳朵成了摆设

第一个没想到的是完全听不懂方言。

开化处于皖浙赣三省七县交界的地理位置,方言众多,加上新安江水库的移民,语言更加复杂。我是说着城里的方言长大的,基本能听懂周边30里范围内的乡村方言。到了登云之后,原先估计本地方言至少能听懂三分之一,然现实情况是耳朵成了摆设,头两个月几乎不能独立工作

上岗第三天的下午,两位同事一个回家休息,一个临时下村有事,留我一个人在岗。心里正在忐忑,希望不要有顾客上门,怕遇到鸡同鸭讲的尴尬。这时来了一位五、六岁的小女孩,个子没有柜台高,背着个小妹妹,递上两分硬币,要买“透油筋”。除了知道她说的是淳安话外,什么都没有听懂,反复追问,还是“透油筋”。当时两分钱能买的商品不少,除了火柴、铅笔、橡皮外,还有能拆零的商品,可怎么也想不出哪种商品名与“透油筋”有相似之处。让她指给我看,可玻璃柜台里找不到,货架上的商品因个子矮又看不见,加上我对商品的位置还不熟悉,比划了半天,还是一头雾水。只得把货架上两分钱可购的商品一件件给她看,最后才知道她要买的是橡皮圈,淳安话叫“套牛筋”,她们的口音“牛、油”不分,所以无从猜起。

马金方言也难懂,比如经常用到的几个词:“麻呆”(买东西),“芒或”(看一下),“坎吧”(走了),“叶佛”(吃饭),“K门”(关门),都是需要“翻译”的。当地人基本不说普通话,老“社干”们都入乡随俗,马金方言说得很溜,淳安话也都能听懂。我就惨了,不仅马金方言听不懂,原来自认为没有问题的淳安话,更是云里雾里。我下放时接触的是淳安县南乡方言,虽不会说,但基本能听懂,而所在地两个移民大队老家在淳安县西乡威坪一带,口音没有共同之处。接待顾客时只能一靠“翻译”,同事或年轻顾客的帮忙;二靠肢体语言,顾客指向哪里,我就打到哪里,效率不高,有时也挺有趣。为尽快改变这种状况,我从绝大多数顾客使用的马金话入手,先掌握量词和商品名的说法,尽可能使用方言与顾客交谈,功夫不负有心人,一年后我自称老家在徐塘,也可以忽悠部分马金人了。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ibi/vjgdpkqf.html

“社干”往事(三)的评论 (共 5 条)

  • 诗心云卿
  • 听雨轩儿
  • 淡了红颜
  • 心静如水
  • 雪儿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