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说《论语》·连载126
张说《论语》·连载126
6.6,子谓仲弓,曰:“犁牛之子骍且角。虽欲勿用,山川其舍诸?”
(注释——犁牛:普通耕牛。骍:红色。角:角长得周正。周代崇尚红色,祭祀用的牛要求是红毛并且牛角周正,不能用普通耕牛。“犁牛之子”比喻冉雍(仲弓),他父亲是失去了贵族身份的贱人,类似犁牛的身份。用:杀了作为祭品。其:“岂”的意思。诸:“之乎”的合音。)
(白话)孔子谈到仲弓时说(或为“孔子对仲弓说”):“一头下贱的耕牛,生出一个长着红毛,角很周正的小牛。人们觉得这小牛很符合祭祀的条件,但由于它是贱牛的儿子,又不敢用。但山川之神怎么会厌弃它?怎么会不要它做祭品呢?”
(张说)孔子这么说,跟把女儿嫁给公冶长的用意一样,希望无辜遭遇不幸事件拖累的人不要自暴自弃。仲弓就是冉雍。他曾说冉雍有帝王之才。冉雍的父亲品行不好,被取消贵族身份,所以冉雍抬不起头,一直很自卑。孔子认为这个心态会把他毁掉,所以一直鼓励他。孔子说冉雍有帝王之才,大概也是出于这个原因的鼓励。孔子曾经用他特定的句式高度赞赏过两个人,一个是颜回:“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另一个就是冉雍,“贤哉,雍也!过人远也”(能力远远超过常人)。极可能是为了提振冉雍的自信心。
前面提到过,公冶长曾经蒙冤坐牢,孔子为了消除偏见对他的不利影响,把女儿嫁给他。孔子高度称赞冉雍的才能,希望他不要自卑,现在又用比喻来劝说其他学生不要歧视冉雍,其惜才之心如日昭然。(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孔子深深知道,一个人虽然无辜,但当他与不名誉牵连上的话,会带来毁灭性的影响。下贱的耕牛之子,即便具有上等牛的所有资质,但人们还是“虽欲勿用”——这是世俗偏见的力量!你什么都好,品德优秀,能力超群,但你本人或家人与丑闻有关,对不起,我也只能敬而远之。孔子很了解这点,所以他对不幸与不良因素有瓜葛的学生,充满了同情。但他为什么不去指责世俗不公?因为孔子不是常人,他知道世俗偏见是社会常态,批评偏见只能发发牢骚而已,绝对于事无补,所以他只能尽力来提振这些学生的自信。
孔子的意思是:命运(山川之神)是没有偏见的,只要你始终是金子,就一定会发出光来,所以不要受偏见的影响,要坚持奋斗,要豪迈地去扭转命运的戏弄!——如果你意志消沉了,被打败了,那么打败你的归根结底不是世俗偏见,而是在偏见面前,你放弃了,投降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