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第一次亲见学校的厨房革命之二

2011-01-12 04:42 作者:巧手联云  | 6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第一次亲见学校的

厨房革命之二

蒸饭用高炉

(1958年秋)

学校规模大,人多,煮饭也是个大问题。

过去,学校的厨房里,都是准备三口大铁锅用来蒸饭。大铁锅放在灶膛上,与灶台般平而且密合,锅里放满水,上边放一块底板,底板上放饭架,一层一层叠上去,一口锅上面蒸好几层饭架,饭架顶上加一个大木盖。然后,在灶膛烧火,煮水,汽化,蒸饭。这样的缺点是蒸饭量较小,一般只能蒸七八层,层数太多了,饭蒸不熟,层数少了,要增加铁锅、灶台等一系列设备。(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随着“大跃进”脚步的到来,人们的思想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于是,有人从炼铁高炉得到启发,提出用高炉蒸汽蒸饭。

用蒸汽蒸饭,道理和原来是一样的,就是把水煮开、汽化,用来蒸饭。只是,这个高炉在哪儿建,怎么建,蒸汽怎么送,等等问题需要解决。学校的领导和后勤部门的干部、工人商量之后,决定把高炉建在生活区南舍旁边,因为只有在那儿新砌高炉试一试,才不至于影响师生们的日常生活。

几天后,泥水师傅在南舍东侧砌了一个高炉灶台。灶台中央放下一口大铁锅,围着铁锅往上用砖砌成一个圆筒,上边用铁皮打一个锅形的盖倒扣回去,再用水泥封住,盖顶有两个孔,旁边一个用来注水,中间一个用来出蒸汽,圆筒外层涂了一层水泥。这样,一座高炉灶台就算完成了。

又过了几天的一个上午,学校试用高炉灶台蒸饭。先用一根洋铁皮打造的管子,把蒸汽从高炉里引出,穿墙引进膳厅的一角。那里用水泥铺了一块平整的地板,砌成两个四方的槽,蒸汽经管子引进槽里。当大火把高炉里的水煮开以后,的确看见很浓的蒸汽从管子里冲到蒸饭槽里来。人们都觉得有希望。于是,往蒸饭槽上叠放饭架。一个蒸饭槽叠放了十二三层饭架,然后加盖,等待把饭蒸熟。

灶台那边继续烧火,蒸汽不断冲到蒸饭槽里。过了好久,饭架四周都有蒸汽冒出。约莫过了两三个小时,按平常时间,那饭应该蒸熟了。工人们揭开饭架盖,一股浓浓的蒸汽升起。工人们把饭架抬下来,准备学生开饭。抬了五六架以后,他们发现饭不太熟,越往下越觉得有问题。这可急坏了厨房工人和膳食组,他们一边忙向领导汇报,一方面把饭架盖重新盖回去,想加大火力再蒸一会儿。

但是,下课了,学生们来吃饭了。学校领导赶来给同学们作解释,同学们很理解,都围在膳厅里看新鲜。又等了差不多一个小时,再把饭架抬下来开饭。然而,大部分同学还是反映饭不熟,不能吃。学校领导也一时拿不出更好的办法,只得动用煮菜的大锅,临时把同学的夹生饭倒下去煮。有的同学实在熬不住,就自己跑到街上去吃饭店了。

下午,厨房工人不敢再用高炉蒸饭。学校领导和师傅们对着高炉仔细端详,想从中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但是,想来想去还是不行。一些老师看过之后说:“这高炉不能用。炉里的水煮开了变成蒸汽,压力很大,弄不好要爆炸的,太危险了!”

蒸饭改用高炉的尝试失败了。此后,这个高炉就废弃了。厨房工人蒸饭时,仍然用老办法。如果从今天的角度来分析,显然这种尝试是缺乏足够的科学根据的,更不用说没有经过论证。但是,在那个年代,类似的情形可并不少见。幸好,等到后来燃料改为煤炭以后,老办法却发挥了新效益。这是后话了。

附记:八十年代后期,我县各校推行“锅炉+饭柜+饭盒”的蒸饭技术。锅炉、饭柜都是经过国家检验的合格产品,锅炉、饭柜都配有压力表和控制阀门,安全可靠。回想当年学校的蒸饭改革,胆子也实在太大了。所幸没有发生事故,真是谢天谢地!

2010-12-9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94422/

第一次亲见学校的厨房革命之二的评论 (共 6 条)

  • 感觉好就聊
  • 黛妆素笺
  • 水墨年花
  • 乐之云墨
  • 傷年已陌
  • 芳草依依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