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学年小镜头集锦之二 学生扫盲队
(1956年冬)
这年,扫除文盲的义务,慢慢落实到我们中学生身上。
一次校会上,学校领导向全校学生作了一个简短的动员,要求我们配合全国扫盲运动,积极地深入到乡村,帮助群众扫除文盲。
接着,各班由班主任宣布本班的任务。我们班到南郊高级农业合作社。
班主任胡育忠老师他把全班学生分成若干组,一组有4-5人,指定1人当组长,组里配一个本城南郊人作向导。我和我的同桌赖森生共一个组。他家住在南门街,是南郊高级农业社的成员。他是外宿生,是我们组的向导。
我们下乡的时间定在星期六晚上。傍晚,我们同组的同学吃过饭后,就相约到南门街去找赖森生。赖森生见我们到齐后,就随手抓了几根烟骨头①,带我们到负责的那个耕作组去。(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我们不熟悉,赖森生就带我们一家一户去动员。群众都很理解,都答应晚上会来上夜校。
夜校就在一家较大的房子的厅里,有几张大小高低不一的桌子和椅子。我们到夜校时,已近天黑,房子的主人点亮一盏煤油灯,放在一张较高的桌子上。我们几个学生围坐在桌子边,一边闲聊一边等待读书人的到来。
等了许久,还不见人影,我们有些着急。房子主人说:“没那么快,他们从农业社收工回来,还有很多家务要做。等做完家务,吃过饭,还要哄孩子睡觉。不到八点钟,是来不了的。”
我们没有手电,外面没有路灯,只能在这厅里干等。
八点钟以后,陆陆续续有人来了。都是妇女。她们每人一手端着煤油灯,一手拿着书——这是政府统一发给的识字课本,从不同的方向来到这个厅子里,总共有六个人。又过了一会,组长问:“还有人来吗?”她们说:“就是我们这几个了。”
我们把她们聚拢在一起,桌子相靠,灯火放在中间,大家都觉得比较亮。因为是第一次来,赖森生先介绍了一下。组长了解到,以前还没有人来教过。于是,就
第一个教她们照书上的字一个一个地读课文,认生字:“稼,植,等,……”带读了几遍,组长叫她们读,妇女们读不下去,只是吃吃地笑。没办法,组长就把任务分配到人。我们组5个人,每人负责一个,组长一人负责2个。说要“包教保学”。
我们又把她们分开,一人一桌一盏灯。我的运气较好,教的对象名字叫詹良惠,是两个孩子的妈妈了,几年前也上过夜校,懂得自己的名字,但是还是识字不多。我耐心的教她读,她也跟着读了。让她读课文,结结巴巴能读上几句,但是叫她认字时却很难认出来。折腾了一个晚上,收获还是不大。其他几个人的情形也差不了多少。
将近10点钟了,妇女们有的竟打起哈欠来。组长也觉得太晚了,于是宣布放学。妇女们说笑了一回,散去了。
我们燃起赖森生带来的烟骨头当作火把,离开了夜校。
路上我们议论着,她们为什么读不懂、记不住呢?有的说方法不对,有的说字太繁难,有的说内容太深奥了……最后的一致看法是:扫除文盲真的不容易!
201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