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第一次村头小演出

2010-12-12 19:01 作者:巧手联云  | 1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1956年,12岁半)

寒假里,我召集本村的几个儿时的伙伴,进行了一场村头小演出。

那时,到处都在开展扫除文盲运动。中小学生人人都有一份扫盲的任务,寒假结束,还要请当地政府证明我们在寒假里的表现。

我那些儿时的小伙伴,大都经历过留级,我上初中了,他们都还在读六年级。所以,我回到家里,自然就成了“头儿”。我们见面以后,就商量着怎么来完成这个任务。

大家觉得,我们村里群众对扫盲运动不够热情,可不可以搞个什么活动激发一下。有人说,能不能编个小戏在村里演出。伙伴们的提议,引起了我的回想:上学期,学校举行的文艺晚会上,有一个关于错别字的相声节目,既有教育意义,又很有趣。这个相声给我一个启发:写错字和读错字有一定的联系,对于文化水平不高的人,别说写,就连读都有困难,读错字引起误会的情形很常见。于是,我就说编一个小戏来试试看。

我把基本构思跟大家说了。伙伴们你一言我一语,先拼凑了一个故事轮廓:一个老妇人,支前当民工的儿子写了一封家信,老妇人请一个后生读信,老人的儿子和读信的后生文化都不高,闹出一场误会;村干部得知情况,把信重读一遍,老妇人终于消除误会。接着,大家就认真讨论哪些字是写错的,哪些字是读错的,老人产生了怎样的误会,村干部怎样解释安慰等细节。然后挑选演员:青年和村干部都很好办,就是那个老妇人,我们先想找女孩来扮演,但她们都不愿意。没办法,还是在男孩子里面找一个来男扮女装,最后选定由嘉德扮演,他很乐意地接受了。(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后来两三天进行练习,虽然没有剧本,但是剧情大家都基本熟悉,一边排练,一边改进。大家觉得差不多了,就派人向三峰剧团借来一张布幕、一盏汽灯和一些化妆品,三峰剧团也很支持。最后,我学着县城里的样子,用红纸发布消息,贴在村中路边:“海报:今晚8点,在大楼下的官厅里有文艺演出,欢迎广大群众前来观看。”同时一边叫人把剧场作些必要的布置。

天黑时分,我们几个好伙伴,及时开亮汽灯。见到灯光,陆续来了些人,摆上凳子。8点左右,在天井里坐了男女老少三四十个人。

演出开始了,先唱了几首歌,然后演出我们的主要节目。这个节目的最先没有名字,临时才想起,仓促间就随便取名《张伯母的苦恼》。

布幕拉开。一个老妇人——张伯母手拿一封信出场,边走边说当民工的儿子来了一封信,可惜自己不识字,想找人念念。张伯母遇见本村的青年阿三,请他读信。

阿三读信断断续续,还读错了几个字:

“亲妈妈,儿子已经走了二三个月了,现在给你写信。我这里有很多民工,生活很偷快,早上吃〇(零)头,中午晚上吃干(gàn)饭,都吃的很〇(圆)。你不要〇(圆圈)里。大家做水很积极,许多人都上吊了,我也上吊了,当猪长(cháng)了。每个月还发了〇(饼),过几个月,一起记给你,老人家不要怕没〇(圆圈)过日子了,请安心收养你的儿子。”

阿三不理解“〇”的意思,有时读“圆”,有时读“零”,有时读“圆圈”;她儿子又写了几个错别字,他也按字照读。听过读信,老人以为儿子偷东西,被人抓到,在猪场里吊起来了,三餐没吃,还要罚站圈子,而且连她老人家也要站圈子。于是急得大哭起来。

这时,一个村干部刚好从这里走过。老人忙拿着信向村干部求援,把她的儿子救回来。

村干部接过信打开看了一遍,竟哈哈大笑起来。老妇人说:“本来想请你帮忙,你却笑我,哪有这样的村干部?”村干部说:“张伯母,你莫急。听我慢慢把信念给你听!”接着,村干部大声念了起来:

“亲爱的妈妈:儿子已经走了二三个月了,现在给你写信。我这里有很多民工,生活很偷(愉)快,早上吃〇(馒)头,中午晚上吃干(gān)饭,都吃的(得)很〇(饱)。你不要〇里(顾虑)。大家做水(干活)很积极,许多人都上吊(调)了,我也上吊(调)了,当猪(组)长(zhǎng)了。每个月还发了〇(钱),过几个月,一起记(寄)给你,老人家不要怕没〇(钱)过日子了,请安心收养(休养)。你的儿子(写)。”

村干部又是解释,又是安慰:“你儿子当民工生活愉快,三餐吃的饱,工作很积极,提升当组长了,以后会寄钱回来给你,要你好好休养呀!,老人家尽管放心吧!”老人听后,转悲为喜。

村干部回过头看着阿三说:“你怎么把信念成那样呢?”

阿三说:“其实,我也看不懂呀。他那么多圆圈,谁知道他说的什么呀?”

村干部又接着说:“不过,你儿子的文化水平低,写信没写好,很多字都写错啦,真让人看不懂呀!”

老人说:“难怪刚才人家会读错了,真让我吓了一跳!”

村干部说:“是呀,没有文化真苦呀。现在政府号召大家扫除文盲,就是要让我们翻身农民脱离没有文化的苦海呀!”

老人和阿三都说:“今后我也要上校,多认识几个字也好。”

说完,三人一齐谢幕退场。

演出结束了。时间总共不过十几分钟,乡亲们觉得不过瘾,久久不肯离去,还坐在那里议论刚才的剧情。

现在回想起来,那场演出虽然时间不长,然而是一次尝试。十年之后,文革前夕,我成了“三峰毛泽东思想宣传队”重要的一员,和陈林祥、陈宏超等一帮青年,分别到附近生产大队进行宣传演出,还到峰市公社所在地——峰市街人民会场公演了一回。

2010-11-7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89552/

第一次村头小演出的评论 (共 1 条)

  • 清风凛冽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