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秘战线的新四军战士(共产党员)应仁旺、张宗秀夫妇
隐秘战线的新四军战士(共产党员)应仁旺、张宗秀夫妇
(据巢南地下党员应仁旺的后代应信三介绍的一些有关地下党的活动
和斗争故事:)
住在巢湖市第一人民医院的退休工人、共产党员(应信三)同志,前一段时间他听说我是来了解他父亲解放前参加地下党的活动经历时,非常高兴并急切地说:“我父亲已经去世五十多年了,可从未有人提起这样的事了,现在政府还派你来问起我父亲过去的事,真是太高兴了。我们曾经常想:全国有许多地方抗日斗争的故事都被历史记载下啦,可是我父亲在巢南和他的战友领导们参加过的抗战时期的地下党组织活动情况已经被历史遗忘了,真是太遗憾了。
他说:我父亲是1941年入党;我是1941年出生,1961年入党,作为革命后代我也有五十多年的党龄了。今天终于有人来说这件事了,我太激动了。”他情绪激动地和我说起他父亲的往事:
父亲应仁旺是巢湖市银屏镇岱山双喜村人,出生于公元1915年;母亲张宗秀巢湖市银屏镇箕山行政村张家田埠人,出生于1915年。由于应仁旺早年丧父,(祖母)张氏无奈只好带着他和四个弟弟到张家田埠娘家,依靠娘家人接济度日,家境十分贫寒。少年时代的应仁旺,自幼聪明在外公的关心帮助下学了一点文化,加上他自己有点聪明伶俐。因此他长大后显得十分精明,并学会了木工手艺。1941年在三胜应家墩堂兄应仁书(当时任槐林区委宣传委员,后来由于叛徒出卖被日伪军杀害,他是一位坚贞不屈的革命烈士)的介绍下秘密加入了中国共产党。组织上要求他在本地张家田埠一带发展党员壮大革命力量。(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这样随后,父亲(应仁旺)就在张家田埠先后发展了张宗秀(他的妻子)、张成泰、张成宗、为共产党员,又与村里地下党员刘长银、刘长奇、刘树发7人,在巢南游击队上级领导的筹划下,批准成立了巢南较早的一个党小组“张家田埠党小组”,应仁旺为党小组长。从此党小组成员就活动在巢南家乡一带从事革命活动,打听日伪军的活动情况,为山区七师新四军传递情报,由此巢南游击队经常主动骚扰敌伪军的住地,时常有获胜情形出现,这与地下党的力量和提供的准确情报有关。
父亲应仁旺是个木工,加上他喜欢拨弄枪械,组织上就让他学习修理枪械。
材料是有组织上派人从城里设法购买的,那是敌人对能造武器的材料控制很严,每次只能搞到一小部分材料,因此要节约用料,不能浪费。解放后听母亲常说:有一次父亲在陈家村子修理枪械时,因不小心碰到了枪栓,子弹打到了他自己的腿部,当时鲜血直流疼痛难忍也不能走路了。可是枪声被住在香家潭村周家祠堂的国民党党部的人听到了,(期间路程不过一千米左右)并派人出来寻找开枪的人。吓得父亲急忙带着受伤的腿望大秀山成事岭方向逃跑,国民党党部的人发现了也连忙追赶。恰巧巢南游击队杨结巴、和董维朝正准备下山,他们遇见了这事,马上埋伏开枪打退了追上来的人,把应仁旺带到大秀山的庙中见到了政委杨杰,杨政委见此情形忙派两个人护送父亲到大岭去治伤,这样父亲在大岭游击队驻地养伤休养了几个月,等伤好了才回家来的。
(解放后期父亲经常把腿上的伤疤给我们姐弟看,向我们讲他的故事。)
后来又由于父亲应仁旺家有兄弟数人,就因此被抽中了红签,按当时的政策是要被抓壮丁的。驻望城岗伪军“刘团”连续三次派人来抓父亲,他都躲过去了。第三次是他的小弟弟(我的叔父)先发现并告诉了母亲,父亲正在家中睡觉,母亲赶紧叫他逃跑。父亲立刻穿上衣服准备在邻居家躲一下,可邻居人家也不敢收留他(躲藏),生怕连累了自己,后来父亲藏到本村姓史的人家的草堆里没有被伪军发现。
由于国民党抓壮丁盯得紧,父亲向地下党组织汇报了情况,这样组织上为了父亲的安全并派父亲到和含革命根据地工作,当时和含革命根据地也需要和巢南银屏山区有一条秘密联络线。组织上安排父亲带着母亲和全家,为了便于掩护就在含山陶家场开了一个“鸦片馆”做鸦片生意,这样从陶家场到张家田埠村来回走动都是以做鸦片生意为名而不被人注意。据父亲后来说:做鸦片生意的盈利赚来的钱都是交给党组织的,不过组织上也给了父亲很高的待遇作为父亲的活动经费和生活开支。
所以当时家乡人都认为父亲已经是一位阔商了,是一位很有钱的人,连伪保长也另眼相看,此事一直做到1946年新四军最后一批北撤的人员走后才终止。
在含山陶家场做“鸦片生意”虽然时间不长,但却认识了不少人,有地方乡绅,伪方敌特人员,包括一些九流三教的人;也认识了许多和含革命根据地的干部,向王金城(和含地区税务总局局长)、林岩、顾训芳、张建、贾世珍、刘云、戴佛、石楚玉等。但是父亲的主要任务是从和含抗日根据地向银屏山区游击队党组织传递情报。
应信三后来听母亲说:父亲有一次和杨结巴的游击队从蒋家河口过河端掉日伪军的碉堡的故事,双喜的应信道也参加了这次战斗,巢南游击队从蒋家河口划了几只大盆过去的,顺利地拿下了碉堡。撤退时父亲不小心还掉进了毛缸里闹出了难看,被母亲数落了好长时间。
应信三、口述:杨茂林文字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