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鸥的一首短诗《归来》
我把沙鸥归为“东北诗人”,虽他晚年退休回四川老家,但他一生中有很长时间在黑龙江省度过。
他发表于1978、1979年左右的一首短诗《归来》,我当年一读即永远记住:
“穿过丁香的花廊,
哈尔滨遥遥在望。
多么明洁的晴空呵,
真想把双手伸到天上。(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渴望着海的颜色,
十几年两鬓如霜……
岁月如窗外的枝叶,
消逝的如此匆忙!”
*
“穿过丁香的花廊”(这是一个流放者,一个经历过“精神苦役”的人,在改革初年的精神舞蹈,穿越北京,山海关,沈阳,长春……归回东北胜利之途的感受缩写。七十年代、八十年代初,京哈铁路沈哈段路基两旁,植了许多连绵的丁香树,春五月能开放一个多月,我曾于当年旅途数次观看。写景很真。)
*
“哈尔滨遥遥在望”(哈尔滨,是屹立于一片东北黑土平原上的,列车奔驰,平原,村镇,忽于前方辽远处瞥见一城,烟雾蒸腾,工业重镇——)
*
“多么明洁的晴空呵”(东北地理环境上特有的夜晚天空,由于纬度高,肉眼看去景物清晰,天高云澈,所以夜晚亦比他处明“与”“洁”)
”
“渴望着海的颜色”(内陆深层与大海之遥远,心理感觉意义。对海象征的奔腾、自由元素的渴望。海的颜色与天空之接近,均为高与远。)
*
“十几年两鬓如霜”(一个人一生有几个年富力强的十年可以荒芜!引申出感叹——)
*
“岁月如窗外的枝叶,消逝的如此匆忙!”(又回到诗篇开首的景物,丁香花树,其实还有铁路两旁断续的白杨林带,一闪,又一闪,岁月突然间加速了!全诗戛然而止。回味无穷)
*
这是一首须经历过才能解读的诗。而当年一个个知识份子都在重返岗位,心情类似,人同此心,心同此理。……
*
沙鸥的特点是使用短诗。他的艺术成就在于短诗。他的短诗锋利、明快,蕴涵巨大的艺术概括力,和丰富的感染力,仿佛把浩大时空压缩到一瞬间。在此后很少有诗人写短诗达到这个成就。
*
沙鸥曾在1957年《诗刊》参与创刊工作,下放后未再复回。神明仿佛有意叫诗人更深体味什么叫祖国沧桑。
*
多少梦想,多少愿望,多少青春不再……竟用八行诗短短表述干净!
*
(注:本文引用的沙鸥短诗据记忆,原文未查到。)
*
*
附简历:沙鸥(1922-1994),诗人,原名王世达,重庆人,1940年用沙鸥笔名发表作品,1946年大学毕业到上海参与主编《新诗歌》、《青草书丛》。1949年调北京《新民报》工作,同时和王亚平编《大众诗歌》,1951年调文讲所。1957年在《诗刊》任编委,1962年下放黑龙江。后编辑过《北方文学》。1986年退休回重庆。出版有《农村的歌》、《故乡》等诗集31部、诗论4部、散文两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