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散文《为了水,圆父亲的遗梦》

2013-04-04 11:55 作者:何志华  | 11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为了水,圆父亲的遗

今天的日子,对我们全家来说十分重要。逝去的父亲在殡仪馆安放了三年,按照家乡的习俗今天就能入土了。一大早我们大家庭的男女老幼、四代人都忙活起来,怀着悲痛心情,将三年的意惹情牵移植到这块寻觅已久的墓地。

为寻找这块墓地,我们做子女的可谓殚思极虑,为圆父亲生前的遗嘱,寻遍了家乡所有的公墓、私墓园林,不在旱地在埂头,不在丘地在山头,皆离水源遥远,都不能使我们做儿女的了却心愿,最终在距芜湖清水镇老家三十多里的四合山地方,选择了这块面对龙山,背依长江的一个不大的私墓山头。其实,爸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唯物主义者,虽然他老人家一天书都没有读过,但他知道“人死如灯灭”的道理。弥留之际的爸爸告诉我们,“死后一定要把他的骨灰撒到水里或葬在靠近水的地方”的遗言。可是,作为他的儿女们是断然不能接受父亲的骨灰“付诸长江东逝水”的,爸爸的遗愿近水为安,我们这些后代们终于圆了他老人家的遗梦。

爸爸为什么选择傍水为邻、依水而居作为他的陵寝呢?这始终萦绕在我这近甲之人的心灵深处,百思不解其意,按生辰八字,父亲命中不应缺水。为探究原委、始末,相濡以沫的妈妈慢慢地拨动着心底的琴弦,含着泪花感叹出我爸爸童年的不幸和成长的苦难历程。

父亲在家排行老二,同母而生的有四个兄弟,七岁时,我的奶奶就过早的离开了人世,爷爷经受不住突如其来的家庭重负,告别了我的太祖母,伴着泥腿从无为石涧来到宣城一个叫孙家埠的地方做起了搬运工,不久就与一个孤女寡母的人家成了亲。此时,父亲的四兄弟只能依靠着我年迈的曾祖母、祖父支撑着这个家,耕作着仅有的几亩薄地维系生计,感受着“没有妈妈最苦恼,没妈的孩子像根草......”的苦难生活

过了一年,曾祖母、祖父带着她们的四个孙子一同来到了爷爷的身边安顿下来。可想而之爷爷的新家又多了六口人吃饭,仅凭着爷爷的收入是不能维持这个家的。同时,也不断地给爷爷新家带来争嘴和家庭不睦。此时的父亲只有带着他的弟弟成天在外讨饭为生,以减轻家庭的负担。未过多久九岁的父亲和五岁的叔叔先后都给了人家,郁郁寡欢的曾祖母为此还生了一场大病。(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应该说父亲是被一个地主家收养当儿子的,理应说父亲的苦难就行将结束了。可是,万万没想到的是新的苦难又将来临。父亲给的人家,远在一个叫九连山的地方,这位姓季的季父在当地可谓是个能人,家中的多种经营有声有色,他不仅有很多的山地,还开了个酒坊,养了四、五头牛。父亲自到季父家起,就起早贪黑当起了放牛娃,晚上睡在牛棚里,天冷的时候就睡在大酒缸里,似乎比讨饭要好一些。

随着一天天长大,父亲的重活也一天天多了起来,整天担水、砍柴以确保酒坊生产的需要。稍有闲时还得下地干农活,一年到头、日日夜总有干不完的活,稍有怠慢,不是挨饿就是遭到打骂,与季父自己的儿女们形成了天壤之别。其间,父亲多次想逃离这个家,可是却不知道自己家在何方,加之他季父对人严酷、生性暴戾,动辄棍棒相加,使父亲望而生畏而“不敢越雷池一步”。

父亲十六岁那年,为赶农时他季父叫爸爸把一大片棉花杆子拔完,父亲赤裸着双手拔了一大半,双手生泡,鲜血直流,由于活没有做完,又被他季父暴打了一顿,一天都没有给饭吃。过了几天,邻村有个好心的大爷目睹我父亲不幸的遭遇,也深知父亲想家心切,他扔掉水桶领着父亲翻过几座大山来到了公路,大爷指着这条路说:“伢子,你顺着这条公路一直向东走,约走八、九十里地就能到你的家”。听母亲说:“你爸爸回到自己家已是深更半夜,鞋底都跑没了”。

我母亲离父亲家不远,同在孙家埠镇下街头居住,家境也很贫寒。孩提时他们上山砍柴时而结伴而行,下河捕鱼捉虾他们也常常相见。父亲回家后靠砍柴、卖柴,钓(下卡子)鱼、卖鱼贴补全家之用,还略有点私房钱。此时的父亲、母亲都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父亲的求婚母亲没有拒绝,原因是受到我外公的影响,外公是个很慈善的老人,知道我父亲童年的不幸和苦难非常人一般,怜悯之心油然而生,也清楚地看到我父亲的勤劳、节俭、坚忍、自强不息的精神。当我母亲问及父亲怎么能支撑一个家时,语言不多的父亲说:“我砍柴、捕鱼能维持一个家。家中哪怕只剩一口饭,我挨饿,也绝不会让你挨饿,将来我还要子承父业放木排呢......”。

父亲、母亲在两方老人的同意下结了婚,爸爸全身心履行着他的诺言,早起晚睡挑着、划着“摇子盘”走东河窜西沟;不在坝上在坝下,不在河中在塘中;为多捕一些鱼,坟间地头常常是他的夜间的宿营地,捕来的鱼母亲就换些钱过着日子。天来临,父亲就去一、二十里地的东大山砍柴、卖柴维生。

爸爸常和我们说起的,也是他老人家觉得做的最有意义的一件事,至今我们还记忆犹新,也是子女们听到的唯一完整的故事。有一次爸爸在山上砍柴,突然被二个持枪的便衣押解到树林深处,以为父亲是国民党奸细,盘审他的是一位新四军女官,在确认爸爸没有嫌疑和忠实可靠后,委托送一封家信前往五、六十里的雁池她家,父亲没有迟疑,闯过了国民党的封锁线,来到了雁池。原来她父亲是个伪政府县长,他这女儿大学毕业后三年多,没有与家人联系。在我父亲的记忆里,那是他一生中难以忘怀的,也第一次感觉到在她家吃了顿最可口饭菜。离开时,她妈妈还给了我父亲一块银元,要求此事一定不要声张出去。

二年之后,我父亲当上了筏木工人,虽然当时社会上把放木排的称为“三花子”(即戏花子、排花子、叫花子)之类的职业,不论严寒、酷暑都得穿草鞋水上作业,寒冬腊月落水也是常事,可爸爸却十分珍惜从事的工作。解放后,爸爸来到地处芜湖清水镇的“中央皖南木材调拨点”工作,成为贮木场国营单位的一名工人。从中,我们能感触到这是他老人家一生的骄傲和自豪。

此时,我的思绪由模糊渐渐地清晰起来,眼睛由清晰而慢慢地模糊起来,不禁潸然泪下,爸爸童年为水而累,吃尽苦头,但生存状态稍有改善;成年之后又是水,给父亲带来了婚姻和工作,一生与水为伴,养育了五个子女,供其读书、培养成人;一生是水给他带来了力量和源泉,并实现了他一个又一个承诺,生活的一天比一天美好

曾记得,小时候我们顽皮犯错,爸爸从不棍棒上身;饭桌上的菜肴,爸爸总是让我们先吃,残羹剩菜自己吃,最为不解的是爸爸童年的苦难从不对我们提起,仿佛怕孩子们多蒙上一层阴影,他把童年缺失的加倍地给了我们,遗憾的是我们做儿女的至今才读懂爸爸的心,才真正知道“父爱如山,母爱如海”的深刻道理。

爸爸、妈妈,如果有来生我们还要做您的儿女,宁可少一份物质财富,也要多听听您老人家讲讲过去的事情;宁可少一点在外奔波,也要多陪陪您老人家度过幸福的晚年。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733465/

散文《为了水,圆父亲的遗梦》的评论 (共 11 条)

  • 婉约
  • 疯狂侠客88
  • 浅笔抒写
  • 雪儿
  • 晓梦芳菲
  • 听雨轩儿
  • 剑客
  • 王鹏
  • 今生依梦
  • 饮马天山
  • 水港湾
    水港湾 推荐阅读并说 荐赏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