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心钱”被克扣,是谁在“笑而不语”?
郭翰/文
今天,深圳晚报报道了一篇:《深圳市民每年捐400元助学 受助学生只收到40元》新闻,看到题目,以为是新颖独具,以为是媒体炒作,没有真凭实据?细细看完,还真有点越读越蹊跷,越读越不敢相信。
“其实再谈这些事都已经没什么用了,我现在只想有个交代就可以了。”小喜说,捐助人陈阿姨说她每年都会向他捐助400元,一共持续了4年,而小喜却表示自己只收到过一次也就是40元。“我原来没有见过这么大的场面,上次采访因为过度紧张,所以表述有些问题,我不是每年或者每学期收到40元,而是在校期间一共只收到40元。”
泰戈尔曾经说过:“爱就是充实了的生命,正如盛满了酒的酒杯。”
人们也经常会说,“我们社会不缺乏爱心,只是缺乏领略爱心的人”。
莎士比亚也曾经说过:“慈悲不是出于勉强,它是像甘露一样从天上降下尘世;它不但给幸福于受施的人,也同样给幸福于施与的人”。(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作为一个困难的学生小喜,能够获得来自社会爱心人士陈阿姨的捐赠,这是多么幸福的一件事情。教育没有让这些困难学生尝到甘甜,这是教育空缺的悲哀。
然而,作为受捐人小喜,可以说“悲剧”中还是得到一点“喜剧”的生活。因为可以得到好心人的关注。
可看看这条新闻,如果作为捐赠者的陈阿姨看到,不知道这位阿姨会是什么心情?自己的付出,不仅没有达到需要付出者的身上去,偏偏400元的捐赠不知道流失到何方?是不是像故事情节一样曲折,或者说是不是真让爱心成为了付诸东流的水?“可怜”的是小喜吗?“悲哀”的还是陈阿姨?
爱的纯洁容不得半点污垢,这是爱能够让人心醉的关键所在。
过去多少爱心被亵渎的事件,曾经震动着多少人的心。麻木不仁的很多人,面对着别人的困难不是睁眼看看,而是希望眼睛闭得更紧。冷漠和自私让多少爱成为童话?让多少付出成为心灵的牺牲品。偏偏生活中,咋这种负能量大量释放,而爱的正能量确没有熏陶到任何一个人?
在小喜的印象中,一共有3名同学和他一样受到捐助。情况和他一样,都是只收到40元捐款。记者随即电话联系了同样是受捐人的邓某,他表示自己确实只收到40元钱。该名同学气愤地说,“实在太不可思议了,400块只剩下40块,这相差也太大了吧,我有一名同学还因为学费的问题退学了。”
那么,究竟是谁截留了捐款?又是什么原因让“爱心钱”不翼而飞?是不是爱心都这样鸡飞蛋打?还是爱心都不能在社会上延续传承?
相关管理部门是不是应该出出面,监督又在哪里?这种“弱肉强食”的现象难道不可避免?还是监督让人不好理清?过去多少爱心也被克扣?不仅心寒,而且让人不可思议。
爱心经常被克扣,到底是谁笑而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