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那一碗豆骨汤

2010-08-19 23:06 作者:王根生  | 0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昨天课前,几个老师在办公室聊天,教物理的王老师,给我们谈起了自己关于豆骨汤的一段经历。

王老师是上海人,五十年前自己还住在上海的弄堂里,那时候,每天下午,都有一个阿姨,推着一个小车子,给各家各户送豆骨汤(这汤是用骨头和豆子熬制成),这是政府免费为市民供应的一种汤。那时,他们刚上小学,每到下午放学,他们都急着往家里赶,为的是喝那碗豆骨汤。在那个年月,那碗豆骨汤,便成了他们难得的佳肴,现在回想起来,还是别有一番滋味。王老师从华东师大毕业后,就一直在陕西工作。去年母亲病故,他在上海呆了两个月,又喝上了童年时代的豆骨汤。可不知道什么原因,给人留下美好回忆的豆骨汤,现在喝起来却如此寡味,让人不忍喝下。王老师认为,这主要是现在做豆骨汤的人偷工减料,才让美味的豆骨汤,失去了往日的魅力。

听了这个故事,我不由得想起著名的相声段子《珍珠翡翠白玉汤》说的是朱元璋穷困潦倒时,几天没吃上饭,又冷又饿,竟然在一个破庙里晕过去了。后来,一位老乞丐用自己要来的“千家饭”(豆腐、白菜,小米等熬成的)救活了他。他苏醒过来,觉得这是他平生吃过的最有味的一顿饭。他问乞丐,刚才吃的是什么。乞丐告诉他,这顿饭叫“珍珠翡翠白玉汤”。从此,在朱元璋心里,一直记住了这顿饭。后来朱元璋当了皇帝,吃惯了山珍海味,总觉得没有那顿“珍珠翡翠白玉汤”的味道鲜美,他问遍了宫中御膳,不用说做,连听他们也没有听说过。于是他命人四处张贴告示,寻找当年那位会做“珍珠翡翠白玉汤”的人。人终于找到了,可是,绞尽脑汁,尽可能地还原当年那碗饭的做法,却怎么也做不出那种的味道来。让朱元璋大为扫兴。

现在的豆骨汤也许因为制作者偷工减料,味道不如以前了,但有一个重要原因王老师没有谈到,那就是很多东西,在一定的环境下,它的价值已经远远超出了原物本身。人们对其怀念,更多意义是对该事物生活的时代环境的一种留恋。对不管是王老师的那碗豆骨汤,还是朱元璋的那顿珍珠翡翠白玉汤,之所以让人怀念,其实更多的是对当年那段峥嵘岁月的最真切,最美好的留恋。离开的当年的岁月,这碗豆骨汤,这顿白玉汤都将失去迷人的味道。过去的情景,不能朝花夕拾、难以精彩回放。所以,那美味,只能留下美好的回忆。而我们所回忆的,不仅是那顿美味佳肴,更多的是那顿美味佳肴所借代的成长的足迹,岁月可以过去,成长的足迹却永驻在人的心灵最神圣的地方。

过去的日子,不管如何苦难,但他留给人们的回忆,却是无限美好的。毕竟我们走过那段日子。而对这段日子的纪念,可能就落在了不起眼的一碗豆骨汤中、一顿珍珠翡翠白玉汤里、一本小人书甚至一双破破烂烂的手套等物件上。要没了这段日子作背景,纵然是山珍海味、纵然是精美的包装、纵然是国际名牌,也让人索然。留下了这些纪念物,就等于留下了当年的脚印,时时看着它,能让人心里更加踏实。因为这些纪念物,凝聚着你的热情与真诚。

这也许就是收藏最纯朴的真谛吧。(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63662/

那一碗豆骨汤的评论 (共 0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